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义释老将严颜,之后严颜去哪了?结局如何?

来不及说再见


说起张飞义释严颜,在三国演义当中可以说是大书特书了一把,但是在正史《三国志》当中都没有立传,也只能是从《三国志·张飞传》中能了解一二。至于严颜在之后到底都有哪些故事,下边笔者就把一个真正的严颜带到大家面前。

大家所熟知的老将严颜,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六十三回,庞统死在了落凤坡,刘备就急召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作战。当时的情形是诸葛亮和张飞各自领一支兵马,赵云带兵走的是水路,诸葛亮和张飞谁先到达雒城就有头功,临行前诸葛亮还嘱咐张飞要爱惜士卒对居民秋毫无犯。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巴郡太守严颜,笔者认为严颜和黄忠大概是一个师傅吧,都是能用硬弓使大刀,也许是罗公的笔锋所致。张飞攻城多次都没有取胜,还把张飞派去的使者割下了鼻子和耳朵并且还辱骂张飞,张飞得知以后气的是不得了。强硬的攻城不能取胜,张飞也是求功心切,便是用真假张飞的计谋骗过了严颜,前后夹击活捉了严颜。

严颜被活捉以后,张飞假意要将严颜斩首,严颜不但表现的全无惧色,而且是将张飞怒斥了一顿,说: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张飞感慨严颜的忠义,亲自将严颜松绑,给他穿上了衣服,在一番煽情的赞美之后,严颜便投降了张飞。这是张飞很有智谋的一点,严颜是川中老将有一定的影响力,招降了严颜等于就是一张打开了入川道路的通行证,因为从巴郡到雒城的地界都是严颜管辖的,一路畅通到了雒城没有用一兵一卒。比诸葛亮赵云走水路还要快,率先的到达了雒城,在刘备和张任激战的时候帮了刘备一把,刘备感激严颜的忠诚,当时就把自己身穿的黄金锁子甲赐予了严颜。随后严颜跟随刘备攻打汉中,和黄忠一起天荡山打败了张郃和夏侯尚,随后严颜被诸葛亮派遣到了阆中镇守关隘,没有参加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的战斗。但是之后在演义中就再没出现了严颜这个人物。

说完了演义中的严颜,我们在看看正史的严颜吧。

正史当中的严颜,在陈寿的《三国志》当中是没有立传的,几乎是一笔带过的,战斗的经过是和演义当中几乎一致的,只是没有演义中描述的那么详细,在江州(就是现在的重庆)张飞和严颜发生了战斗,严颜被张飞捉住要被斩首,张飞因为严颜的豪壮而释放了严颜。也就是说,严颜在后来被张飞释放之后,并没有进入蜀军的战斗序列,也没有在蜀汉阵营当中担任官职,成为了张飞的一个家臣,在正史当中没有立传也就不难怪了,这是发生在建安十八年的事情。

严颜之后的结局到底是如何?

这个话题在各类的典籍当中都找不到解答,笔者也是只能推测一下。史料记载在建安十九年雒城被刘备攻破以后,围攻成都刘璋投降,刘备将城中的金银赏赐给将士,领益州牧之后就分封功臣,除了自己的荆州派以外刘璋的很多部下也都得到了官位,包括吴懿和刘璋有亲戚都有分封,原先蜀中的很多人才的获得了相应的职位,但是就是唯独没有严颜的名字在内。大家在看到这里的时候都会有个问号,严颜作为巴郡太守投降了张飞,有没有做贡献在正史当中是没有记载的,但是一个太守的影响力也是很重要的,刘备在封赏的名单当中居然没有严颜的名字。这是为何呢?笔者只能根据正史的记载做出大胆的分析,不喜勿喷。

我们先回忆一下《张飞传》当中严颜被张飞捉住之后的对话:

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迁出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这样的一段话的结论就是严颜没有投降,张飞只是舍不得杀他,也没有办法让严颜投降,只好将严颜作为作为自己的宾客将严颜养了起来,作为一个不愿意投降的将军,张飞是没有办法推荐给刘备的。刘备也无法任命严颜任何的官职,因为严颜在当时是属于张飞的家臣了,这是刘备无法掌控的,所以在之后的正史当中就再没有出现严颜,这也就不难怪了。

在演义中对严颜的大书特书,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对于忠义的人总是有很多赞扬的,即使严颜被张飞打败之后,他的大义凌然不畏生死是人民和政府都推崇和学习的对象,所以罗贯中先生必定要将严颜这个人物描述的非常的丰富,来彰显对忠义的解释,通过文学作品教化世人都要学习这样的忠义精神。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论,不正之处欢迎评论斧正,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蔡公子讲历史


在三国的历史上,张飞义释老将严颜,堪称一段千古佳话。那么,为何在张飞放了老将严颜后,严颜就销声匿迹了,他之后到底去了哪里,最后的结局到底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通过历史的蛛丝马迹探究一二。

严颜,最初是益州牧刘璋手下武将,任巴郡太守,镇守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后来,汉中张鲁和曹操都对刘璋的益州虎视眈眈,刘璋势单力薄,倍感压力。于是,他就让法正去荆州,迎自己的宗室“老表”刘备入益州。此举正中了刘备下怀,对于刘备来说就是瞌睡送枕头,美滋滋呀!作为刘璋部将的老将严颜知道此事后,感叹刘璋此举就是引狼入室,驱虎吞狼,遗患无穷。然而,刘璋这个蠢材执意如此,严颜也无可奈何呀!

后来,果不其然,很快刘备就暴露自己的狼子野心,两人闹掰,庞统中了刘璋的埋伏,被射成了刺猬。刘备大怒,以此为借口,命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领率领荆州兵进攻益州。刘备一路上势如破竹,然而当张飞率军达到了江州后,江州守将严颜誓死不降。后来,猛将张飞攻破了江州,并且活捉了严颜。张飞问严颜:“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回答说:“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张飞一听急了,命手下将其拉出去砍了。



严颜听了后,表情不变地说:“砍头便砍头,何为怒邪!”张飞一看这老匹夫果真是不怕死,是一条汉子,敬佩他的勇气。于是,张飞就改变了主意,将其释放,并且引为宾客,好生对待,而接下来,严颜就不见于正史了,销声匿迹了。

对于接下来严颜的下落,正史虽然没有交代,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有了一个老套路的发挥和想象。在小说中,张飞义释老将严颜后,严颜感念张飞的恩义,改变了主意,归降了张飞。随后,严颜为张飞献上了入川计策,不费一兵一卒,就迅速赶到了雒城,与刘备汇合,及时地支援了刘备,取得了雒城之战的胜利。战后,刘备感谢他的功绩,而将自己身上的黄金锁子甲赠送给严颜。刘备领益州牧后,封严颜为前将军。再后来,严颜随刘备攻打汉中,屡立战功。

小说《三国演义》关于严颜的结局的写法,完全就是作者一直的老套路,先是誓死不降,再是不杀之恩,最后直接被征服了,成为死忠,可以说这个套路在小说中比比皆是。然而,历史上不是小说,没有这么曲折动人。虽然正史中没有对严颜下落的交代,但是根据刘备占领益州后,为了收买原益州人员的人心,他大肆封赏,但是作为重要人员的严颜却不在行列,由此可知严颜并没有效忠于刘备。

历史上真实的严颜很有可能在张飞释放他之后,虽然被引宾客,但是严颜还是不喜欢与张飞等人为伍。于是,他离开了张飞,解甲归田,最后在平静中走完了自己一生。在宋朝的时候,巴蜀地区先后出现了三座严颜坟墓:一在忠州(今重庆忠县),一在巴州(今四川巴中市),一在蓬州(今四川蓬安县或仪陇县)。这三座墓孰真孰假,天知道,反正都便宜了三地的旅游业,也算好事一件呀!


密探零零发


陈寿在《三国志》中并未给严颜立传,只是在《张飞传》中略有提及。张飞在随同诸葛亮入川之后,一路攻打到了江州地带。而严颜时为刘璋部将,任巴郡太守。率军力战张飞,怎奈实力悬殊,最终战败被擒。


义释严颜

严颜被生擒后,张飞呵斥严颜道:“大军将至,怎么非但不来早早投降,反而领兵抗衡?”严颜大怒:“你们无缘无故侵犯我西川州郡,夺取蜀中土地,我西川只有从容赴死的将军,没有屈膝投降的将军。”张飞大怒命士兵将严颜推出斩首。严颜面不改色:“要杀便杀,你发什么怒?”张飞见严颜如此英雄,慌忙上前为其松绑,倍加敬重。

原文:至江州,破璋部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投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出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状而释之,引为宾客。



正史记载

义释严颜这段事确实在正史上有所记载,也符合张飞的做事方式,陈寿曾评价张飞关羽:关羽、张飞皆称万人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短短数句,概括其一生事迹,十分贴切。

而正史中关于严颜再无记载,而严颜在当时具体有没有投降也是一个疑问,因为书中并无确信字眼证明严颜降刘,而且如果严颜投降的话,此后不可能没有记载。在《三国志》中,其他的一些蜀中人物都有记载,甚至大多各自立传,按照严颜的能力地位,如若投降,陈寿不可能不为其立传。所以有可能是刘璋投降后自杀,也有可能不久后病逝或者老死。

野史和小说记载

严颜在此后的事迹,正史中并无记载,不过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严颜在投降张飞后,一路招降各处人马,直入成都。其后跟随黄忠在天荡山击败曹魏名将张郃,定军山击败名将夏侯渊,此后再无记载。

另外,在忠州(如今重庆忠县)石宝寨也有一种说法:当时严颜并未投降张飞,只是张飞以上宾之礼相待,严颜便权且将就了一阵,后来得知成都沦陷,刘璋被贬后,拔剑自杀了。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第一,正史并未明确记载严颜是否投降;第二,严颜本身性格刚烈,气节无双,投降的可能性不大。这种说法相对来说,确实比较有说服力,但也不能一定,至今尚有争论。


凉州牧001


张飞义释严颜这件事在正史中只是略有提及,但在演义中却被大书特书了一把。

刘备入川和刘璋撕破脸皮后,率军围攻雒城,不但打了一年没有打下,还赔上了军事庞统的性命。刘备没有办法,只能从荆州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前来支援。

诸葛亮兵分三路,以赵云为先锋走水路,溯江而上,会于雒城。让张飞走陆路,取江州直奔雒城以西。诸葛亮自引大军随后启程。

出发前诸葛亮劝告张飞,西川豪杰众多,将军万万不可轻敌。途径之处要注意广布仁义,切不可掳掠百姓,鞭挞士卒。说完还和张飞打赌,看谁先到达雒城便为头功。

张飞领命,说军师放心,我肯定比你先到雒城。言毕,便率军出征了。

张飞进军非常顺利,但到了巴郡城下,却碰到了钉子。这巴郡守将是刘璋大将严颜,虽然年事已高,不仅善使一柄长刀,颇有武力,还善使计谋。他看出张飞急于出战,便坚守不出。

张飞想和诸葛亮争头功,无奈怎么骂阵,这严颜就是不出战,让张飞一筹莫展。后来张飞使计策,放出消息要趁夜走小道进攻巴郡。严颜信以为真,率军迎战,却被张飞一把生擒。

拿下巴郡后,张飞大喝严颜,问他为何不投降?严颜说,你无缘无故袭我州郡,西川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张飞见严颜如此嘴硬,便让左右把他拿下斩首。严颜大笑说,这头你想砍便砍。张飞一看严颜如此忠烈,便改颜谢之,亲自为严颜松绑。严颜看张飞这样对待自己,便归降了。

由于严颜的帮助,张飞所过之处连战皆克,守将望风而降。后来,刘备以军功任命严颜为前将军,还把自己的锁子铠相赠,严颜感激涕零。汉中之战时,严颜作为黄忠的副将,突袭天荡山,斩杀敌将夏侯德。后来,严颜接替张飞驻守阆中。

不过由于严颜年事已高,此后便没了记载,大概率是病逝了。

在正史中,严颜在投降张飞后便没了记载。


石头说历史


白发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日,浩气卷长江。宁可断头死,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将,天下更无双。

严颜是三国时期刘璋麾下上将,刘备入益州期间担任巴郡太守。他对刘备下益州一事非常抵触,常常拊心自叹“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当他听说刘备据住涪城后,多次想领兵支援刘璋,但又怕荆州方面的援军赶到,所以一直坚守在巴郡不敢轻举妄动。

不久后,诸葛亮果然率张飞、赵云等入益州支援。严颜独守巴郡,下令闭门坚守,致使张飞多日内寸步不前。于是张飞用计诱其出城厮杀,在打斗的过程中将其生擒。

严颜被带到张飞的营寨,怒目咬牙,立而不跪,全无惧怯。并回叱张飞“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张飞大怒要斩杀严颜,严颜面不改色,喝道“贼匹夫!砍头便砍,何怒色也?

”张飞被严颜的气节所感,遂亲自为其松绑,扶在正中高坐。张飞低头便拜,请严颜归在了自己麾下。

加入蜀汉集团后,严颜利用自己在益州的影响力,沿途收复了诸多郡县。后又在雒城配合张飞等击败了张任。汉中之战期间,严颜与黄忠两个老将出葭萌关,多次击败魏将张郃、夏侯尚、韩浩等人。

此后事迹未做详解,毕竟严颜跟黄忠差不多年纪,已经七十多岁高龄,之后病逝的可能性最大。

以上是“演义”中的严颜,我们对严颜的了解,也大多来自演义。因为正史中他没有被单独立传。只在《张飞传》中零零散散的,略微有提及到他。

大体剧情跟演义差不多,严颜被张飞击败后,宁死不降。飞壮其节亲解其缚,并让他做了自己的宾客。

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严颜本来是巴郡太守,在益州的影响力非常深远。刘璋非常信任他,常常将他搁置一方独挡一面。但是张飞收了严颜之后,只让他做了自己的门客。刘备领州牧、汉中王以及称帝后,均未给严颜加官进爵。

换句话说,严颜并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只以一个巴西太守门客的身份,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以至于他在后期没有过多的精彩表现,渐渐地淡出了大众视野。


爱尚文史


巜三国演义》给人们留下很多话题。今天你所问的,正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有三丢。OO,一丢是,徐庶离开曹操,带三千马步军,与臧霸同行,说是去守散关,此后便杳无音信。OO,二丢是,吕布白门楼丧命后,貂婵哪里去了?不知所终。OO三丢是,张飞带兵出西川,前至巴郡,张飞巧用真假张飞之计,生擒并招降了巴郡守将严颜。此后,严颜与黄忠又夺了天荡山。建安二十三年秋,玄德大军出葭萌关下营,召黄忠,严颜到寨,厚赏之。此后按排黄忠与法正带兵去取定军山。自此再也未表严颜之事…有说玄德安排其守葭萌关,有说严老将军年令大,玄德要其颐养天年,也有说他非要去打定军山,因玄德不准,忧虑成疾而终…


张永科38


《三国演义》非常精彩,不仅虚构了故事还延长了寿命。

严颜在被张飞智取后,展现了他的能力,更正衬了猛张飞的本事。一路上,由于老将严颜的投降,瓦解了益州将领的斗志,使张飞军更快的完成任务,西征的效果比诸葛亮军还要明显。

(《三国演义》中的形象)

之后他更是老树发新芽,汉中争霸中和老将黄忠一副一正二将立了大功。应了那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蜀中上下都对他刮目相看。之后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一回“又差严颜往巴西阆中守隘替张飞魏延来同取汉中”,严颜这个次要角色算是杀了青。后面的事不表。

(猛张飞)

《三国志》的严颜更是为了衬托张飞而存在的,严颜大骂:“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张飞怒而欲杀之,严颜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面不改色。张飞佩服他,因为宾客。之后也没什么记载。

这样来看,老将严颜并非多么有能力的将军,但是却是非常有气节的将军。

(《三国演义》黄忠)

同样改事加命的还有黄忠。历史上黄忠死于220年,此时还没发生夷陵之战。演义则表示他还参加了夷陵之战,被吴将围困,马忠捡了第二次漏,一箭射中黄忠,后黄忠不治身亡。影视剧中则有富池口老黄忠义而赴死的剧情。


泊图泊途


张飞在江州曾义释严颜成为千古美谈,如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在演义中,张飞义释严颜后,严颜仍有一番作为。当时严颜被张飞感动,因此投降张飞,并为张飞招降了很多关隘、郡县,让张飞甚至先诸葛亮一步到达雒城。

刘备取益州后,封了严颜为前将军,贵为当时四军将军之一。在汉中之战中,他作为黄忠副将出场,一到就大败曹魏名将张郃,之后又提议智取天荡山,断敌军粮道。黄忠纳了他的建议,两人引军攻打战略要地天荡山,在此战中严颜甚至还有斩杀夏侯德的战绩,人称“两颗白头夺天荡”。

取天荡山后,严颜则代替张飞去守了阆中,自此就没下文了。

不过这只是演义的说法,真实历史上的严颜并没有如此精彩,毕竟在江州被张飞义释时已是老将,并不是每个人都如黄忠那般老而弥坚。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当时严颜被抓后,张飞要他投降,严颜脸色不变,强硬回击张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张飞被严颜所折服,于是义释严颜。在义释严颜时,《三国志》用了一句话概括“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张飞将其释放了,把其尊为宾客,而宾客成为官职还是在唐朝,所以这里显然只有门客、客人之意。严颜被义释后,可能只是成了张飞的一个闲散门客,并没有再继续为官了。

而且《三国志》在记载刘备封赏诸将时,对刘璋投降的旧将都有所介绍并封赏,就是无严颜,严颜之前身为巴郡太守,身居要职,又影响力颇强,如果真投降蜀汉并作官了,陈寿肯定会在《三国志》中提及一下的。

因此,严颜不是在被义释不久后就去世了(毕竟当时就年事已高),就是成为闲散宾客后,选择隐退,然后去安享晚年了。


夏目历史君


诚邀,如题。这个问题很简单,张飞义释老将严颜后,严颜自然归顺了蜀汉政权,哦不,这时候应该叫做刘备阵营。

张飞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曾先后与吕布,马超等当世名将交战,也曾在长坂坡前一声吼,吓退曹操麾下百万大军。世人都说猛张飞,大抵因为张飞作战自恃武力高强,基本不动脑子,然而俘虏严颜一战足以向世人证明,张飞不仅武功高强,其智谋也是当世一流

猛张飞巧施骄兵计,老严颜丢失巴州城

严颜是东汉末年的武将,本为益州牧刘璋部下,担任益州巴郡太守。建安十九年,刘备进攻江州,部下张飞进攻巴郡,由于严颜颇有韬略,依靠着高大的巴郡城墙坚守,张飞屡攻不下,见严颜派战士在城头大骂自己,愤怒之下心生一计,伪装大怒,故意让严颜的探子打听到张飞要半夜袭击。因张飞一贯以鲁莽的形象闻名,严颜所以深信不疑,派了伏兵,结果反而被张飞夺取了城池,被俘后,张飞对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回答说:“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张飞生气,命左右将严颜牵去砍头,严颜表情不变地说:“砍头便砍头,何为怒邪!”张飞敬佩严颜的勇气,遂释放严颜。

至于严颜的结局,正史中没有记载

三国时期武将颇多,能与关张赵匹敌的武将就不下一手之数,所以无论是《三国志》还是《晋书》都没有为严颜这样一个二线将领立传。在《三国志》中最后一次提到严颜的地方是派其去接替张飞镇守巴西,此后便没有记录。后来唐朝时期在四川地处的忠州,巴州还有蓬州都出现了严颜的墓葬,至于谁真谁假,那就不好说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演义正史傻傻分不清楚,“张飞义释严颜”是《三国演义》里的情节,严颜作为一名老将,宁愿战死也不愿投降,最后感动了张飞,被张飞释放,那么严颜在被释放之后去了哪里?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大致内容是刘备进入益州,张飞作为陆军平定蜀中郡县,抵达江州时遇到巴郡太守严颜的顽强抵抗,张飞始终攻克不下,最后用计将严颜骗出,活捉了严颜。

张飞:“我张翼德到此,你怎么还不投降!”

严颜:“你们无义,入侵此地,我们这只有断头的将军,哪来的投降将军。”

张飞:“TND,来人,将这个老匹夫斩头!”

严颜:“斩就斩,干嘛还骂人!”

张飞一看,这货倒也是条汉子,年纪虽大,面临死亡依然面不改色,突然心中有敬佩之意,于是亲自给他松绑,释放严颜,之后还扶他上坐,并低头道歉“刚才脾气有点差,还请老将军勿怪,我也早就听闻老将军是个豪杰。”

这样看来,“张飞义释严颜”可谓是一箭双雕,即赞誉了严颜,又夸奖了张飞,演义里面严颜在投降张飞之后,还让自己手下的那些将士也投降,张飞这才得以迅速进军,之后严颜成了刘备手下仅次于五虎上将的一流大将,协助黄忠,大破曹魏,多次立下战功。果真是“只因一将倾心后,致使连城唾手降”

那么正史里面的严颜真的投降了吗?

对于看演义或者电视剧,人们都认为严颜肯定是投降了,再加上演义以蜀汉为正统,任何投降刘备的都是“好人”,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严颜在正史里没有投降张飞,根据忠州县石宝寨的文字记录,说张飞虽然释放严颜,但是严颜却自己做了断头将军,虽然很多人觉得没必要,其实在古代,尤其是老将,他们宁愿自杀也不会投降,这样自己的一世英名就毁于一旦。

当然严颜也有可能受了巴曼子将军的影响(巴曼子将军为了平定内乱,请求楚国出兵相助,条件是三个城池,结果事成之后,巴曼子将军并未允诺,他称三城池的子民不愿归属楚国,如果楚国非要兑现,那我只能送去自己的头颅,最后自己自杀,楚国使者将巴曼子将军的头颅带到楚国,楚王一看长叹一声“如此忠臣,惜不忠于我。”之后以上卿之礼厚葬巴曼子)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记载,严颜和张飞对话如下图

从上面可以看出,张飞确实被严颜的气节所动容,也“引为宾客”,但是这段对话里并没有写严颜投降的事,按理来说像严颜这样气节的老将军,肯定是有传记的,然而事实上却没有。

《忠县志·人物》记载,严颜并未投降,益州被攻破后,严颜自刎而亡。根据文天祥的《正气歌》大致也能推断出严颜是不可能投降的,如果真的投降了,文天祥还会歌颂他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