低开高走,已成为物联网行业的共识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新冠肺炎”席卷了整个中国。在疫情发生之初,物联网企业反应迅速,为了抗击疫情,企业纷纷捐款以及捐物资, 还有很多企业走向一线,不断更新疫情防控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参与到疫情防控中。


像热成像体温测试方案、人脸识别的物联网门禁、基于NB-IoT技术的智能门磁、视频监控、定位器、利用无人机,机器人进入重点疫区进行监控与货物运输等等,这些物联网产品与方案都在疫情中得到了大量的普及。


深度观察 | 低开高走,已成为物联网行业的共识

人脸识别示意图


毫无疑问,这场疫情对于整个中国的经济影响是全面而巨大的,而物联网作为一个最近几年兴起并快速发展的行业,也正直接面对这场疫情的考验。


炜盛科技副总经理徐永军认为,长期来看,疫情对于我们所处于的传感器物联网行业的影响是积极的:

“ 疫情对传感器物联网行业的影响


1.产业链、生态圈的打造未来会更加积极,本次疫情可以看到,大部分企业停产后,防疫物质的供应拼的是产业链的健全和生态圈的完善,单打独斗的企业很难有所作为;


2.未来会进一步促进企业活力层面的改革,本次疫情,远程办公,开启了企业经营的新模式,如何调动员工在独立空间自我开展工作并与外界互联互动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3.会促进大数据建设的进一步的健全,这次疫情发展,个人出行信息、通讯漫游地等数据已经共享到基层社区,未来会进一步下沉扩展;


4.会促进物联网进一步快速发展,比如智能的有远程传输的仪表系统等,比如武汉未来肯定会消灭上门抄表服务;


5.智慧城市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互联互通会进入高速发展状态;


6.会促进智能传感器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物联网行业生产的自动化在经历了本次疫情后,员工复工困难的压力下,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会成为各企业重点目标;


7.会促进用于医疗类的传感器快速发展,比如生物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


无论是10天建成的火神山医院里的无人商店,还是各大城市分布的无人贩卖机、医院里RFID感温标签、VR/AR在工厂智能制造方面的使用以及无人物流等等,这些物联网所承载的非接触经济表现形态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已经出现在大众视野。


辩证来看,在疫情的影响下,物联网行业虽然受到冲击,但是在未来它将承担起非接触经济赋予的时代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