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魯迅先生、韓寒同志學習,白領、知識分子這樣打造產品和IP

古時候,知識分子們又被稱為秀才、舉人、儒生或文人,但前面加個酸字,酸秀才、酸舉人、酸文人,或腐儒。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此酸之前綴莫非於此?吃不到又說,這貌似在影射文人擅長YY,說得多,做得少,或做不到?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舌戰群儒,對儒生極盡嘲笑之能事,且將儒者分為兩類: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小人之儒不過惟務雕蟲、皓首窮經。


另外,諸葛亮與王朗的罵戰中,是經世致用的實戰派與皓首窮經的學院派的終極對決,一番唇槍舌劍,王朗被罵死於馬下。


諸葛亮類型的頂級實戰派知識分子畢竟是少數,而且即使在當下,類似於馬雲、李彥宏、馬化騰、王興等實戰派知識分子也是鳳毛麟角。


據數據統計,2019年,國內報考研究生數量超過300萬,創下歷史新高。這一方面反映了就業市場的窘境,一方面反映了大部分的知識分子似乎缺乏更好的路徑。


知識分子究竟有哪些軟肋,以至於自古以來大部分人都要千軍萬馬擠獨木橋?


第一是虛,不治生產。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滔滔不絕,指點江山,就是沒有自己的產業,大部分人過著看人眼色、寄人籬下的日子。


第二是散,沒有體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問啥啥知道,就是觀點發散,沒有自己的思想體系和框架,更何況形成IP和名聲。


第三是傲,隨時端著。自以為有諸葛之才,動不動就指點江山,針砭時弊,數黃論黑,老子天下第一,不把人放在眼裡,缺乏空杯心態。


此三點中,尤以第一、二點為甚。


過於務虛,沒有產業,就要想辦法打造產品。觀點散亂,沒有體系,就要想辦法打造自己的思想框架。


至於傲,有了前兩點做支撐,就叫傲骨;沒有前兩點做支撐,就叫傲慢。具體如何來打造呢?簡單三點。


一、服務化


僅舉個例子,周易這麼難的東西,如果你研究了一輩子,平時要講給親人聽,什麼乾、坤、坎、兌、離,他們可能會說你是深井冰。


但你要說,來,我給你們算個命,他們興趣立馬就來了,還一個勁的誇你道行高深。這叫將知識變成一項實際服務,切切實實的幫助他人,用來賺錢。


再舉個例子,孔乙己吃茴香豆的時候,之乎者也可笑的樣子被人稱之為酸秀才,但是他要開個私塾,幫助鄉民子女學四書五經,不僅可以收學費,還是先生、老師。


古時候許多秀才、文人懷才不遇大多是因為,上不能當大夫,下不願當農夫,成天憂國憂民、狂怦時政,怪不得始皇焚書坑儒。


實戰派與學院派知識分子的區別就在於,我們的所學是否能幫助到別人,是否能得到應用。所謂成人達己,成己為人。


否則,那些抽象的四書五經理論只能像孔乙己一樣作為炫耀、刷朋友圈的裝飾,就真成了不治生產的腐乳了。


當我們所學的東西與別人發生了關係,知識也就被激活了,知識分子的副業也就產生了。


二、產品化


越是有形的、標準化、固定化的東西,越有利於被用戶快速感受到,當東西升級為產品,是因為這裡面有了明確的目標用戶群體,有產品定位。


而產品對於用戶來說,是他能用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感受到的,這比孔乙己炫耀個抽象概念要來得落地得多。


所以,不要炫耀自己的學識,把他交給產品,因為產品會說話。而且,產品一旦成形,就可以不用說那些沒用的話。


知識分子一定要有產品意識,隨時隨地想著要打造產品,如果你想離開象牙塔的話。


任何你覺得有價值的商品,不管是貼牌,還是自產,這就算是經營起步了。任何你覺得有價值的消費場景,你都可以通過施工建設,將其變為現實。


前者,在淘寶、拼多多上應有盡有;後者,餐飲、酒店、咖啡館、商場現實世界隨處可見。


中國現在的工業基礎特別完備,只要你有個產品IDEA,找到供應商,迅速就可以開模、貼牌生產,幾萬塊錢就能起步,擁有自己的產品。


有了自己的產品,可以想辦法上拼多多、京喜等電商平臺。京喜的政策是,5000塊錢保證金就能上架,到時不想做了還能退,創業成本已經越來越低。


從知識到產品、場景打造的跨越對知識分子來說,卻往往成為難以逾越的鴻溝。這可以解釋大部分人寧願打工,也不敢創業的心理障礙所在。


向魯迅先生、韓寒同志學習,白領、知識分子這樣打造產品和IP

儒商韓寒同志

三、框架化


如果不想做產品,也還有一條路,那就是做思想框架、體系。


寫一篇公眾號文章是不是?不是。即使是99個觀點,也不是。但是把這99個觀點串起來,相互聯繫、循環,就是了。


就好比99粒珍珠,如果不用一根線串起來,就只是珍珠,而不是項鍊。大部分人沒有自己IP、體系的原因,就是因為一味打造珍珠,沒有打造那根線。


今天看懂一篇高深的文章,在朋友圈炫耀一下,明天又看懂一篇深奧的文章,在朋友圈顯擺一下,那是傳話筒,不是自己的東西,沒法沉澱價值。


但是,以肺炎為例,把不同公號寫的文章內容進行匯聚,編寫成如何從源頭預防、如何治療、如何調整心態、如何不影響正常工作等等,做成一個手冊,這就是你的框架。


這叫做知識的結構化。未經處理的散亂信息,那叫碎片化,可利用價值大概也就是在朋友圈搭一搭飛白而已。


向魯迅先生、韓寒同志學習,白領、知識分子這樣打造產品和IP

偉大的魯迅先生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稱這個叫做信息的框架化、體系化。但這個能變現嗎?還不能。


如果這時候我們要變現,會被當成發國難財的典型代表,會被大眾的口水淹沒,就像前幾天那個賣口罩的藥店,被重罰了300萬。


另外,肺炎一個月之後可控了,熱點過去了,這個手冊也就失去了應用價值。


所以,我們需要謹慎選題,而且這個思想體系要經得起時間的反覆檢驗,再怎麼也要用個好幾年的那種。


比如《抖音實戰99招》、《拍好短視頻的19招》、《公號寫作66招》、《論自媒體人的10個修養》。


內容要豐富、全面、切中要害,且內部各個元素之間相互聯繫、不可分割,於是你的思想體系、產品也就打造OK了。


於是,你就可以賣課程、做諮詢、做策劃,做可視化產品。於是,你就從一個世人眼中只知道坐而論道的知識分子,變成了一個有IP的人、自明星,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