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桃花源之“路”

(人民交通雜誌訊 本刊記者 / 白曉娜)水光瀲灩的水田層層疊疊遠接天邊,裊裊炊煙中的村落猶如世外桃源,隨風起伏的金黃稻田,霧靄中隱現的綠水青山……前幾年充滿地域風情的電影《十八洞村》大寫意般的鏡頭語言將空靈唯美的韻致描摹得淋漓盡致。人們好像聞到了稻禾的清香,感受到湘西人民的淳厚與純良。

十八洞村:桃花源之“路”

十八洞村,屬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既有婺源鄉村建築模式,又有兔耳嶺的自然景觀,層疊的梯田,望不到邊的綠色。在這裡能看到那最原汁原味的苗寨風土,卻幾乎看不到任何現代化氣息,因為這幾乎是一座與世隔絕的村落,村中不通路,車進不去,好似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而如今,原本道路泥濘、坑坑窪窪的破舊村落已煥然一新,青瓦木屋山而建,“苗家樂”賓客滿座,昔日的“窮旮旯”變身“金窩窩”。

為何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這還要從2013年有一個人來到了這裡說起……

影子在腳下,他們在主席心中:主席來到“我”門前

“我這次到湘西來,主要是看望鄉親們,同大家一起商量脫貧致富奔小康之策 。”

——習近平

“彭麻麻呢?”

“沒來。快過年了,都在家裡忙著呢!”

十八洞村:桃花源之“路”

前一段時間這樣一段對話被髮到網上,網友都評論:習近平總書記像嘮家常一樣的回答讓人們倍感親切。讓我們將場景轉換到2013年的一天,那一天,湘西的人們也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也和他嘮起了家常。

在蜿蜒滴翠的大山裡,坐落著一座苗寨,清一色的木板房閃立兩邊,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在這裡,你無論置身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彷彿置身在一幅畫裡。這幅畫就是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因為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3年11月3日來了好多人,石爬專老人也不曉得來的哪個,就坐在屋門口看熱鬧。沒想到來的是總書記,更沒想到總書記還到她屋門口停了。她回憶和總書記的對話,“該怎麼稱呼你?”石爬專老人問。“這是總書記。”村委會主任介紹。習近平總書記握住老人的手詢問年紀,聽說老人64歲了,總書記說:“你是大姐。”

“這是不是你屋?”“是的。”

“可不可以進屋坐坐?”老人高興得趕緊拉著他的手往屋裡走。

進屋後,總書記看了糧倉,問她糧食夠不夠吃?種不種果樹?養不養豬?他還走到豬欄邊,看她養的豬肥不肥。以前要什麼沒什麼,現在要什麼有什麼了。她說,真的要感謝總書記,如今是神仙過的日子。

在十八洞村,總書記在空地上和鄉親們圍坐一圈,貼心地拉家常,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與此同時,總書記還明確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風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沒有變化”,不僅要自身實現脫貧,還要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脫貧經驗。

這個戰略思想不僅改變了十八洞村,也給全國貧困地區的人們帶來了希望。

扶貧在交通,發展在路上:“交通+”談談這些年的變化

“要想富,先修路”是永恆的定律,對於一個地區來說,路是所有的基礎、所有的開始,無論是旅遊也好產業也罷都會和“路”掛鉤,說的廣泛一點就是與交通相關。花垣縣位於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脈中段,湘黔渝交界處。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地,花垣縣因地制宜,找準突破口,推進“交通+”戰略,積極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交通扶貧經驗,努力破解交通瓶頸,致力建設脫貧路、致富路、發展路,取得明顯成效。

交通+精準扶貧

全縣上下把交通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放在老百姓最需要、最直接受益的地方,2015年全縣實現村村通水泥路,2017年25戶以上自然村公路100%完成生命防護工程,5戶以上自然村100%通水泥路,90%農戶入戶路完成硬化,建制村通客班車達100%,全縣公路密度達2.78公里/平方公里,公路可達性、互聯性顯著提升,為精準脫貧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支撐。

交通+產業

為了落實總書記“精準扶貧”的指示,扶貧工作隊和村委會通過公正公開的民意測評,評出了136個貧困戶533個貧困人員,佔全村總人口的56.8%。縣委書記羅明和縣長隆立新在半年時間裡,走遍了十八洞村的山山水水,與村民一道摸家底、算細賬,最終確定了種植、養殖、苗繡、勞務、鄉村遊5大產業為主的發展思路,並派扶貧工作隊等單位的37名工作人員,一對一聯繫136個貧困戶精準扶貧。其次還通過城鎮交通項目的實施,推動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發展。為加快推進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堅持把城鄉客運一體化作為“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全力創建全省城鄉客運一體化示範縣。

交通+旅遊

花垣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態旅遊資源,其中八洞村主要以溶洞、峽谷、山林為主,具有奇、秀、險、峻等特徵。十八洞具有十八叉溶洞,洞洞相連,洞內異態紛紜,水文豐富,形成奇特神秘的熔岩洞穴景觀。基於此,不可否認的是它的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大力開發鄉村旅遊是振興之路。建設邊城茶峒、古苗河、紫霞湖、蚩尤部落群、崇山老衛城五大旅遊板塊,規劃圍繞景區開發建設旅遊公路,同時把公路作為景觀來打造不失為明智之舉。

這些年來,湘西交通人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進精準脫貧的基礎和關鍵,圍繞破解地理瓶頸,全面打響“交通突圍戰”,對外融入長沙、重慶、桂林、貴陽等大城市的“4小時經濟圖”,對內形成以吉首為中心的“2小時經濟圖”,交通運輸成為全州精準脫貧的“先行官”和“加速器”。

十八洞村:桃花源之“路”

十八洞村旅遊公司副總經理施進蘭對旅遊經濟的發展倍感欣慰,並對家鄉充滿信心。“十八洞村被稱為‘小張家界’,峽谷風光、溶洞、瀑布等都是無價的綠色資源。精準扶貧的成功經驗吸引許多黨建組織來學習,獨特的苗族文化也是亮點。鄉村旅遊的發展為老百姓增加了收入,帶動十八洞村脫貧致富。如今這裡的老百姓信心滿滿。做事勁頭足,致富熱情高。”施進蘭說。

十八洞村幹部群眾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把種什麼、養什麼、從哪裡增收想明白”的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發展當家產業,形成了鄉村遊、黃桃、獼猴桃、苗繡、勞務輸出、山泉水等“旅遊+”產業體系,一面鮮紅的“精準扶貧”旗幟高高豎起。

成果在眼中,惦念在好光景裡:小康決勝之年的一處景色

“黨的關懷,喚起了我們的百倍信心!”這就是當地所有人的心聲。

“十八洞村”是苗族聚集村,這裡民風淳樸,苗族原生態文化濃厚,長期以來,由於這裡地處湖南西部邊陲,交通十分落後,人們思想觀念守舊,自然資源也得不到充分利用,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綠色食品難以進入市場流通,“養在深閨人未識”!農民祖祖輩輩都是以種莊稼為生。改革開放後,這裡的青壯年農民以外出打工維持生計。

這就是當時十八洞村的情況。

2013年11月3日,對於他們來說是可以載入史冊的轉折點。這些年來,十八洞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產業路、旅遊路、環形路讓人歎為觀止。前來“學藝取經”“對接幫扶”的人絡繹不絕。一個“可推廣”“可複製”的四好農村路示範村正在冉冉升起……

出村公路不斷擴寬。這條路,一頭通往十八洞村,一頭連著中南海。

鄉親們說這裡最大的變化是戶戶通上水泥路。2014年,湘西州交通運輸局搶抓機遇,通過重新設計和招標投標,把路基加寬到6米。當年10月份,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把沙土路改造成瀝青路,遊客量劇增,春節時,日均遊客量達到3000多人次。近幾年,進出十八洞村的鄉村公路不斷完善,通行量、安保能力等不斷提高。

為把十八洞村打造成全省“四好農村路”示範村,2018年湘西州交通運輸局對十八洞村安排了8個交通基礎建設項目,總投資2629.8萬元。靠黨的好政策,靠精準施策發展產業,十八洞村找到了脫貧致富的“金鑰匙”,十八洞村從“窮旮旯”變成了“金窩窩”!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故事裡的中國》始終關注社會發展,力擔社會責任。欄目組走進十八洞村,去看一看曾經最貧地,如今桃花源的傳奇。董卿、雷佳也現身湖南省花垣縣“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她們一直笑意盈盈,一邊吃一邊和村民交流,平易近人,絲毫沒有明星架子。吃完飯後,董卿、雷佳在臺上和村民們互動,為村民們帶來了歡樂。

“這是銀飾拂過的層林,層林一片錦繡。情歌飄過的水波,水波一片清明。花花傘搖過的山巒,山巒一片春色。”當董卿站在村子中讀到彭學明《人間正是豔陽天》裡的這句話的時候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地,湘西州花垣的十八洞村這幾年的生長變化可謂天翻地覆。全村4個寨子225戶939人,自2013年探索精準脫貧以來,因地制宜努力生長苗族傳統文化,民族衣飾、手工藝品工業做了起來,農家小院、自釀酒館也謀劃了起來,全村人均收入在不斷的增加。

這些年來,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千畝獼猴桃產業園年產值640萬元,村民分紅118萬元;旅遊公司正式運營,2019年遊客總量超50萬人次;蜜蜂合作社年產值150多萬,帶動118名貧困戶脫貧致富。2019年,人均純收入14668元。如今的十八洞村,正向著鄉村振興奮進,翻開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十八大以來,全國累計減少貧困戶9000多萬,每年有1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

《故事裡的中國》欄目組的到來也為這裡增加了風采,如節目最後的一段話“十八洞村已經不是一個地名了,它已經成為了一種精神的象徵。”節目的播出也讓更多的人瞭解到這裡的故事,這裡的精準扶貧履歷,正向全國其他貧困地域複製、推廣。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歷史性的得到了解決。

花垣縣找準突破口、推進“交通+”,積極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交通扶貧經驗,努力破解交通瓶頸,致力建設脫貧路、致富路、發展路。“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2017年2月成功脫貧摘帽,成為湖南省第一批成功脫貧摘帽的貧困村之一。交通扶貧,讓苗族父老實現了“出門水泥路,抬腳公交車”的千百年夢想!交通先行,十八洞村這個曾經“窮得讓人心痛的地方”,如今,鳥兒回來了,魚兒回來了,蟲兒回來了,打工的人兒回來了,外面的人來了。

有人問,為什麼中國在五千年璀璨文明,180年不屈抗爭,70年的建設發展中,始終長風破浪、初心如磐,那是因為每一箇中國人奮進致遠的腳步從未停歇。凝心聚力天道酬勤,2020年十四億中國人將告別絕對貧困,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壯舉,就如同中國改革友誼獎獲得者羅伯特.庫恩先生說的,精準扶貧是中國最有力的故事之一。未來歷史學家在編撰這個時代的編年史的時候,將會有一個特殊的篇章,就是描繪中國的精準扶貧,這就是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的中國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