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想借给同事1万块,最后却答应了,冷静后发现,背后藏着套路

最近,有个朋友跟我吐槽说,他被一个关系还不错的同事给“套路”了。

有一天,朋友收到了同事的邀约,说是公司附近新开了一家餐厅,去尝尝鲜。

吃饱喝足之后,同事就向他提出借1万块钱的请求。

本不想借给同事1万块,最后却答应了,冷静后发现,背后藏着套路

同事情谊备受金钱的挑战

我朋友愣了一下,问:“你最近怎么了,手头很紧吗?”

同事回答:“最近家里有点事,周转不灵。要不5000吧?其余的我再去想想办法……”

朋友一听,心想:别人的家事也不方便细问,而且对方也做出了让步,他觉得面子上有点挂不下去了,便说:

“这样吧,我实在帮不上你,先借你3000吧,救救急!”

过了几天,朋友在公司和别的同事聊天才发现,那位借钱的同事同样也向他借了3000,而且套路还一模一样,都是开口先要1万,最后砍价砍到3000,成交。

朋友瞬间觉得胸口一阵压抑。

真的是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

本不想借给同事1万块,最后却答应了,冷静后发现,背后藏着套路

被同事套路,在办公室里低头不见抬头见也怪尴尬的

分析了一下那位借钱同事的套路,其实他是将《影响力》中的“拒绝-退让策略”用到旁门左道上了。

“拒绝-退让策略”也可以叫做“互惠式让步”,是书中提出的“互惠原则”的应用策略。

这个概念的字面意思是:假如有人对我们提的条件作出让步,我们便认为自己也有义务退让一步。

了解了“互惠式让步”,回到朋友被同事借钱的案例中,就不难发现他的套路:

  • 第1步:同事的目标就是想借低于5000的数额,他为了提高成功率,可以先开口说要借一万;
  • 第2步:如果对方觉得有难处(并表示拒绝),就作出让步,降低借钱数额至5000,同时将10000的巨大数额和5000作对比,使对方形成心里反差;
  • 第3步:对方很有可能也会同样作出让步,最后说出自己能接受的数额3000;
  • 第4步:对方给出的数额高于同事的预期,成交。
本不想借给同事1万块,最后却答应了,冷静后发现,背后藏着套路

从10000到5000,可是打了个5折

不能否认那位同事是有点小聪明的。

他将“知觉对比原则”与“互惠原则”这两者结合,就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

当你下次也遇到了类似的套路,可要擦亮眼睛了。简洁版的套路如下:

1.先向对方提一个大要求(提高对方的心理预期);

2.对方拒绝后,再提出一个小要求(真正的目标)。

面对这样的套路,脸皮薄一点的人一般都会中招。

为什么一般人拒绝不了“互惠原则”?

原因1:亏欠感,让受益者倍感煎熬

互惠原则不仅存在于大型商业交流场合,他简直无所不在。

比如,超市中免费提供试用、试吃的营销手段,也很能体现互惠原则。

通过这些手段,消费者通常会认为,可以让自己免费试吃再决定是否购买,是超市尊重自己的体现;

而且,面对服务人员满脸热情的笑容,他们试吃后会认为,不消费会不会有点过分了。

于是,他们咬咬牙,甚至在冲动之下一次性消费了本不需要的产品,哪怕自己也不是十分喜欢他们。

本不想借给同事1万块,最后却答应了,冷静后发现,背后藏着套路

超市提供的试吃服务可以有效降低误购率

很多人在欠了别人的人情后,就会条件反射般地在心里产生负债感。

著名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在描述人类在赠礼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压力时说:“人有送礼的义务,接受的义务,更有偿还的义务。”

所以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背后,其实可能是因为对方内心负担太重,产生“这个恩情不得不报”的念头。

原因2:不懂感恩,不受欢迎

违背互惠原则,不断接受他人好意却不懂感恩的人,是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的。

当然,排除他实在没能力进行报恩的情况。

因为,谁都不愿意被贴上“贪小便宜”、“忘恩负义”、“知恩不报”这样负面的标签。

个人口碑不好的人,很难走得更远,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生活上。

为了躲开这样的标签,人们有时也会答应不平等的交换。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经常打着“互惠”的旗号,不断透支自己的善意:给别人的比自己获得的更多。

本不想借给同事1万块,最后却答应了,冷静后发现,背后藏着套路

职场上的不对等的付出和收获,容易造成误解

警惕不公平交易之“以小博大”

当他人接受你的好处时,回报自然会成为一种本能。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职场中,部分有点心眼的人会利用“互惠”原则,想以小博大。

比如,公司里来了个自来熟的同事,他每次去旅游或回老家后,都会带当地特产分享给别人;如果自己点奶茶,偶尔也会请同事喝下午茶。

反正,他态度友好,待人和善,大家对他的印象都不错。

可是很快,大家就发现了他“好施小惠”的背后原因:以自己对他人的“好”让别人欠人情债,必要时道德绑架别人。

有一次,他负责的项目出现了纰漏,领导规定他当天之内修改完成。

他做不到也不会做,就跟同事说:“看在平常我经常请你喝东西的份上,你就帮我做完这任务吧。”

结果,同事顿时傻了眼,心里暗骂:“真的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了,还经常拜呢。”

虽然心里有一万个不爽快,可碍于之前受他的小利小惠实在太多,就咬咬牙扛下了。

由此可见,互惠原则的一大弊端,就是容易遭人利用。

职场中就是有这种人,前期施恩于你,让你产生亏欠感,然后抓住你不得不报恩的心态,让你最终获得不公平的利益交换。

面对这样无理的要求,大可置之不理。

本不想借给同事1万块,最后却答应了,冷静后发现,背后藏着套路

对无理的要求要敢于说“不”

写在最后

互惠原则只说要以善意回报善意,可没说要用善意来回报诡计。

写这篇反套路的文章只是想给大家提个醒,当相同的套路出现在自己身边时要小心,而不是给心怀不轨的人提供参考模板。

要知道,套路用得多,你会发现身边的朋友都不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