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宠儿到沦为笑柄,T-35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如果有什么坦克能用“盛名之下难副其实”这句话来形容,我想大家十有八九会想到T-35。作为世界上仅有的量产、并且上过战场的5炮塔重型坦克。T-35在军事史上的名声实在是糟透了,人们普遍认为简直没有比它更差的坦克了。以至于在大多数相关著作的描述中,T-35只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作为苏联的专属阅兵式坦克驰骋在莫斯科的大街上,二是作为德国人的战利品留在照片里。尤其是后者,我们经常能在反映战争初期德军战斗、生活的影像资料中,看到德军士兵非常喜欢站在被缴获的T-35前边炫耀自己,这恐怕是T-35的设计师此前从没有想到的。

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宠儿到沦为笑柄,T-35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T-26M1931型,明显无法完成突破对方防御阵地任务

其实,从T-35坦克研制年代背景上看,设计出这样一款坦克并不是设计师的错。甚至也不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罪过。尽管在当时大家看来,T-35项目和76.2毫米“通用火炮”一样,都属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心目当中的宠儿。但是在当时,尤其是开始按照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大纵深突击理论建设苏军坦克部队之后,苏军确实需要一种能够突破敌人坚固防御阵地,并且能够在敌人深远后方作战的坦克。而这一切,当时苏军现有的T-26和BT-2是远远不能实现的。所以说,T-35坦克的出现,与其说是苏联盲目抄袭外国坦克设计思想的结果,还不如说是基于现实需要催生了这个项目。

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宠儿到沦为笑柄,T-35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T-35最早的炮塔样品,装备的火炮看起来很怪异

在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亲自关照之下,T-35坦克原始样车于1932年7月在列宁格勒完成。当时的人们看来,这辆长达9.72米的怪物不但拥有35毫米厚的装甲,而且还安装着1门76毫米和2门37毫米火炮,以及5挺DT机枪。这在技术水平上远远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坦克。虽然它的大块头造成其全重高达50吨,但是由于采用了500马力汽油发动机,使得它的速度依然能够保持在30公里/小时,虽然谈不上有多快,但是在当时来说还属可接受的范畴。至于说对持续战斗至关重要的行程,也达到了可观的150公里。当年9月,这辆T-35坦克开始正式接受测试。以便为量产做准备。

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宠儿到沦为笑柄,T-35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T-35坦克在训练场,这是一辆初期型

1933年8月11日,在对最初的T-35坦克样车做了必要修改以后,2辆预生产型的T-35驶离了哈尔科夫共产国际蒸汽机车制造厂。然后在第二年,哈尔科夫共产国际蒸汽机车制造厂又生产了10辆用于组建第一个T-35坦克连。到1939年停产为止,T-35坦克一共生产了61辆(包括最初的2辆预生产型)。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比T-35更早生产的T-26轻型坦克,在1931-1940年间足足生产了12000多辆。相形之下,T-35坦克61辆的产量简直不值得一提。这其中,固然是T-35坦克结构复杂,难于生产;另一方面它52.5万卢布的昂贵价格也确实降低了苏联军事装备采购部门的热情。毕竟,1941年的T-34也才26.9万卢布。

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宠儿到沦为笑柄,T-35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T-39坦克模型,其实T-39模型有好几种,这只是其中之一

坦率的说,这个时候的T-35名声还不像后来那么差。而是一直作为苏联强大工业的象征,经常出现在莫斯科举行的盛大阅兵式上。然后英美等国当时对它也是赞誉有加。大家完全没想到几年之后T-35会落了那么一个下场。本来,按照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最初的设想。在T-35坦克完成之后,还将在1933年开始一个后续的T-39重型坦克项目。但是,很明显克里姆林宫对这些怪物的态度比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清醒的多,知道这些看着很唬人玩意儿成不了大事。所以克里姆林宫以掏不起研制T-39所需的300万卢布为由暂时搁置了这个项目。至于说后来,由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失势,这个项目顺理成章的被彻底取消了。

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宠儿到沦为笑柄,T-35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阅兵仪式上的T-35看起来非常威风

T-35坦克服役以后,它并没有机会参加远东的诺门坎战役或者和芬兰的冬季战争,也没有出口到其他国家展现自己的战斗价值。实际上,生产出来的T-35除了在军事院校和科研单位有少量之外,大部分都部署在哈尔科夫附近的苏军第5重型坦克团,以及后来的第14重型坦克旅。直到1940年才转交到第8机械化军的第34坦克师。不过按照现在很多人的看法,没有参见战斗也恰恰保全了T-35的名声。因为尽管从投产的1933年算起,到1940年T-35也不过才服役了短短的7个年头。但是这段时间里坦克的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T-35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战术上都远远落后于时代了。如果它真的参加了实战,肯定会更早的暴露其外强中干本质。

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宠儿到沦为笑柄,T-35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选择和苏军遗弃的T-35合影,是当时德军非常时髦的事情

然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么?诚然,T-35确实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但是,它的悲剧很大程度上却并不单单是技术上的缺陷造成的。因为它和当时苏军装备的大多数坦克一样,也正在饱受各种非正常因素的困扰。这其中,首要问题就是弹药。当时,T-35装备主要在第8机械化军的第34坦克师下属第67、68两个坦克团,共计有48辆;另外还有11辆分布在科研单位和军事院校。而这个第8机械化军,尽管边境交战中表现很好,但是在战前,全军只有2350发76毫米穿甲弹。即使只统计该军装备76毫米火炮坦克的数字:48辆T-35、71辆KV-1和100辆T-34,平均每辆坦克也只能分到不足11发穿甲弹,这点弹药在战争中能做什么?

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宠儿到沦为笑柄,T-35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一辆因为开到沟里而损失的T-35坦克

当然,伴随着弹药匮乏的还有油料不足。由于后勤供应的问题,第8机械化军在战争的第一天油料就消耗的差不多了了,他们能从德罗格贝奇运动到到布罗德简直是奇迹。自然,T-35坦克在油料供应上也不会有什么优待。实际上,从6月21日在格鲁德克-贾格隆斯基驻地加完油算起,此后T-35就没有得到过有效的油料补给。此外,牵引车的性能落后更是加剧T-35分队的窘境。当时,苏军坦克部队装备的牵引车大多是C-60或者C-65,牵引力只有4吨多一点儿。实事求是的说,这两种牵引车用在抢救T-26或者BT系列这样的轻型坦克的时候是够用的。但是,当它们面对T-34时就已经勉为其难了,经常要2辆或者3辆一起才能凑合着完成任务。至于说重量几乎双倍于T-34的T-35,牵引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宠儿到沦为笑柄,T-35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用T-26来训练T-35的乘员,效果可想而知

不过,上述3个原因要是和我们接下来谈的问题比较起来,显然还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后者才是更致命,或者说大多数问题的根源所在。那就是T-35的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缺乏足够的使用、保养这种坦克经验。因为T-35的数量稀少,为了节省它的摩托小时数,之前它的驾驶员们都是借用T-26坦克进行训练的。但是,就像没人能够在桑塔纳上掌握大卡车驾驶技术一样,T-26也训练不出合格的T-35驾驶员。结果,当训练不足的T-35驾驶员面对突然爆发的战争,还在行军路上就出现了把坦克开进路边水沟,或者发动机损坏各种各样的事故。总之,和大家熟知的“抛锚王”KV-2比起来,T-35的命运并不好多少。

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宠儿到沦为笑柄,T-35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这辆被击毁的T-35照片出镜率非常高

  • 实际上,如果我们完整考察第34坦克师T-35坦克的损失情况就会惊异的发现。在所有损失的48辆T-35当中,真正属于战斗损失的只有7辆,其余41辆都是因为技术问题而被苏军遗弃的。我们千万不要被网上那些T-35被打的千疮百孔的照片给骗了,现实里那种情况并不多。当然,这倒不是说T-35不存在问题。必须承认,T-35坦克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确实落后了,这已经不是它的时代。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T-35坦克投产的时候。它确实达到了当初的设计目标。况且,纵览整个苏德战争边境交战,苏军坦克部队的总体表现简直一塌糊涂,无论是更先进的T-34还是KV-1都是如此。所以我们对于更老的T-35没必要过于苛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