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玄妙電影單:疫情篇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進入到波動期,忽上忽下的確診人數,就像一根忽上忽下的鋼絲繩索,讓走在上面的老百姓們的神經也變得晃晃悠悠。但比起十多年前的非典疫情,國家在面對更加難以捉摸,破壞性更大的新型冠狀病疫情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至現在得出的結果,已經可以稱得上人類抗擊疫情歷史上的奇蹟。

當然,有些在國家完備且精心的保護下,坐在鍵盤前指點江山侃侃而談,張口“這國怎,”,閉口“定體思”人,可能不這麼認為。

先把那些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孃的人扔在一旁吧。

對於普通人來說,疫情離我們很遙遠,卻又近在咫尺。病毒的構成、傳播途徑、發病症狀等等對它的認知,我們只能通過各種各樣的媒體渠道做一些粗淺,不完備,甚至難以稱得上正確的理解。同時,這種認知上的簡單粗暴與片面,從某種程度上成為謠言生長的溫床。另一方面,實時更新的疫情通報,通過朋友圈快速傳播的確診患者所在轄區街道,讓人有著疫情就發生在自己身邊,發生在自己熟悉的城市的臨場感,也製造了一次又一次庸人自擾的恐慌。

沒有什麼坎兒過不去,沒有什麼難題解決不了,就像絕大部分電影一樣,無論前面的劇情出現多麼駭人聽聞的陰謀,無論出現多麼意料之外的反轉,無論出現多麼難以想象的絕境,都會迎來正義戰勝邪惡的圓滿結局。

換一個角度來講,正是因為推動劇情的主人公們抱著必勝的信念,所以才有資格去迎接那情難自禁的吻,以及勝利的歡呼。

現在,讓我看看主角們在電影世界中,是如何戰勝他們所面臨的病魔吧。

《傳染病》

《傳染病》是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由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瑪麗昂·歌迪亞、馬特·達蒙、勞倫斯·菲什伯恩、裘德·洛、格溫妮絲·帕特洛、凱特·溫絲萊特、布萊恩·科蘭斯頓領銜主演的動作片。影片於2011年9月9日在美國上映。

假期玄妙電影單:疫情篇

影片靈感來源於SARS,講述了一種靠著空氣就能傳播的致命病毒,世界各地的醫療組織爭分奪秒研究病毒抗體的故事。

延續玄妙電影單的傳統,在這裡小編沒有推薦《生化危機》系列電影,因為這個系列電影的內容與我們面臨的問題不同,雖然它的確是某些陰謀論者擴展腦洞的依據。

假期玄妙電影單:疫情篇

但就像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對外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金燦榮老師所說,國家並沒有忽視對陰謀論中所例舉的可能性,只是我們現在更重要的任務是控制疫情,消滅疫情,只要掌握確鑿的證據,我們還是有“秋後算賬”這個成語的。

而《傳染病》這部原本在國內稱不上知名的電影,因為此次疫情被推上風口浪尖,陰謀論者再次將其作為餵養陰謀論的糧食——用虛構的電影來論證現實世界的事實,再用“現實往往比電影更荒誕”來強行蓋棺定論,或者說撒潑打滾似的“不聽不聽我不聽”。

小編認為,《傳染病》這部電影放到現在,我們應該關注的點是主人公們如何在重重困難中尋找病原,並藉此尋找到治癒疾病的疫苗。而非出現幾個相關地名,類似的情節,就去渲染陰謀論。

哪怕退一萬步來講,真要把電影情節當做現實,那豈不是意味著在現實中我們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也在經歷著與電影主角們一樣的困境,並在一次次的戰鬥中戰勝病魔嗎?

請我們像為電影主角們歡呼一樣,為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歡呼!

《我是傳奇》

《我是傳奇》是一部於2007年上映的末世科幻電影,由法蘭西斯·羅倫斯執導,威爾·史密斯、艾莉絲·布拉加和莎莉·理查德森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7年12月14日在美國上映。

假期玄妙電影單:疫情篇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2012年,人類最終被病毒所擊垮,前軍方病毒學家羅伯·奈佛因為體內有自然抗體未受到感染,而成為紐約市唯一的倖存者,甚至曾一度認為自己就是全世界唯一倖存的人類。

作為人類最後的希望,羅伯特被唯一的一個殘留下來的任務驅使著,那就是使用自己血液中的免疫系統,尋找逆轉病毒的方法。雖然他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龐大的天文數字,但是他沒得選擇,因為他的時間就快用光了。

《我是傳奇》這部電影憑藉“開局一條狗”的情節(狗頭),以及雙結局的設置,在開始迎接外國大片狂潮的2008年,在中國網絡世界中成為話題作品。

我們該慶幸,我們面臨的疫情僅僅是肺炎而不是《我是傳奇》中的變異與喪屍,沒有爆炸,沒有夜晚的襲擊,沒有槍林彈雨(@美觀憲法第二修正案),也不用吊在門框上做引體向上。

就像疫情發生後新聞報道中將醫務工作者稱之為“逆行者”一樣,《我是傳奇》中的威爾·史密斯是一位身陷疫區,以疫區中最後一位生還者的身份,一邊與孤獨的生活作鬥爭,一邊想方設法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破解疫情,製造疫苗。

在許多災難片,甚至不限制於災難片,比如說《殭屍世界大戰》、《溫暖的屍體》、《流感》,再延伸到《碟中諜》、《黑客帝國》、《獨立日》乃至《天地大沖撞》,故事都圍繞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個核心進行。比如說突然而至的喪屍病毒、危險分子揚言散播毀滅世界、外星人進攻地球......在被歐美把持的電影世界中,主人公的職責就是排除萬險,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過程中,他們往往是孤立無援的,甚至是飽受背叛(@伊森·亨特。你家IMF又不認你了,CIA又把你當內奸了。)但也就像電影的結局一樣,主人公永遠,也是必須力挽狂瀾,用精妙的手法化解一切難題。

就像我們慶幸要面對的不是滿大街的喪屍一樣,我們也要慶幸,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也不是“疫區唯一的生還者”,“逆行者”不是一位兩位,而是一群又一群。

假期玄妙電影單:疫情篇

《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郭帆執導,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吳京特別出演。該片於2019年2月5日(農曆大年初一)在中國內地上映。

假期玄妙電影單:疫情篇

《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相信大家對《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並不陌生,就像劉慈欣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文學拉到世界級高度,以他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也以一部電影的力量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大門(至於這扇門有沒有被誰關上,是另外一個問題)。

就像上面推薦《我是傳奇》時所說,歐美電影中所呈現的主要矛盾,絕大多數是由主人公及其所在團隊解決的,換一種說法就是個人英雄主義,或者是個人主人。

小編在構思這期電影單的時候,不禁有了這樣的思考,那就是在面對真正的災難時,我們是否已經習慣於接受歐美灌輸給我們的個人主義,即因為極個別的案例而狂歡,忽視了更多數群體的現狀。只注重“黑天鵝”,而無視“灰犀牛”。

就像《流浪地球》中提到的“飽和式救援”,如果以歐美電影的習慣,主人公團隊的必定打通全場,絕對不會出現眼巴巴看著其他團隊搶走“勝利的果實”的情況,更何況最終解決方案,都不是由主人公團隊提出來的。

在這種與歐美個人主義向左的情節背後,體現的是一種只有中國人才能寫出來的集體主義精神,是面對災難時最真實有效的解決方案。

就像黑海造船廠總工程師馬卡洛夫,痛心疾首的說出完成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所需要的條件:“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她。”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我們,所需要的條件,比製造一艘航空母艦要多得多,值得慶幸的是,這些條件真的沒有隻凝聚在少數幾個人身上,它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且應有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