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相國和宰相,正確的稱呼到底是哪一個?看電視劇別再別騙了

在觀看電視劇時,我們經常聽到宰相、丞相與相國等稱呼。許多人會感到奇怪,他們到底是一個官職不同的叫法,還是不同的官職。今天,文史家為諸位看官講述,他們到底那一個才是正確的稱呼。

丞相、相國和宰相,正確的稱呼到底是哪一個?看電視劇別再別騙了


相同的“相”字

這三個稱呼,都有一個相同字——“相”。該字的起源與原始字義有著兩種不同的解釋。第一種,“相”,由目與木兩個字組成,意為以木代目,則其本意是手杖的含義。而從手杖代替人眼睛,幫助人行走衍生出幫助、輔佐之義。第二種是許慎《說文解字》的觀點:相,省視也,從木從目。則是說相字是在樹上遠眺地下之意,從而衍生為對事物的掌控,瞭解。

無論是那種說法,都可以將“相”字,同治國理政聯繫起來。相在後世的含義, 也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代表,能稱為相的,都是國家的最高決策者之一。

範圍最大的宰相

“宰”字出現很早,其組成是“宀”加“辛”,也就是在屋頂下屠宰牲畜的人,後來又衍生出主持,操控之意。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為貴族屠宰牲畜的人逐漸轉變為了貴族們的管家。天子的管家,也變為了天下之宰。

丞相、相國和宰相,正確的稱呼到底是哪一個?看電視劇別再別騙了


宰字甲骨文

周公旦在輔佐成王時,所居的職務便是“大冢宰”,也叫“太宰”,在周制中,為六卿之首。《尚書》有言:“冢宰掌邦治,統百官,領四海”,可見其權力之大,在周公時期,太宰就是全國最高權力者。

宰相二字首次在史書中出現已經到了戰國末期的《韓非子》中,將“相”與“宰”合起來,其含義是泛指中央的大官。到了西漢陳平說:“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宰相重要性顯而易見,主宰天下之大事。”

丞相、相國和宰相,正確的稱呼到底是哪一個?看電視劇別再別騙了


但宰相卻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官名,只有金朝將其作為一個具體官職。宰相更多是一個統稱,是一個概念,包括所有的最高輔政者的一個稱呼。宰相制度也是在中國古代社會一直沿用的制度,為最高權力者輔政的制度都叫做宰相制度。

所以,宰相作為一個概念,所包括的範圍也更大,丞相、相國、相邦、閣老等都包括在了宰相之中。

丞相、相國和宰相,正確的稱呼到底是哪一個?看電視劇別再別騙了


具體的“相”

宰相不是具體官職,其他的“相”卻都是正式官職稱呼。春秋時期各個國家稱呼有所不同,而到了戰國時期,基本都統稱為相邦,例如著名的張儀,呂不韋都在秦國擔任相邦之職。在戰國時期,統治者離不開相邦,相邦也擁有極大的權力,誰擔任相邦誰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大政方針和策略。一直到秦始皇時期,相邦都是位高權重,始皇帝繼位後,實行君主專制認為相邦權力過大,於是取消了這個稱呼。漢代恢復相邦之職,但因避諱劉邦,將邦字改為了國字,稱為相國,例如蕭何、陳平都擔任此職。呂后之後,相國之職亦不設人,相國作為一個官職逐漸消失。

丞相、相國和宰相,正確的稱呼到底是哪一個?看電視劇別再別騙了


蕭何影視劇形象

伴隨著相邦、相國的衰落,崛起的是丞相之職。起初,丞相只是相國的助手,分有左右兩位丞相,輔佐相國處理事務。相國之位不設人後,丞相逐漸成為百官之首,位列三公。漢代設立丞相,唐宋則基本不設立丞相之職,但有相應的官位等同於丞相。例如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等,相當於只是改換稱呼,但因習慣又都可稱為丞相,屬於廣義的丞相。在其發展過程中,帝王們擔心一位丞相權力過大,不斷地擴大丞相的人數,縮小其職能,以達到不危險皇權的結果。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中書省,亦廢除丞相制度,反映出了皇權膨脹到頂峰。

丞相制度沿用一千五百餘年,丞相一詞的含義也由官職名稱逐漸轉變為指代手握相權,掌管國家權力之人。廢除丞相就徹底消滅了這一項權力,在皇權與相權的長時期爭鬥中,皇權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丞相、相國和宰相,正確的稱呼到底是哪一個?看電視劇別再別騙了


結語:總的來說,宰相是一個泛指和統稱,而相國、相邦、丞相等都是具體官職屬於宰相,丞相制度也是屬於宰相制度。在以後的學習和觀劇之中,不要再對他們傻傻分不清楚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