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寵兒到淪為笑柄,T-35經歷了怎樣的故事?

如果有什麼坦克能用“盛名之下難副其實”這句話來形容,我想大家十有八九會想到T-35。作為世界上僅有的量產、並且上過戰場的5炮塔重型坦克。T-35在軍事史上的名聲實在是糟透了,人們普遍認為簡直沒有比它更差的坦克了。以至於在大多數相關著作的描述中,T-35只起到了兩個作用,一是作為蘇聯的專屬閱兵式坦克馳騁在莫斯科的大街上,二是作為德國人的戰利品留在照片裡。尤其是後者,我們經常能在反映戰爭初期德軍戰鬥、生活的影像資料中,看到德軍士兵非常喜歡站在被繳獲的T-35前邊炫耀自己,這恐怕是T-35的設計師此前從沒有想到的。

從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寵兒到淪為笑柄,T-35經歷了怎樣的故事?

T-26M1931型,明顯無法完成突破對方防禦陣地任務

其實,從T-35坦克研製年代背景上看,設計出這樣一款坦克並不是設計師的錯。甚至也不是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罪過。儘管在當時大家看來,T-35項目和76.2毫米“通用火炮”一樣,都屬於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心目當中的寵兒。但是在當時,尤其是開始按照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大縱深突擊理論建設蘇軍坦克部隊之後,蘇軍確實需要一種能夠突破敵人堅固防禦陣地,並且能夠在敵人深遠後方作戰的坦克。而這一切,當時蘇軍現有的T-26和BT-2是遠遠不能實現的。所以說,T-35坦克的出現,與其說是蘇聯盲目抄襲外國坦克設計思想的結果,還不如說是基於現實需要催生了這個項目。

從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寵兒到淪為笑柄,T-35經歷了怎樣的故事?

T-35最早的炮塔樣品,裝備的火炮看起來很怪異

在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親自關照之下,T-35坦克原始樣車於1932年7月在列寧格勒完成。當時的人們看來,這輛長達9.72米的怪物不但擁有35毫米厚的裝甲,而且還安裝著1門76毫米和2門37毫米火炮,以及5挺DT機槍。這在技術水平上遠遠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的坦克。雖然它的大塊頭造成其全重高達50噸,但是由於採用了500馬力汽油發動機,使得它的速度依然能夠保持在30公里/小時,雖然談不上有多快,但是在當時來說還屬可接受的範疇。至於說對持續戰鬥至關重要的行程,也達到了可觀的150公里。當年9月,這輛T-35坦克開始正式接受測試。以便為量產做準備。

從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寵兒到淪為笑柄,T-35經歷了怎樣的故事?

T-35坦克在訓練場,這是一輛初期型

1933年8月11日,在對最初的T-35坦克樣車做了必要修改以後,2輛預生產型的T-35駛離了哈爾科夫共產國際蒸汽機車製造廠。然後在第二年,哈爾科夫共產國際蒸汽機車製造廠又生產了10輛用於組建第一個T-35坦克連。到1939年停產為止,T-35坦克一共生產了61輛(包括最初的2輛預生產型)。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到,比T-35更早生產的T-26輕型坦克,在1931-1940年間足足生產了12000多輛。相形之下,T-35坦克61輛的產量簡直不值得一提。這其中,固然是T-35坦克結構複雜,難於生產;另一方面它52.5萬盧布的昂貴价格也確實降低了蘇聯軍事裝備採購部門的熱情。畢竟,1941年的T-34也才26.9萬盧布。

從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寵兒到淪為笑柄,T-35經歷了怎樣的故事?

T-39坦克模型,其實T-39模型有好幾種,這只是其中之一

坦率的說,這個時候的T-35名聲還不像後來那麼差。而是一直作為蘇聯強大工業的象徵,經常出現在莫斯科舉行的盛大閱兵式上。然後英美等國當時對它也是讚譽有加。大家完全沒想到幾年之後T-35會落了那麼一個下場。本來,按照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最初的設想。在T-35坦克完成之後,還將在1933年開始一個後續的T-39重型坦克項目。但是,很明顯克里姆林宮對這些怪物的態度比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清醒的多,知道這些看著很唬人玩意兒成不了大事。所以克里姆林宮以掏不起研製T-39所需的300萬盧布為由暫時擱置了這個項目。至於說後來,由於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失勢,這個項目順理成章的被徹底取消了。

從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寵兒到淪為笑柄,T-35經歷了怎樣的故事?

閱兵儀式上的T-35看起來非常威風

T-35坦克服役以後,它並沒有機會參加遠東的諾門坎戰役或者和芬蘭的冬季戰爭,也沒有出口到其他國家展現自己的戰鬥價值。實際上,生產出來的T-35除了在軍事院校和科研單位有少量之外,大部分都部署在哈爾科夫附近的蘇軍第5重型坦克團,以及後來的第14重型坦克旅。直到1940年才轉交到第8機械化軍的第34坦克師。不過按照現在很多人的看法,沒有參見戰鬥也恰恰保全了T-35的名聲。因為儘管從投產的1933年算起,到1940年T-35也不過才服役了短短的7個年頭。但是這段時間裡坦克的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T-35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戰術上都遠遠落後於時代了。如果它真的參加了實戰,肯定會更早的暴露其外強中乾本質。

從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寵兒到淪為笑柄,T-35經歷了怎樣的故事?

選擇和蘇軍遺棄的T-35合影,是當時德軍非常時髦的事情

然而,歷史上的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麼?誠然,T-35確實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毛病。但是,它的悲劇很大程度上卻並不單單是技術上的缺陷造成的。因為它和當時蘇軍裝備的大多數坦克一樣,也正在飽受各種非正常因素的困擾。這其中,首要問題就是彈藥。當時,T-35裝備主要在第8機械化軍的第34坦克師下屬第67、68兩個坦克團,共計有48輛;另外還有11輛分佈在科研單位和軍事院校。而這個第8機械化軍,儘管邊境交戰中表現很好,但是在戰前,全軍只有2350發76毫米穿甲彈。即使只統計該軍裝備76毫米火炮坦克的數字:48輛T-35、71輛KV-1和100輛T-34,平均每輛坦克也只能分到不足11發穿甲彈,這點彈藥在戰爭中能做什麼?

從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寵兒到淪為笑柄,T-35經歷了怎樣的故事?

一輛因為開到溝裡而損失的T-35坦克

當然,伴隨著彈藥匱乏的還有油料不足。由於後勤供應的問題,第8機械化軍在戰爭的第一天油料就消耗的差不多了了,他們能從德羅格貝奇運動到到布羅德簡直是奇蹟。自然,T-35坦克在油料供應上也不會有什麼優待。實際上,從6月21日在格魯德克-賈格隆斯基駐地加完油算起,此後T-35就沒有得到過有效的油料補給。此外,牽引車的性能落後更是加劇T-35分隊的窘境。當時,蘇軍坦克部隊裝備的牽引車大多是C-60或者C-65,牽引力只有4噸多一點兒。實事求是的說,這兩種牽引車用在搶救T-26或者BT系列這樣的輕型坦克的時候是夠用的。但是,當它們面對T-34時就已經勉為其難了,經常要2輛或者3輛一起才能湊合著完成任務。至於說重量幾乎雙倍於T-34的T-35,牽引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從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寵兒到淪為笑柄,T-35經歷了怎樣的故事?

用T-26來訓練T-35的乘員,效果可想而知

不過,上述3個原因要是和我們接下來談的問題比較起來,顯然還是小巫見大巫了。因為後者才是更致命,或者說大多數問題的根源所在。那就是T-35的乘員、尤其是駕駛員缺乏足夠的使用、保養這種坦克經驗。因為T-35的數量稀少,為了節省它的摩托小時數,之前它的駕駛員們都是借用T-26坦克進行訓練的。但是,就像沒人能夠在桑塔納上掌握大卡車駕駛技術一樣,T-26也訓練不出合格的T-35駕駛員。結果,當訓練不足的T-35駕駛員面對突然爆發的戰爭,還在行軍路上就出現了把坦克開進路邊水溝,或者發動機損壞各種各樣的事故。總之,和大家熟知的“拋錨王”KV-2比起來,T-35的命運並不好多少。

從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寵兒到淪為笑柄,T-35經歷了怎樣的故事?

這輛被擊毀的T-35照片出鏡率非常高

  • 實際上,如果我們完整考察第34坦克師T-35坦克的損失情況就會驚異的發現。在所有損失的48輛T-35當中,真正屬於戰鬥損失的只有7輛,其餘41輛都是因為技術問題而被蘇軍遺棄的。我們千萬不要被網上那些T-35被打的千瘡百孔的照片給騙了,現實裡那種情況並不多。當然,這倒不是說T-35不存在問題。必須承認,T-35坦克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確實落後了,這已經不是它的時代。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T-35坦克投產的時候。它確實達到了當初的設計目標。況且,縱覽整個蘇德戰爭邊境交戰,蘇軍坦克部隊的總體表現簡直一塌糊塗,無論是更先進的T-34還是KV-1都是如此。所以我們對於更老的T-35沒必要過於苛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