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留學生的視角看世界,澳洲的一次車禍和保險公司的處理方式

2008年,在澳大利亞,我依靠自己的打工收入賺得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臺二手車,是一輛1998年的三菱戈藍,總共花去了我2500刀的血汗錢。(具體的打工收入和購車細節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就不復贅述了)當時,我剛剛利用假期回國的時間在國內考取了駕照,還處在所謂的“有癮”期。所以一回到澳洲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急不可耐的去購買一輛二手車。有一件事不得不說的就是在澳大利亞,用車成本確實很低,一個學生打工三個小時的工資就可以加滿一箱油,於是,做什麼都開車,成了我解決自己車癮最好的辦法。

人生中第一次出車禍

第一次的車禍就發生在剛買車的二個月後,那天夜裡,我帶著兩個朋友去市區的眺望臺參觀。在一個路口,因為忽視了轉向避讓直行的原則,眼睜睜的看著一輛出租車變魔法般的突然出現在了我的車燈範圍內,然後幾乎是那一瞬間,又眼睜睜的看著它直直的撞向了我的車頭。瞬間整個車廂裡煙霧瀰漫。從碰撞的一刻開始,到走下了車,我的大腦都處於一片空白的情況,茫然的蹲在路邊不知所措。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遇到了車禍,又是在這麼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用世界末日這種類型的詞來形容我當時的狀況應該是非常貼切的了。很快,對面車走下來了一個比較高大的印度司機,帶著印度傳統的裹頭巾朝我走了過來。我當時在想,如果打一架或者吵一架,我能不能佔到上風。結果人家只是走到了我的面前,確認了下我是否OK,交給了我他的保險卡,要走了我的保險卡號,就瀟灑的打了個電話離開了,整個過程大概就5分鐘吧,剩下我和我朋友面面相覷。

從留學生的視角看世界,澳洲的一次車禍和保險公司的處理方式

只要見到這個牌子,不管前方有沒有車都必須停下來觀察


意外的保險處理

後來撥通了一箇中國修理廠的電話,那個中國老闆開個拖車把我車拉到了他那裡去修理,並在二週後把修好的車還給了我。我以為那就是事情的結束,並且嘗試著不再去想這件事,在心底試圖去逃避。如果放在現在,我一定會去多方瞭解處理流程,儘早解決避免發生其他的意外結果。但是那時候我就是個不諳世事的學生,逃避是我當時唯一的念頭。二個月後,我收到了一個賬單,來自於對方出租車公司的索賠請求(可見下圖)共計要求我賠償車損和無法經營的損失達9000澳幣。這對於當時的我無異於一筆鉅款,我甚至萌生了逃回國的念頭。很快,在一次打工的時候,老闆看出了我悵然若失的樣子,他立刻建議我聯繫我的保險公司進行協商處理。我當時才想起來,我自己也買的有保險啊,可是按照理賠要求我已經超過了出事故28天內必須上報事故的合同規定。在老闆的幫助下,我嘗試著和保險公司打了電話,兢兢戰戰的告訴對方:我只是個留學生,沒有多少錢,沒有注意到合同要求的上報時間,如果你們不能幫助我的話,我就只能回國了等等。訴了一堆苦之後,原以為對方會拒絕我的要求,畢竟是我違約在先,結果意料外的是,他們竟然同意協商看看我的事故能否處理並安慰我稍等兩天即可。在二天後,接到保險公司電話,我的事故已經被全額受理,至此,一段事情終於落下了帷幕。

從留學生的視角看世界,澳洲的一次車禍和保險公司的處理方式

對方保險公司當時發送的通知郵件


轉眼之間,回國已經將近十年了。在國內開車的時候,小的擦碰在所難免,而每次發生大小事故動輒需要一兩個小時甚至更久的時間去處理,確實惱人。儘管國內出臺了什麼互碰自賠之類的快速處理,但是扯皮甚至拳腳相加的現象卻也在交通事故中屢見不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