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寄奴曾住(一)

劉裕小名叫寄奴。因為出生時候家裡太窮,差點把他扔掉,幸虧靠著鄰居的養活才勉強長大。他36歲前的人生是幾乎不見於史書的。以零星的記載來看,是個靠著砍柴,種地,賣草鞋(賣草鞋這一點倒是很像另一個姓劉的)為生的貧困戶。百度百科上說他“ 為補濟家用而去賭博”,那真是鬼才信了,劉寄奴喜歡賭博,但肯定不是為了補貼家用,據我推測純粹應該是遊手好閒想一夜暴富。不過跟絕大部分賭徒一樣,劉裕也欠錢了,不過他欠的是一個高官的錢。刁逵,時任驃騎諮議。刁逵找人把劉裕“吊打”了一番。真的是吊打,綁在馬廄邊打他。幸虧刁逵的同事、王導的孫子、驃騎長史王謐看不下去,幫劉裕還了錢,才讓劉裕撿回一條命。不僅如此,老好人王謐還鼓勵寄奴說“卿當為一代英雄”,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開了.上帝視角。如果沒有什麼大的意外,劉裕這輩子應該都只能叫“ 寄奴”了,過著貧困的生活,勉強養活自己叫“興弟”的閨女(從名字來看,寄奴夫妻二人雖然貧窮,但還是想生個男孩)。

東晉隆安三年,也就是四世紀的最後一年,公元399年。東晉爆發了孫恩起義,讓本就搖搖欲墜的東晉朝廷膽戰心驚。這時候要先介紹一下中國的形勢了,因為實在是有點亂。

人道寄奴曾住(一)


看著東晉好像很大的樣子,其實“自帝即位以來,內外乖異,石頭以南皆為荊、江所據,以西皆豫州所專,京口及江北皆劉牢之及廣陵相同雅之所制,朝廷所行,惟三吳而已。及孫恩作亂,八郡皆為恩有,畿內諸縣,盜賊處處蜂起,恩黨亦有潛伏在建康者,人情危懼。常慮竊發,於是內外戒嚴。加道子黃鉞,元顯為領中軍將軍,命徐州刺史謝琰兼督吳興、義興軍事以討恩;劉牢之亦發兵討恩,拜表輒行。”


大概翻譯一下意思就是, 晉安帝即位以來,長江上游由殷仲堪(後來被桓玄所殺,桓玄一統上游)控制,只是名義上聽建康(今南京)朝廷的;豫州(治今當塗)由譙王司馬尚之控制,號稱“西府”(在首都建康之西) ;京口(今鎮江)以及長江以北部分地區由劉牢之及高雅之控制,號稱“北府”。朝廷內又有權臣,司馬道子、司馬元顯父子二人,而且這父子還跟上游的桓玄有矛盾。總之一句話,大晉藥丸!


就是在這種亂世之中,貧困中年劉寄奴參加了家鄉軍隊,成為了“北府兵”的一員。

“初,彭城劉裕,生而母死,父翹僑居京口,家貧,將棄之。同郡劉懷敬之母,裕之從母也,生懷敬未期,走往救之,斷懷敬乳而乳之。及長,勇健有大志。僅識文字,以賣履為業,好樗蒲,為鄉閭所賤。劉牢之擊孫恩,引裕參軍事,使將數十人覘賊。遇賊數千人,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甚眾。劉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鹹共嘆息。因進擊賊,大破之,斬獲千餘人。”


這是劉裕第一次出現在《資治通鑑》裡,第一次上戰場的他,靠著不要命以及豬對手(無組織的流民軍隊),取得了驚人的勝利。一個人趕著幾千人跑。靠著這次的戰功,劉裕升了官,得以獨自統領百人的部隊。

孫恩起義軍被趕回了海里之後不久,於隆安五年(401年)捲土重來,聲勢更為浩大。北府兵再次東征,劉裕負責守衛句章城(浙江寧波)。句章城矮小,士兵又不到數百名,劉裕常常披堅執銳,身先士卒,每戰都衝鋒在前,孫恩覺得啃不下這塊硬骨頭,於是放棄句章城,轉而北上攻打海鹽。劉裕跟蹤追擊,在海鹽縣城舊址築起城池。起義軍白天來攻城,城內兵力空虛,劉裕就挑選百人組成敢死隊,都脫掉盔甲,手持短兵器,擊鼓吶喊衝出城。起義軍遭到震懾,士氣大喪,丟盔卸甲逃散,大帥姚盛被斬。劉裕雖然連戰連勝,但考慮到眾寡懸殊太大,於是假裝棄城而逃,誘使起義軍蜂擁進城。他乘其懈怠,設下埋伏,再次大敗起義軍。

孫恩知道海鹽有劉裕,自己無法攻佔,於是乃進向滬瀆城。劉裕領兵尾隨,但是由於豬隊友的緣故,收穫了一次大敗。不過劉裕靠著自己,的機智與威猛的名聲,嚇退了敵軍。

“海鹽令鮑陋遣子嗣之以吳兵一千,請為前驅。高祖日: "賊兵甚精,吳人不習戰。若前驅失利,必敗我軍,可在後為聲援。"不從。是夜,高祖多設伏兵,兼置旗鼓,然一處不過數人。明日,賊率眾萬餘迎戰。前驅既交,諸伏皆出,舉旗鳴鼓。賊謂四面有軍,乃退。嗣之追奔,為賊所沒。高祖且戰且退,賊盛,所領死傷且盡。高祖慮不免,至向伏兵處,乃止,令左右脫取死人衣。賊謂當走反停,疑猶有伏。高祖因呼更戰,氣色甚猛,賊眾以為然,乃引軍去。高祖徐歸,然後散兵稍集。”


孫恩贏了一場後,擺脫瞭如跗骨之蛆的劉裕部隊,輕鬆的攻破了東方重鎮滬瀆城,然後直接揮師從海上西進,直達建康北邊的丹徒(京口轄區),準備進攻東晉的首都。東晉朝廷一片驚惶, 危如累卵。調集了所有的力量保衛京師。一向與執政的司馬道子父子不和的桓玄,也上疏準備領兵來“ 保衛京師嚇得朝廷連忙以詔書阻止了他。


北府主力本想在山陰阻擊起義軍,結果等大部隊開到,孫恩已經領兵到了丹徒。劉牢之下令劉裕自海鹽領兵火速支援京師。劉裕後發先至,竟然與孫恩的軍隊同時到達。


“劉牢之自山陰引兵邀擊恩,未至而恩已過,乃使劉裕自海鹽入援。裕兵不滿千人,倍道兼行,與恩俱至丹徒。”


隨後,劉裕以疲勞而人數處於劣勢的軍隊,直擊孫恩隊本部,竟然“大破之”。而劉牢之領北府主力到來,掌西府軍隊的司馬尚之也領精銳入援建康,孫恩不得不退走。

劉裕靠著如此耀眼的軍功,被加封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領軍繼續追擊起義軍,最終孫恩日益衰敗,逃入海中自殺。

至此,本來寒微落魄的閒漢劉寄奴,終於可以不那麼憋屈了。最起碼在老丈人面前可以挺起腰桿了。(劉裕的妻子臧愛親,父親臧俊是郡功曹)但是搖搖欲墜的東晉政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給了劉裕又一個機會。

公元402年,朝廷執政司馬道子父子與荊州刺史桓玄徹底撕破臉皮,東晉持續了百年的“ 荊揚之爭”再起。然而主動挑起爭鬥的執政方失敗了。桓玄擊敗西府兵,又派說客何穆(劉牢之族舅)前往北府,勸說劉牢之。

漢初的時候,說客蒯通勸韓信背叛劉邦,可以三足鼎立。韓信覺得劉邦對自己有知遇之恩,所以沒有聽從建議。最終“ 狡兔死,走狗烹”,數百年後,相似的說辭擺在了劉牢之的眼前:


“自古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而能自全者,誰邪?越之文種,秦之白起,漢之韓信,皆事明主,為之盡力,功成之日,猶不免誅夷,況為兇愚者之用乎!君如今日戰勝則傾宗,戰敗則覆族,欲以此安歸乎!不若翻然改圖,則可以長保富貴矣。古人射鉤、斬祛猶不害為輔佐,況玄與君無宿昔之怨乎!”


自古以來功高蓋世的將軍們,有誰能夠善終嗎?文種、白起、韓信為明主效力,最終都不免被誅殺,何況將軍效力於昏庸的朝廷呢?今天您戰勝荊州軍,功高蓋主,免不了韓信的等人的結局,等待您的是宗廟被毀;戰敗則會被荊州勢力夷滅三族。您想選擇哪條路呢?不如投效荊州軍,則可以成為開國功臣。春秋時候的齊桓公與管仲有射鉤之仇,晉文公和閹人“披”有斬祛之怨,最後都能不計前嫌。何況荊州的桓玄與您沒有宿怨呢?


劉牢之思慮再三,決定投靠桓玄。命運如此奇妙,桓玄、劉牢之乃至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因為這一決定,整個東晉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並爆發出震撼北方諸國的能量。並最終影響了歷史的走向。


號角橫吹,穿雲裂石,草木南州。


時年東晉安帝元興元年,劉裕39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