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何才能靜?


此處靜,並非單指安靜,一個人獨處…遠離人群和喧譁。而是不管處於什麼、任何環境中都能保持一種“恆定”的狀態,從容有序,風度而不失優雅。

要想“靜”,得先學會認可、瞭解自己和自己相處,這一點非常重要。

理性看、對待周遭的一切,不感情用事。學會從宇宙、道,歷史,不同角度去解讀事、物。

多看書,保持一顆敏感的心,隨時隨地觀察身邊一切,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常懷謙卑之心!



—LY


心不靜,是因為,心不淨。
且不說我們的心,經過盤根錯節的因緣染上"五濁"擾人心智,單說我們體內的各種情感,也會使人,時而豪情萬丈,時而心灰意冷,無時不刻令人心煩意燥。正如易安居士所言,"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事實上,人的各種情感都是由五蘊產生的,五蘊包括,我們能看到的身體部分,也就是色身,還包括我們眼睛看不到的部分,人的受,想,行,識,也就是我們的思想意識等等。

修煉到心經,"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需要強大的般若能量,非常不容易,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修行法門,靜心養性,促進身心健康。介紹一種美國流行的靜心法門 "Surrender Meditation" ,美國書店有好多這方面的書,書中介紹多種功法。




其中之一是姿態功法,圖片上這個姿勢是人類能擺出最強大的姿態,對最接近你心,信什麼,就對什麼,如果你什麼都不信,只相信你自己,就虔誠的對自己擺出這個姿勢。

青州雲門山,這是平生第一次跪拜的地方、一些人爬到臺階上,做出戲弄菩薩的姿勢拍照,當時不假思索,虔誠跪在沙土地上,那些人先是驚愕,接著跳下臺階,頭也不回的走了。

這一跪對我的震撼要遠大於對那些人,自大狂妄在跪下的剎那消失得無影無蹤,內心寧靜清澈。

歷經千年,傷痕累累,仍以慈悲的目光俯視眾生!


能量加持


唱歌加多吃蔬菜水果。我所說的唱歌並不是成名成家,而是為了快樂與健身,唱歌被證實了是最健身的運動,但問題是唱什麼歌了。我個人感覺是藏族情歌。藏族位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海拔平均高度達四千米以上,空氣極為潔淨與稀薄,地廣人稀。人的肺闊量驚人,愛情與家庭和睦為最珍貴,在祖國離婚風狂烈的今天,唯祖國的藏族幾乎是零離婚率。她告訴了我們,藏族的愛情是最純真與牢固的,十分值得其他民族特別是漢族學習的,藏歌是最純真淨化人們心靈的良藥,讓人的精神無比富有與幸福,是健康的最佳軟件。多吃蔬菜水果,身體健康,百病不生,是健康的硬件。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大和民族,科技發達,醫學進步,在大量的抽樣調查加科學研究,結果證實了防治癌病,這一人類第一殺手與其它各種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科學飲食,每天不少於攝取四百克蔬菜水果。在日本,您在幾乎所有的醫院裡,處處可見這樣的廣告宣傳,為了您的健康,請您每天至少吃上三百五十克蔬菜…所以所謂心靜,無非心靈純淨,毫無雜念與邪念,心裡善良,身心之健全,就是唱歌加多吃蔬菜水果。一個人只要做到身體健康,百病不生,心靈淨化,心,就如純潔平靜之水。藏歌,最純淨人的心靈,蔬菜水果,最健康身體,兩者相結合,您的心就最靜了。向藏族和大和民族學習。這兩個民族,當今都是離婚率非常低的,都是非常喜歡唱歌的民族,日本的民歌(謠),與藏歌相比,藏歌大氣,日本歌感情細膩,挺有意思的,都很動人。不過,我特別喜歡藏歌,喜歡大氣,氣勢磅礴!特別是《青藏高原》這首歌。





高友峰1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怎麼回答?困擾了我好幾天。心如何能靜?從修行打坐的角度看,只要盤腿一坐,一切放下,可以入靜入定。可普通人、不修行的人心如何才能靜?

心不靜是因為心有妄念,心裡有太多的想法。普通人的心靜,我想應該指的是內心的安寧。以前我認為,心靜不靜?是由每個人的心態決定的。心正則心安,心安則心靜。拿不起、放不下、捨不得,太多的困擾讓我們的心沒法安靜。可我一直沒有回答這個問題,總感覺欠確了什麼。



上午在單位,看到兩個同事為一點小事爭吵不休,讓我聯想到身邊的好多人為生活瑣事,為柴米油鹽,或為生活所迫產生的愛恨情仇,每天都在上演。他們和我一樣都是普通人,對與錯,好與壞,暫且不去分辨,難道他們不想安寧?他們不想心靜?那麼心靜不靜,不是由他們自己決定的,是由他們的環境、他們自身的條件決定的。造成這一切的最終原因是什麼?突然我明白了是老天爺。

上天創造人很有意思,給了你智慧,給了你身體,給你色、受、想、行、識,給你七情六慾,可告訴你一切都是空的。生活在紅塵之中,不是你想靜就能靜下來,是由老天爺決定的。如果大家都能靜下來,世界就沒了紛爭,世界還是現在的世界嗎?

修行打坐是逆天而行,只有在不斷的修行中求得內心的一點安寧。


難以忘懷的經典


我喜歡簡潔的“曰三為”

同淨。

青,初生物之顏色;爭,上下兩手雙向持引,堅持。靜,不受外在滋擾而堅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

誠然,一為不受外在滋擾

二為堅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

謂粉白黛黑也,采色詳採得其宜謂之靜。考工記言畫繢之事是也。分佈五色,疏密有章,則雖絢爛之極,而無淟涊不鮮,是曰靜;人心採度得宜。一言一事必求理義之必然,則雖系勞之極而無紛亂。亦曰靜。

即要靜,有身靜、心靜兩者同靜曰身心靜,誠然,必先要其身淨、心淨而身心淨,從而入靜。

三為淨體。淨膚。淨聞。淨觀。淨聽。淨言。淨心。淨腦

從而

靜體。靜膚。靜聞。靜觀。靜聽。靜言。靜心。靜腦

如此便可,倘若雜念過多,呵呵,那就莫再談靜,因為靜容不得雜念餘留。

如此簡潔,到位,接地氣,嗯,不錯不錯o(∩_∩)o





符文萬象


唯有學禪能讓心更靜,中紀委推薦閱讀了凡四訓,恰恰本鎮一位紀委幹部有夲借來一觀,開卷看到袁了凡與雲谷禪師對坐三天三夜而不起一個妄念是因為禪從入定開悟的功夫使然,一口氣讀完四訓。嗣後又讀了南懷謹老師的習禪攝影,頗感心躁動,煩惱,瞋怨之後讀禪受益非淺,能使心在剎那間被甘泉沖刷掉點點灰塵一般,全身瀟灑,清靜,舒適,又接著看了二遍了凡四訓和習憚攝影,初步自己這幾天能夠心念馨寧,內在和諧,動靜如一,行,坐,住,臥,皆禪的狀態,初步認識到偉大,神秘的禪是多麼普普通通,平平凡凡。而且禪能以特殊的視角觀察世界,透視人間,從而獲的心靈上的大解放,精神上的大逍遙,生活上的大機趣,看到這段關於禪的描寫感到再恰當不過了——在禪的淡泊和寧靜中,你將進入到花繁柳密處撥的開,風狂雨急處立得定,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的境界,因為只有禪的淡泊,寧靜,才能對人生作最深入,最細緻,最獨到的品味,禪是一種思考,智慧的結晶,它可以用一種獨特的方法使我們的心更寧靜,將我們心靈的迷惑一掃而光,,禪,一方自由自在的身性的天地。禪,一座無拘無束的心靈的家園。但願禪能引導你我走出喧囂,避開炎涼,脫離寵辱,你我將在這世界上活得更加無憂無慮,更加清靜自在,更加智慧豁達。想起來了,這段話是靜一居士說的。


黃有銀1


一個大活人,他的思想不可能停止。尤其是一個智商高、思維敏捷的人,他的思想從來沒有停止過,而且比常人還要活躍十倍、甚至百倍!也正是因為他思想活躍,他的反應才敏捷迅速。

可是對於靜坐來講,在最初他就吃虧了!他就不容易讓身體靜下來。即便是他的身體很安靜了,可他的頭腦裡面就像開運動會一樣,非常熱鬧!

因為平時他的頭腦習慣性地考慮問題,現在突然不讓他考慮問題了,就像失去了依靠一樣,他就要亂衝亂撞!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最初學靜坐的時候,反而妄想更多。如果你給它一件事情做,它因為有了事情做,就不會胡思亂想了。所以說與其坐在這裡胡思亂想,不如去做一件事情。

古時候的祖師爺們領悟到這個道理以後,為了對治我們的散亂心和妄念,開設了八萬四千法門。你念經也好、持咒語也好、觀想也好。無論你採用哪種方法,無非就是給它一件事情做,讓它沒有機會去胡思亂想!

通過一段時間的這樣訓練以後,突然有一天一件事情也不讓它做了,它自然就安靜下來了。這就好比一個人不會走路,你給他一根手杖拿在手裡,他扶持著歪歪扭扭地能夠走路了。他走上一段時間,自己會走了,你再把他手裡的柺杖奪掉,也不讓他扶著牆走,他也走習慣了。

採用“一念”的方式,把萬念給吃掉了,促使萬念熄滅。因為凡是有為法,都是處在有為的階段,與道溝通啊,必須要進入無為裡面。因為“道”,它是屬於無為的層次。可是無為的層次很高,我們需要一個梯子,所以就產生了前面一系列的有為的方法。

喜歡唸佛的人說淨土法門最高,喜歡參禪的人說禪是最高最好的,喜歡觀想的人呢,說是觀想的法門最適合我!當你明白這些道理以後,就會得出一個結論:不管哪一個方法,都是為了對治雜念、對治這一顆散亂的心。

你不一定要通過唸佛、持咒、觀想,你可以通過做任何一件事情,把自己的散亂心給集中起來。尤其是平時愛動腦筋、愛考慮問題的人,你可以通過考慮一件事情,來對治你的散亂心。

一些政治家、企業家,他們這一類型的人來修道,會輕而易舉地入道!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平時就很少處在散亂當中,他們的妄念是很少的。如果他們不能高度集中的話,他們的事業就沒辦法上檔次!

平時不幹事的人,頭腦裡整天亂哄哄的,胡思亂想,一旦有一天他來學佛了,還是亂哄哄的,沒有辦法把思想集中起來。因為平時他從來沒有一心一意地考慮過事情,也沒有經歷過一心一意的事情。

如果說你把腿一盤、眼睛一閉,非常清靜、一點也不散亂、不昏沉,這個時候你什麼方法都不需要。你就這樣保持下去,你如果保持半個小時以後,不行了,妄念來了、很散亂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方法來對治它了,用方法把這個散亂心吃掉、把妄念吃掉。

這個時候,你該唸佛的就唸佛、該持咒的就持咒、該觀想的就觀想。如果你用功十幾分鍾以後,雜念又沒有了,你還可以把方法放下,不需要了。因為用功的方法無非就是對治散亂心,你既然現在不散亂、很集中,那麼方法也就用不上了,暫時放在一邊了。當散亂心一出來、一形成,馬上再把方法拿在手上來用。

禪宗裡面的觀空、參話頭,都是為了對治散亂心,密宗裡面的觀想、結手印、持咒語,也都是這個目的。禪宗裡面的用功方法往往是比較高一些,偏重於在心態上面下功夫,可是對於一個剛剛學靜坐的人來講,又不會在心態上面用功。正是因為這樣,過去的老師們設制了一些有為的方法。

因為有為法就像一個有形有相的東西一樣,我們可以看得見、摸得著,可以拿在手裡用,所以很多人說這個法好,那個法不好。譬如說現在都流行說密宗好,因為密宗在開始邁步的時候,都是採用有為的方法邁步、入門。

因為你不會使用無為的方法,你也就用不上無為的方法。除非你的層次很高了,才能夠使用無為法。密宗修到最後,要想獲得大的成就,必須歸到禪宗上面來,在禪宗上面成就,才算是最高的成就。

作者: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3次7年閉關、16年建寺安僧、8部著作、1.2萬場開示、千萬餘字的開示錄、16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4791萬多元……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東華禪寺


心如何安靜?

讓我想到了老子的《清淨經》

查詢了一下: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清淨經》

慾望攻心,想得到靜,看來是從欲下手吧?

個人而言:

人天生有欲,卻有許多好處,讓我們盡情的在這世間玩耍,人生旨趣,怕是無趣的話,是很難玩下去

——而遭罪的是,執著而已,對欲帶來的美好體驗,產生希望、渴望甚至焦躁,心動了,動心了。所謂: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是不容易做到的。

體驗的多,一方面,拿起得多,執著的多,一方面同樣可以“不曾拿起,何曾放下?”,這需要覺悟,而無為之法便是一個“觀”字!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一觀破萬幻!

Thank you read my word

關於金錢和修行:




鄧明子yo


靜如處女,動如脫兔。

溫潤如玉,文靜羞澀,這樣一個女孩也算是世俗中的靜了。


動靜相依相存,沒有動,自然就靜了。之所以靜不下來,就因為有動的因素,泯除動靜,一切道法自然,應該是最根本的辦法。

那麼為什麼會心動?心沒達到平衡狀態,有想往一邊傾斜的誘因。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功名利祿,財色酒氣,無不困擾內心,糾結不止,動靜不能平衡,於是心動不已,外在的表現就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局面。群雄逐鹿,烽火綿延,人類的歷史就是巧取豪奪的血腥爭奪史。


亂世的摧殘,引起極大的共鳴,於是百家爭鳴!儒釋道粉墨登場,給芸芸眾生以精神食糧。有儒家的三常五綱,君君,臣臣,仁者天下;也有道家的道法自然,無為而為;還有佛教的普度眾生,都教亂世人民如何鬧中取靜。

所以要靜下來是多麼困難的事情,靜中取靜非真靜,在身處鬧市,滾滾紅塵中,覓得一方淨土,安靜自己的內心,不慕浮華,富貴於我如浮雲,這才是真正的大靜!


我輩身處盛世,歷史車流裹攜著泥沙俱下,焉得你能靜下來,不過稍息一下,取得片刻得內心安靜就知足了!

豈是紙上談兵就能完勝?

有多少男人就因為"我想靜靜"而被老婆打呢?


登山釣水


且不說我們的心,經過盤根錯節的因緣染上"五濁"擾人心智,單說我們體內的各種情感,也會使人,時而豪情萬丈,時而心灰意冷,無時不刻令人心煩意燥。正如易安居士所言,"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事實上,人的各種情感都是由五蘊產生的,五蘊包括,我們能看到的身體部分,也就是色身,還包括我們眼睛看不到的部分,人的受,想,行,識,也就是我們的思想意識等等。

靜中求得靜,是為假靜,這樣的靜遇事便亂,如同蛇蟻,一點風吹草動即會驚慌失措,不知何往。動中求得靜方為真靜,這樣的靜如同平靜的湖面,倒映著萬物,亦可包容一切,物來即照,物去不留。然而,凡心想要一步達到如此境界,實屬難上加難,所以應該不急不躁地慢慢練習,妄不可拔苗助長,否則就是在執著於靜,那麼靜就會離你越來越遠。

剛開始練習的時候,你要先學會把注意力轉移到你自己的呼吸之上,控制呼吸,讓其緩慢運作。多練習幾次,你將找到適合你的最佳方法。

一個雜念紛飛的人是談不上入靜的,無論你如何文藝,如何優雅,表面如何安靜。那都不是真的心靜。

如果你的心很亂,給你的生活造成困擾,那就要想辦法了。只是,你能控制這些念頭的來去嗎?不要去上高價的禪修班,真正的人性老師是不會惦記你的錢包的。有太多免費的資源可以利用,你沒必要浪費你的血汗錢。

你可以找一個把心念拴在一處的途徑,不要拘泥於別人的體驗,人是有個體差異的,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比如,點一柱香,從開始到燃燒光,只關注著它,一旦發現念頭偏離趕緊再回來。比如,默唸阿彌陀佛,可慢可快,專注去唸,發現念頭飄離趕緊回來,我採取的一般人可能用不了,那就是觀照念頭的來去。

一定要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是起不到作用的。

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心頭的烏雲越來越少,你的心境已經是朗朗晴天,還用刻意去安靜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