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召:中國科學院院士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中國小康網周光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湖南省長沙人,1929年5月15日生於長沙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周鳳九曾任湖南省公路局局長,被譽為湖南公路界的泰斗。他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對自然界和科學產生興趣。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其家遷移四川。1941年入南開中學住讀,受到良好的數學訓練和自學能力培養。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耳聞目睹的事實,改變了他原來想學電機的初衷,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46年考入清華大學先修班。一年以後以優異成績轉入清華大學物理系,有幸聽到周培源、錢三強教授的授課。1951年考取本系研究生。1952年轉入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師從彭桓武教授,從事基本粒子物理專業研究。195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理論物理專業研究生畢業,留校任物理系講師。1957年選派赴莫斯科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任中級研究員,從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理論研究,發表30多篇論文,兩次受到研究所的獎勵。1958年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態振幅並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方法。1959年蘇聯從中國撤走全部核專家,聲言中國15年也休想搞出原子彈。他聞悉後十分激憤,召集在蘇聯的中國專家討論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搞原子彈的問題,並自告奮勇致信中國核工業部:“作為新中國成長起來的一代科學家,我們已經做好一切準備,承擔祖國下達的這項光榮任務。”他開始潛心鑽研體力學和0力學,對研究原子彈做準備。他嚴格證明了CP破壞的一個重要定理。1960年簡明推導出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PCAC),成為國際上公認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國際同行稱讚他的研究工作“震動了杜布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