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使农民自动回村生产粮食?

f红望


现在农村人烟稀少,城市却人满为患;农村土地荒芜,城市却挤满了打工人;过去城里人买粮吃;现在农村人也买粮吃。大家都不愿意生产粮食。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种粮食挣钱不多。

前段事件我在市场上买米,2.2—3.5元一斤,总体不算贵。今年夏粮已经收完,据了解目前还没有老板上门收购,农民只能把粮食屯起来。如果按照去年同期的价格,大概1块钱一斤,按照亩产1000斤计算,收入1000元,减掉化肥农药等成本,最多只剩下500块。按照我们这里,每户人均5分左右,一个四口之家的2亩田,收入2000元,一年种两次睡水稻,获利4000元。即使农民有其他的收入,但是4000元对于现在来讲,都买不到多少东西。

2、打工挣钱多。

现在农村的大多数年轻人都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有的进入工厂,有的到建筑工地,他们每个月能有5000元以上的收入,除去生活成本,每个月至少可以留下2000元钱,一年就是20000多元。如果一家几口人打工,那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比起在农村种地生产水稻收入高很多。所以,很多年轻人初中毕业以后就离开了农村,到城市打工,等到挣了钱以后,回家盖房子结婚生子等,日子也过得非常幸福。

3、会种田的人不多。

现在在农村,父母也是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父母们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办法离开农村,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好好读书,将来到城市工作和生活,自己也可以托他们的福,离开农村,实现自己做城里人的梦想。所以在农村,这些孩子们很少帮家里干活,只是农忙的时候偶尔帮家里一下,平时什么农活也不参与,以至于他们离开了学校以后,就再也融不进农村了。如果他们选择留在农村,那他们是什么都不会的“农盲”,如果他们选择留在城市,他们也要离城市最远的农村人。

现在很多人提出,不要让农村的田地荒废,要把田地利用起来,种植粮食,弥补中国粮食的不足,但是收效甚微。我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提几个建议,也许能够实现农村人自动回农村恢复粮食生产的可能。

1、让生产粮食成为农民致富的手段之一。

现在农民不愿意生产粮食,主要原因是不挣钱。不挣钱的原因是粮价上不去。而粮价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价格调控。在生产粮食成本不断攀升的今天,生产粮食成了最不挣钱的农业生产。所以要实行粮食最高买进,最低卖出的政策,让农民能够把粮食卖出去,又能够让不生产粮食的人买得起粮食。中间产生的差价,就应该由政府买单,这样就能够让农民自动回村生产粮食。但同时要严厉打击投机倒把行为,防止低买高卖。

2、让生产粮食的农民职业化。

现在农民生产粮食不挣钱,所以他们放弃了生产粮食,跑到大城市打工。因为大城市打工收入高,诱惑大,所以农村的田地荒芜了。如果让生产粮食的农民职业化,成为和工人一样,专门负责生产粮食这一工种,每个月给他们当地规定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让他们成为靠工资生活、做生产粮食工作的人,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让农民收入提升和粮食生产不减,实现双赢。

3、让生产粮食的农业成为最具最轻松的职业。

现在在农村无论是种果树还是种田,都需要一定的科技投入,有些还需要投入巨大的劳动力。特别是现在,农村年轻人都到城市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儿童的情况下,想要提高水稻的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难度相当大。所以,现在农村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社。在农村,这些合作社通过吸纳社员的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把原来零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把原来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把原来各自为政的人员组织起来,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益,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优化作用,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在合作社的组织下,普通农民通过土地入股,把土地租给合作社,从合作社获得租金收入,年底获得合作社分红。同时还可以吸纳农民为合作社打工,这样就是土地、资源和人力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减少了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干农活成了最轻松的活,而且收益也不低。


综上所述,我觉得,过去40年,农民向城市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在农民陆续返回农村,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今后还是要在稳定农民留在农村,恢复农业生产,特别是恢复粮食生产才是重中之重。


千里走乡村


怎样才能使农民自动回村生产粮食的问题,可以说很尖锐。我们当前农业水平在近几年得到很大提升,无论机械化操作还是生产技术研发水平都有长足进步,但很多先进农业技术和机械化硬件设施还仅仅停留在试验阶段,远没有解决当前农业上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小地块儿耕作问题。

举一个很显著的例子,当前的农业灌溉,虽然喷灌、滴灌等各种设备层出不穷,但很多地区还在采用传统的塑料管道大水漫灌的方式。陈旧落后的种植模式没有被先进机械技术所替代,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新时代农民的农业成本,一亩地一年到尾挣不了多少钱,种地不如打工收入快收入高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也是当下年轻人不愿耕种土地的原因。

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影响到了农产品变现,逐渐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因素。前两年满大街的砂糖橘,贵的时候十来块钱一斤,导致很多省市地区盲目追风种植,甚至有些地方把砂糖橘种植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儿,导致果农扎堆大量种植砂糖橘。可今年砂糖橘销售遇冷,很多产地的砂糖橘卖不出去只能够扔进沟里。扔掉的是砂糖橘果子,挫伤的是果农的种植积极性。

新技术推广中的骗局让百姓不堪其苦,更是无处诉苦。一些农产品推广骗局,当初为推广种植之前,用尽各种手段,例如和农民签协议。可真等到农产品丰收收获,老农民才发现签合同的公司已经倒闭了,农民投诉无门,告状找不到衙门。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的农产品烂大街事小儿,挫伤的是农民对新科技农作物的信心和关注度,等真有好机会到来,农民会瞻前顾后。

任何一个产业要想健康生态的发展,首先要建立起良好的保障机制,不至于让产业从业者屡屡坐过山车。农业也是如此,要想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首先要保障农民种粮收入问题。很多人会说现在的农民有地补、有粮补,怎么还要补助啊。想一想农民手里的一斤粮食还没有一瓶水贵的道理就知道了。商家手里的粮食是钱,农民手里的粮食就是粮食。

总结:如果想让农民自动回村种好粮食,不仅要解决农民种地收入问题,更要改善农民在农村的生活,建立并完善良好的生活、医疗、教育等保障系统;同时让农民深切的感受到,农民种地和工人做工一样,既有职业感和幸福感,更有尊严。

麻烦您在阅读后点击右上角红色字体“关注”,海棠每天为您提供最实用的三农知识,让我们一起讨论三农问题,助力三农发展。

海棠小醉


怎么样才能让农村回家种地生产粮食,其实只要提向粮食的收购价就能让大部分抛荒的农民回家种地,但是加价不能低于1元,比如现在的收购价是1.25元/斤,那么可以提高到2.25元/斤。如果按一亩产粮1000斤计算,那么就可以一季增收1000元,纯利润可以达到1600元左右,一年两季可以达到3000元。

其实一亩地一年收入3000元并不多,仅仅是普通工人的一个月左右的工资。如果放在前二三十年,那时种植一亩地一季纯收入可以达到450元~500元,而那时的工人工资一个月也只有150元左右,一季的收入是三个多月的工人工资。即使是提高一元的收购价,和二三十年的比例也是有一定的差距。不过那时农民的收入比较单一,大部分是以种地维生,而现在可以多样化增加收入。

其实每斤加一元的收购价并不多,因为大部分的农民种植粮食供自己吃,而卖出的只是少数。去年的粮食总产量是13158亿斤(65789万吨),但是会有8亿斤是不会进入市场的,因为农民会把这些粮食存下来够他们一年的口粮,那么将流向市场的会有5158亿斤,如果每斤加一元收购,那也只增加了5158亿人民币。

在2018年的粮食播种面积175555万亩(117037千公顷),而每年亩均补贴100元,补贴总额是1755.6亿。因为有些地方超过100亩或者可种植两季粮食50亩的家庭可以得起到每亩180元的补贴,那么加上这部分的补贴差额,全国土地补贴2000亿元左右。

美国的农民收入的40%是来自补贴,以现在的国内补贴的力度来看还远远不够。所以把粮食的收购价提高1~1.5元/斤也才能让农民大量的回家种地,但是因为农民的土地较少,还是有部分人不愿意回家种地,那么可以让当地村委成立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入股,同时,让在家的农民可以在合作社打工。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土地种植面积,而且还能让农民增收,同时还可以把多余的粮食出口。


十方印记


在全球粮食产能过剩,粮价低迷的背景下让农民自动回村种地,这个提问是不太现实的。

要想农民回村种粮,就得大力扶持农业。踉美国一样加大对农业补贴,可美国农民少啊,农民才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而中国有几亿农民,国家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吗?提高粮价?那么问题又来了,你把粮价提高一倍,农资和其它商品也踉着往上涨,甚至提高二、三倍。种田还是赚不了钱,农民还得出外打工赚钱养家。再就是工厂停工、房产停建,城里没工打了,农民也就自然回家种粮了,可这样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就停滞了,这个办法就更不现实了。

年轻的不愿意留在村里种田,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孩子入学难,看看农村,还有几所小学?你总不能为了留在家里种田而耽误孩子读书吧!

要想让农民自愿回村生产粮食,就得让农民种田有一定的收入,能满足家庭的日常开支,还得让孩子在村里有学校上学,农民才能安下心来生产粮食,眼下要做到这些,还真不太现实。


三农新视界


怎样才能让农民回农村生产粮食?

现在在推进城镇化,让农民进城。你倒反着来,让农民回家种地。如果是像老一辈的农民种地还有什么意思呢?其实城镇化更好,让那些不愿意种地的人到城市里去发展,把土地流转出来,给那些愿意待在农村人,继续发展农业,把农业做大做强。

现在的农民都是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他们能够将原有土地的价值提高,从中获取最大利益。




如果是让农民自愿回到农村种粮食。那国家的补贴还要增加,让每一位农民每个月有固定的收入,让农民的生活有保障,才会让农民返回农村种粮食。


如果是没有规模化的种植,没有政府的扶持,农民单打独斗是很难有出路的。因为每户农民手里的土地不多,只能生产出那么多粮食,粮食的价位又浮动不大,就是全部卖掉也值不了几个钱。

谁也不想背井离乡在外打工。要想让农民回家种地,就必须改掉农村的现状,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


九队杨哥


农民伤的太深了,不是农民不爱惜土地,是逼的没办法,不能在种了。今年农民是不可能回来种地了,如今年秋天农作物价上涨,农民算账有赚头,比打工强,不用宣传什么的,农民自动就回农村种地了,没有实际种地赚到钱的事实说白了就是让农民赌吗?赌到秋天的作物价上涨吗?如今赔的赌不起了,没有事实作物价上涨,肯定没人种地,傻啊,赔钱还种地,打工好在能够生活费啊!种地不单不赚钱,还赔钱。

从根本上讲、想要农民回乡种粮,其实容易…但不现实(专家们可论证)就是恢复大集体或农庄制-结合现代机械高科技管理,农民月薪制似企业一样五险一金,有退休金终身保障。你看他回去种庄稼不?

支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也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希望能带动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





雨和雪258


我在农村工作30多年,农村种地的农民大多是70,60,50的人在种地,以我家为列,我现在60多岁了,有点干不动了,可年青人说什么也不种地,说什么要提高社会的层次,我谁有千亩土地,可收入确不高,种地这种职业对文化要求特高,沒经验不行,不细心不能吃苦不行,而现在农村急需有文化,能吃苦,爰农业的年青人。种地不是有钱在课本上学点知识就能干的行业,他需要时间。


雨花石91282


大家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不可能!

一,生活成本成倍增加。

二,种地几乎没有收入。我就是种田的我来给大家算一算。我们就拿一亩田来算。耕田一百五,收割一百五,化肥三百,农药,除草剂什么的共一百。一亩田我们算它收一千斤谷子,去年收93一百斤。也就是说还余下230块钱。也就是打工人一天的收入。这还不算人工。要开沟,看水,打药等。

三,娶嫁的成本。家家都有小孩洗澡结婚,车子,房子,彩礼,还有吃喝拉撒的。要是种地祖宗三代也不可能。有人说可以包地种量大机械化有钱赚。不可能的包地光机器就大几十万了,还有化肥农药。没有这么有钱的农民

你忙也许会说粮食涨价,那更不可能了。宏观调控,应该很多人都懂的。要涨也是一点点。


绿森养殖


怎么叫农民自动回去种粮?是一个特别热点和尖锐问题,因为现在种粮辛苦又赔钱,关键是受累讨不到好效益,所以才有此问题的提出。下面我就这一问题做一解答。

首先我们要清楚国家的农业政策。到2020年农民实现小康。到2035年基本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什么样的,咱们不照本宣讲,说点儿叫农民都听得懂的话,必须是机械化耕种,必须是大片土地连在一起的统一耕种,必须是能够赚钱式的耕种。等等。如果这样做必须是有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人进行耕种,效益的提高,主要是劳动效率的大幅。提高,这样一来劳动力必然而然就会减少。不用家家的劳动力种地了。

其次, 那么,农村劳动力到那里去?这就是我们现在推行的城镇化。劳动力发生了转移。叫这部分人脱离开土地,在城市里扎根,在城镇有工作有饭吃,把自己的承包地转租出去,给能耕种会耕种的人,使之承租者的租种亩数愈来愈多,逐步转变成一个现代农业的标准。

第三,还有一部分农民从耕地中解放出来,叫他们从事农村养老服务等行业,也就是转入从事农业和农村的其它行业。

第四,粮食长价,国家补贴,等等优惠政策,国家会依据经济发展水平,会源源的补偿农业,优惠农业,照顾农民的。这种政策是适度的,更不是大幅度的。如果农民都回来种地,我们不又走原来的老路了吗?

第五,国家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现化的实施都有明确规定。我们要认真学习。


英莫问667


首先弄清农民不生产粮食的原因,这问题的答案也就出来了。

种粮己无法维持正常的家庭支出了。大家都知道这些年粮价持续低糜,必备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辛苦一年不及千元左右,甚至亏夲。粮贱伤农,成夲升高,你说谁还愿意种地呢?

村庄学校变得空矿甚至改做它用。教师,设施等配置和城镇差距不是二般的大。父母们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学得好些,将来出息呢?他们不得花钱让孩子们舍近求远去县城去上学。

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你不见老农70,80还在田间坚守,他们没有能力种地但又不愿放弃土地的原因是土地是他们生存的依赖。仅靠国家每月近百元是无法满足养老的。

以上几点看似关联不大,但解决好足以使农民安心回乡生产,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在外打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