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惟愿再首,不忘初心


《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惟愿再首,不忘初心

其实一切忧虑与烦恼,都是欲望的衍生物,得不到,不努力,自然而然就烦;努力了,不见效果,自然而然就躁。

或许,每个人一生中都应该读一读林清玄,尤其是繁华世界,更应该读一读林清玄的书,寻一寻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是林清玄2018年亲自审定的40篇经典散文,里面有精美摄影插图,真的美到极致。看一人风景,享独世清欢,用五颗心去生活,可以让人放下浮躁,收获内心的安宁,从而保持一个时刻清醒的头脑去看待世间万物,找寻一个更佳状态的自己。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惟愿再首,不忘初心。

《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惟愿再首,不忘初心

以欢喜心过生活

文学是欢喜的,写的人欢喜,读的人也欢喜。

春时享受花红草绿,冬时欣赏冰雪风霜,晴天时爱晴,雨天时爱雨。

平凡人的喜乐无非就是平淡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夜晚漫步于林荫道上,看那雨点飘落灯光之下,像零零落落的星星倾泻而下,别有一番韵味。生活的智慧,源于平凡。

《过火》让我离林清玄更进一步了。他从小就是个比较瘦小忧郁的孩子,父亲希望他成为猎人,他却因为见到山猪和野猴吓得失声痛哭;父亲又寄希望于他成为一个农夫,他又因田地里窜出的毒蛇吓得屁股尿流,无奈父亲直叹:“怎么会这样,怎么会生出这样的孩子……”。就在他下定决心做一个男子汉的时候,他的孪生弟弟死了。眼看着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弟弟死去,林清玄变成了一个失魂落魄的孩子,父母想法设法去医治他,最后因为“过火”事件让他真正长大了。(过火台湾乡间妈祖诞辰盛会上的一种仪式,台湾人相信,无论多大的苦痛,只要走过火堆,一切都会好转。)一开始林清玄畏惧不敢迈上步子,最后父亲暴怒要抽打他,他在父母的绝望眼神下鼓足勇气,踏上火毡,并成功地走了过去,完成了过火的仪式。就在那一刻,他感觉自己真正长大了。此后林清玄感觉自己的人生就像过火一样,“在起步之初,我们永远不知道能否安全抵达火毡的那一端,我们会害怕、会无所适从、会畏惧受伤,但是人生的火一定要过——情感的火要过、欢乐与悲伤的火要过、沉稳与激情的火要过、成功与失败的火要过。而且要单独去过,没有人能帮你。”

只不过是过火一事,林清玄却用欢喜之心去看待,生活也变得更加欢喜了。不像他去看古董收藏家的收藏,收藏家收藏了一堆古董,却为了占有古董,天天担惊受怕,像囚犯困居于囚室,像乞丐住在垃圾堆中,把自己的家搞得不像正常人居住的地方,这又是何苦呢?生命如此短暂,为了收藏把自己天天置于神经紧张的状态,这怕是一生都不好过吧?

世间的事物来来去去,我还是我。

人我是非、利害得失去去来来,我们既未增加,也不减少。

以平常心生情味

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都是我们永难熟知的,即使微小如莲子,也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一只毛虫的圆满》中林清玄谈到一幅画家朋友陆咏送的画,画面上是一只丑丑的毛虫,爬在几株野草上,旁边有陆咏朴素的题字:今日踽踽而行,他日化蝶飞去。林清玄很喜欢这幅画,因为我们经常见到的画都是蝴蝶或者美丽的花,却少有人注意到蝴蝶的前身是毛虫,也许,当我们看到毛虫的时候,内心多了一份期许:梦想能有一天美丽飞翔。生活无法万事顺遂,但为求圆满,劳心伤神,未免给自己施加了太多压力。

因缘的究竟是秒不可知的,圆满的结局也是杳不可知,但我们仍怀有因缘成就、圆满实现的心愿。

一个人有坚强广大的心愿,则因缘虽遥,如风筝在手,知其始终;一个人有通向究竟的心愿,则圆满虽远,如地图在手,知其路径,汽车又已加满了油,一时或不能至,终有抵达的一天。

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只是不确定那天什么时候到来罢了。

以清净心看世界

茫茫大千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这小千世界是可以思考、神游、欢娱、忧伤甚至忏悔的地方,应该完全不受到干扰,如此,作为独立的人才有意义。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方完全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身处纷扰的大千世界,当举世狂欢、众志成城之时,你可以超然地自省;当你在工作上或者学习上遇到挫折心烦不已时,这个小千世界能为你提供安慰。林清玄说这个小千世界最好的地方无疑是书房,书房是一个人最亲密的地点,也是一个人灵魂的写照。在我看来,家里不管有没有书房,只要你身处一个经常看书的固定地点,那便是你的小千世界,足以让你的内心得以沉淀,然后继续前行。

以柔软心除挂碍

小的时候过家家总是会去翻草堆,看看有没有四叶草,即幸运草,然而长这么大,从未找到过。以前以为找到了幸运草,就能一辈子好运常伴。长大后才发现,幸运只在自己心间。正如林清玄在书中提到:幸运草多出来的一片,确实不在草里,而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心比别人多了一片,必然也能促成良性循环。

在人生的历程,我不着急,我不急着看见每一回的结局,我只要在每一个过程中,慢慢地长大。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

以从容心品百味

这一章收录的都是百味美食,从这些百味中品人生。

邻居有一户人家专门养蜂蜜,每次经过他家我都躲得老远,生怕那些蜜蜂蜇到我,一听到那蜜蜂嗡嗡嗡地叫我只觉得生厌,没来由的烦闷,毕竟我是一个不爱喝蜂蜜的怪咖。如今读这篇《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一文,竟不得不对蜜蜂竖起大拇指。

蜜蜂是专情的:养蜂的人只要找到体型较大的蜂王,把它装在竹筒中,那巢里一群的蜜蜂都会跟在手执蜂王的养蜂人后面,直到飞到蜂箱。假如蜂王死了,它们就会一哄而散,不止养蜂人,就连我也不得不佩服起蜜蜂的专情,可是养蜂人就是利用了蜜蜂的专情,驱使他们奔走采蜜,这就好像人的情感,“认真你就输了”,大概就是这么一个理儿吧。

蜜蜂也是有攻击性的:要是有人攻击它们,它们就会用腹里仅有一根螫针,去攻击敌人,但是它们一旦攻击完敌人,生命也就终结了。而我们人呢?有许多螫针,可以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直到生命的终结,这个奋斗过程可以有无数次跌倒与爬起,越挫越勇吧。

蜜蜂是可爱的:它们不辞辛苦只为寻找花中甘液,可是繁华世界,多少人能在汲汲营营的世界中追寻自己的初心。蜜蜂尚且如此,人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如果告诉你虫比人还幸福,你相信吗?《软枝杨桃》一文中林清玄告诉我们人比鸟雀甚至比虫还笨。鸟儿都喜欢吃树上的果实,但是人却因为果实外表丑陋不愿吃,却独爱那些喷过农药的外表美丽的果实。人只注意到了外表的美丑,可虫鸟却看到了更为深层的内在。或许正如林清玄所说:“这是人的短视近利所造成的,当整个社会都只重视表面的好看,忽视内在的毒素时,真正清净的生活是不可能实现的。”

人生而孤独,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将来也将在别人的哭声中离开。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而清欢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亦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用这五颗心去生活吧,孤独成长后迎来的将是一个更佳的自己。惟愿再首,不忘初心。

《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惟愿再首,不忘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