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投資就是堅持不懈地簡單簡單再簡單

投資中的大道理永遠有效,不能因為自己“常識”的擴展而去過多地做投資上的加法。

——坤鵬論


我在《 》講過,巴菲特和芒格都是奧卡姆剃刀忠實信徒。

他們一生都在追求簡單,他們一生的成功也源於簡單。

今天,繼續簡單這個話題,學習一下巴菲特和芒格在投資中如何用簡單擊敗複雜。

坤鵬論認為,金融的本質是契約(合同)的交易。

但是,自從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紛紛進入金融業後,他們便開始致力去用複雜“騙錢”。

最典型的便是他們的得意之作——有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稱號的衍生金融工具。

它催生了每年高達幾十萬億美元的交易,也直接導致了2008年次貸危機的爆發。

一、巴菲特簡單的投資策略

1.投資可以簡單到“三高”都不需要

巴菲特之所以能獲得巨大的成功,原因之一就在於,他不僅總能抓住問題的本質所在, 而且一直在追求著簡單。

他曾直接表示過,投資可以簡單到“三高”都不需要:

第一,不需要高等數學——“我從來沒發現高等數學在投資中有什麼作用,只要懂小學算術就足夠了。”

1986年,巴菲特在與《頻道》雜誌記者帕特西雅·波爾談話時,對MBA商學院的教育體系提出了尖銳批評:“商學院非常重視複雜的模式,卻忽視了簡單的模式,但是,簡單的模式卻往往更有效。”

他認為,成功的投資並不需要高等數學知識。

“如果高等數學是必須的,我就得回去送報紙了,我從來沒發現在投資中高等數學有什麼作用。”

同時,“成功的投資也不需要投資者必須掌握貝塔(beta)、有效市場、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期權定價或者新興市場這些複雜的理論。”

第二,不需要高學歷——“要想成功進行投資,你不需要懂得什麼專業投資理論,事實上大家最好對這些東西一無所知。”

第三,不需要高智商——“投資並非智力競賽,智商高的人未必能擊敗智商低的人。”

“你不需要成為一名火箭專家,投資並非一個智商為160的人就能擊敗智商為130人的遊戲。”

巴菲特以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為基石,形成了自己更簡單的價值投資策略:

“我們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真正偉大的投資理念常常用簡單的一句話就能概括。我們尋找的是一個具有持續競爭優勢並且由一群既能幹又全心全意為股東服務的人來管理的企業。當發現具備這些特徵的企業而且我們又能以合理的價格購買時,我們幾乎不可能出錯。”

這就是坤鵬論一直強調的“好公司,便宜買”。

可以說,巴菲特一直偏愛著簡單的公司:

“我們力求堅守我們自認為了解的企業。這表示它們通常相對簡單且性質穩定,如果企業很複雜而產業環境也一直在變,我們實在是沒有足夠的聰明才智去預測其未來的現金流。”

坤鵬論:投資就是堅持不懈地簡單簡單再簡單

2.2019年,巴菲特再次闡述簡單的投資理念

2019年伯克希爾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再次簡單地對其投資的基本理解進行了闡述,原汁原味,非常值得品讀和思考:

(1)買股票就是買公司。

所以,同樣價錢下買的公司是不是上市公司並沒有區別,上市只是給了股東一個退出的方便而已。

(2)公司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就是公司的內在價值。

買股票應該在公司股價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買。

至於應該是,40%還是50%(安全邊際)還是其他數字,則完全由投資人自己的機會成本情況來決定。

(3)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不是算法,而是思維方式,不要企圖拿計算器去算出來,當然,拿計算器算一下也沒什麼錯。

(4)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個人判斷公司內在價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

(5)“護城河”是用來判斷公司內在價值的一個重要手段(不是唯一的)。

(6)企業文化是“護城河”的重要部分,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很強企業文化的企業可以有個很寬的“護城河”。

(8)“理性”地面對市場每天的波動,仔細地檢查每一個自己的投資理由及其變化是非常重要的。

不過,巴菲特最後也總結性地自嘲道:

“好像我對投資的理解就是這麼簡單。但這個‘簡單’其實並不是太簡單,事實上這個簡單非常難。”

這就是所謂的,說得容易,做起來很難,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他最簡單的投資智慧是:“一個偉大企業的定義至少是偉大 25~30年。”

坤鵬論:投資就是堅持不懈地簡單簡單再簡單

二、他們善於遠離難題,只找簡單的事做

自古以來,大道至簡!

正路,永遠寬寬敞敞、坦坦蕩蕩,之所以它並不擁擠,因為它唯一的考慮就是——堅持。

成功之道也一樣,它從來不是非常複雜,而是非常簡單。

正如芒格所總結的:“我們能成功,不是因為我們善於解決難題,而是因為我們善於遠離難題,我們只找簡單的事做。”

可是,如果簡單離成功更近,為什麼人們卻難以成功。

其中關鍵在於,絕大多數人做事前從來就不從本質出發,總是自作聰明地把簡單的事搞得非常複雜,特別熱衷於奇技淫巧,著急賺錢、一夜暴富心態使然。

就像理查德·費曼所質疑的——“真是奇怪,紙和筆能更快解決的問題,現代人卻偏偏喜歡用計算機。”

這種問題在互聯網尤為突出,隔一段就一股風,比如:增長黑客、社交電商、社群、私域流量……

但是,從本質上講,曾經互聯網流行過的東西,大部分都不過是事物的表象。

所以,沒有以本質為根,做得再天花亂墜也都是一場空。

這也正互聯網創業成功率極低極低的根源所在。

坤鵬論堅持認為,如果一開始紮紮實實,從創業本質出發,從一個人公司做起,因業務多到人手不夠,再慢慢加人、增加成本,最後絕對不會落到如今這般的一地雞毛。

通用電器公司前CEO傑克·韋爾奇說 :“你似乎很難想象要把事情做到簡單化是何其之難,而人們對它的恐懼又是何其之深。我們擔心過分簡單會被貼上頭腦簡單的標籤。但事實恰恰相反,真正的強者是最簡單的。”

芒格說 :

“如果事情太麻煩了,我們就跳過去換一個,還有什麼比做到這點更簡單的嗎?”

“我們熱衷於把事情簡單化。”

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一切從便於解決問題的角度入手。

這叫去除雜蕪,留下本質。

把問題拆成幾個組成要素,但綜合而又全面地考慮問題。

先勾勒出主要問題,在紙上列出主要因素,分析各個因素之間的關係。

芒格說 :“處理棘手任務時,我通常先從最容易的決策著手。”

從問題本身出發,而非從解決方法出發,只採取最有效的方法。

為什麼?

因為重要的是結果,而非解決結果的方法。

尋找能夠解決當前問題的好方法,而非完美和漂亮的方法。

坤鵬論:投資就是堅持不懈地簡單簡單再簡單

三、決策要少,也要好

1.想複雜,你的腦力也不夠用

實話說,即使你想複雜,你的腦力往往也不夠用。

心理學有個有趣的結論:

過多的決策會導致決策疲勞,從而導致決策的準確性大幅度降低。

轉換到投資,這也充分證明了,過多的交易一定會導致決策錯誤的概率大幅度提高。

說不定某次重大的錯誤就會抹掉你過去多年積累的業績,甚至出局。

所以,投資正確的選擇是,決策要少,也要好。

這個選擇迫使我們對每一個決策都更為專注,同時也減少錯誤的概率。

巴菲特一直認為,投資中能做出上百個聰明的小投資決策相當辛苦,也很困難。

並且,伴隨著伯克希爾日益龐大和成熟,他決定只在僅有的幾次機會中採取英明的決策就夠了。

我們不難發現,優秀的投資者很少做出決策。

他們做得最多的是,在決策前對投資標的價值的判斷。

他們更像一個個狙擊手。

珍惜每一顆扣動扳機的機會,爭取每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在投資中,更多的研究只是為了更少的決策的認知過程與決策路徑。

更少的決策是為了提高決策的確定性與決策的含金量。

簡單的是投資理念和投資哲學,不簡單的是如何在荊棘叢生、陷阱密佈的市場中執著地堅守、靈活地運用。

這跟做生意要成功是一樣的道理。

它跟複雜度無關,重要的是你要掌控一切。

複雜只會讓你靠工資度日,簡單卻能讓你在商場上賺到錢。

把複雜的問題搞簡單,本質上是把複雜性消化掉,構造一個簡單的儘可能不需要思考糾結做選擇的界面給別人。

當然,複雜性不會無端消失,如果你覺得有的事很簡單,一定是有人替你承擔了這個複雜性。

把難的鍋甩個別人,確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2.分清主次,關注重點,忽略愚蠢

威廉·詹姆斯說:“聰明的訣竅在於辨別主次,知道哪些是重點,也知道哪些該忽略。”

這就是坤鵬論一直強調的做事先抓本質。

芒格告訴我們去偽存精的重要性 :“我認為,(有真知灼見)部分歸功於區分愚蠢和智慧的能力。剔除了愚蠢的行為,大腦變得清明。這樣才會乾點明智的事情。”

不得不承認,我們處於信息氾濫的時代,其中包括有誤的信息或不能幫助我們解釋和預測的信息。

有時候,我們還會過度關注細節或那些無關的和不可知的東西,有時還會忽略顯而易見的事實。

關注重點將讓我們做到主次清晰,從而保證有限的幾個行動步驟就可以達成大效果。

所以,真正重要的決策只有幾個。

更多的信息不代表更豐富的知識或者更成功的決策。

請記住,今天我們獲取的信息量更多,同時也意味著接觸錯誤信息的機會更多。

正如芒格所說 :“有時幹活越賣力,信心越膨脹,但你努力的方向可能是錯的。”

所以,我們要經常捫心自問,保證自己的路沒有走偏,忘記了初心:

“我為什麼要這麼做?

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要達成目標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更多的信息會影響我的決定嗎?”

坤鵬論一向反對沒事就是看各種新聞,這等於是你的大腦在漫無目的地隨機蒐集資料。

你首先應該問自己 :我為什麼需要這些信息?

隨著互聯網對信息產生的巨大革命效應,信息傳播的效率極大提升。

但是,我們更要明白,信息傳播的主動力永遠是利益,特別是和金錢勾結的即時信息,90%以上不是全假就是半真半假,目的就是欺騙。

所以,信息氾濫,誘惑氾濫,真的反而變得更加彌足珍貴,此時,最靠譜的防騙招式便是,緊抓事物本質。

一個事情有一萬個表象,但本質只有一個。

投資的本質只有一個,就是回到企業本身。

當你理解了企業本身,市場上任何利好利空消息你都能忽視而不會陷入其中。

當你理解了企業本身,短期財務的任何波動你都能風輕雲淡,因為你知道企業以後的潛力。

當你理解了企業本身,你也不會被股價短期的波動所影響,因為你對這筆投資的長期回報有信心。

坤鵬論:投資就是堅持不懈地簡單簡單再簡單

四、迴避、放棄是簡單的最佳選擇

要想簡單,還得懂得說不,懂得迴避和放棄,懂得認慫,懂得許多是自己惹不起的,但肯定可以躲得起。

首先,瞭解你在生活中必須迴避的東西。

與其不斷探索成功之道,還不如首先了解自己必須迴避的領域、狀況和人。

這將有助於減少錯誤,也能更有效地利用時間。

因為,事前預防比事後治理更簡單。

十三世紀大法官兼牧師布雷克頓說 :“一盎司的預防比得上一磅的糾正。”

巴菲特曾這樣闡述他和芒格的處事之道:

“在經歷25年企業管理與經營各種不同事業的歲月之後,我跟查理還是沒能學會如何去解決難題,不過我們倒學會如何去避免他們,在這點上,我們倒做得相當成功,我們專攻那種一尺的低欄,而避免碰到七尺的跳高。這個發現看起來似乎不太公平,但不管是在經營企業或是投資領域,堅持在讓你容易掌握又透明的公司會比死守在你難以把握的公司獲得的利潤要更豐厚。

我們一貫的態度是,你不可能和一個品德惡劣的人做好生意,但我們不會以契約或應有的審慎來保護自己——這些都不需要。我們可以多多跟自己喜歡、欣賞和信任的人合作。

蹩腳的演員會試圖利用各種方法矇蔽我們,而我們不會是贏家,所以必須避開他們。我們就是帶著這種態度開始投資生涯的。在一兩次這樣的經歷之後,我們更加堅信了這個觀念,這也成為遊戲的規則。”

在投資中,我們永遠要堅信:錢最怕的事情,永遠是丟失。

投資的基本原則是不虧錢。

不投不會虧錢,但投錯必然虧錢。

投什麼重要,不投什麼更為重要。

格雷厄姆曾說過:“讓你陷入困境的不是壞主意,而是好主意。”你或許會說,“這不可能,這是矛盾的。”

請你想一想,如果某項投資是壞主意,你肯定很難投或是投得過火,因為你意識到它是一個壞主意。

但是,如果你覺得它是個好主意,眾口鑠金都說它是好主意,且人們都在瘋狂地用錢投票給它……

你會怎麼想,你會怎麼做?

總結人類歷史的所有泡沫,好主意總是在其中充當先鋒。

典型的好主意包括:可信的想法、概念或產品,能提供快速的增長,帶來鉅額財富。

這個好主意必須具備既簡單又複雜的特性。

簡單到老百姓都“覺得”是個好主意,但又必須複雜到很難用事實證明其對錯。否則氣球吹不起來。

所以,人們很容易在這些好主意上過度投資。

如果做得過火的話,好主意是一個遭受慘重損失的“美妙”方式。

坤鵬論不否認好主意可能是真的好,但是人生中很多大麻煩通常都是因為好主意的過分使用而引起的。

五、投資就算不做加法又如何!

凡事往簡單處想,往認真裡幹,這簡直就是至理名言。

投資這種玩錢的生意更該如此,先從簡單入手,用認真的考察與研究對待簡單。

因此,投資的正確軌跡永遠是先做減法,然後慢慢在瞭如指掌後再做加法。

且,這個瞭如指掌絕對不能是吹牛,不能是外焦裡嫩,而必須熟到滾瓜爛熟!

坤鵬論甚至認為,對於大部分投資者來說,操作的是自己的錢,不做加法也無所謂,守住幾隻優質股票,足夠了。

正如巴菲特所說:“機會是有的,用不著找到太多,一生能找到10個,足夠你發達了。只是不能犯大錯,一個零都不能有。再大的數,乘以零,結果都是零。千萬別一夜回到解放前。”

“有這樣一本內容一般般的書,但它卻有著一個很好的書名——《一生只需富一次》,這再正確不過了,不是嗎?!”

不管幹什麼,最危險的階段永遠是半瓶子醋階段,因為認知一直在裡面咣噹,很容易灑一地。

股票投資也一樣,人們在開始的時候,總會小心翼翼,生怕犯錯。

如果投資新手“不幸”地在第一筆投資中賺了大錢,往往會將運氣當能力,認為自己是投資天才。

接下來,就會因為“懂得更多”而做更多加法。

投資中的大道理永遠有效,不能因為“常識”的擴展而去過多地做投資上的加法。

需要明確新事實新知識已經歸入自己的能力圈後,才能做加法,這種保守的做法永遠不會錯。

也許很多人會說那就沒必要學習了!

因為,花了那麼多心思學習,為什麼不用?

其實,不是不用,而是保守地用。

瞭解更多事實,學習更多知識,不是為了抓住更多的投資機會,而是為了能夠更懂得做減法,只投自己看得懂的少數企業。

就像投資者要不斷地去關注和了解更多的行業和公司,因為投資就像一個挑選商品的過程,挑選就意味著比較。

不過,這個關注和了解的過程是慢功出細活,要在特定時間段集中主要時間和精力只關注一個行業或一家公司。

像《如何將理解企業變得像呼吸一般簡單?》中巴菲特和芒格所做的那樣,蒐集所有資料,帶著問題大量閱讀,將其徹底搞透。

之後再去全力攻佔另一個山頭,而對於已經瞭然於胸的行業和企業,日常只要跟蹤一些關鍵數據和信息就能維持對它們的理解和認知。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