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大战后西方教变强,阐教为何全然不惧?

囿山绿城


看过封神演义的朋友肯定都有这样一个印象,那就是封神大战,其实就是东土阐教、人教和截教之间的你死我活,而当初设立封神榜的目的,就是为了助周伐纣,然后给在战场上死去的功臣一个名分而已,而是演化到后来,就是几个大教之间的争斗。

        以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为首,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建立天庭,然后将三界真正的管理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在封神大战中,一直对截教打压,可是最后虽然通天教主被关禁闭,但是西方教的接引和准提实力不可小觑,而且后来势力更是如日中天,这个时候,元始天尊和老君为何不像打压截教一样,打压西方教呢?

       后来的西方教有多么鼎盛,咱们先来捋一捋,在元始天尊的门下,原本是有十二金仙,分别是广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黄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灵宝大法师、惧留孙、道行天尊和清虚道德真君。

       而其中的惧留孙最后成为惧留孙佛,文殊广法天尊变成文殊菩萨、普贤真人变成普贤菩萨、慈航道人变成观音菩萨,就连通天教主门下的虬首仙、金光仙和灵牙仙等也都归入西方教,甚至通天教主最得意的大弟子多宝道人也是如此。

       在原著中,多宝道人于。于封神一战后,逗留人间,点化世人,点化多宝道人为多宝如来。所以就连多宝道人也成为后来西方教的后身,也就是灵山的佛祖,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作为道家之祖的太上老君,难道就看着佛家压过道家?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就在镇压孙悟空那一回,老君就对观音菩萨说过:“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

        没想到太上老君当初过函谷关的时候,是他点化胡人成佛,这才有的灵山佛家?其实老君说的是对的,因为多宝道人在封神大战时,不知好歹对老君出手过,后来被老君用风火蒲团卷走,因为老君是人道圣人,掌管人道,所以后来点化多宝为如来。

        这样说来,其实灵山佛家就是道家的一个分支机构,而观音、普贤、文殊和拘留孙等人只是入驻灵山的卧底而已,不单单如此,在灵山脚下,还有一座道观,里面有一位道人叫做金顶大仙“身披锦衣,宝阁瑶池常赴宴;手摇玉塵,丹台紫府每挥尘,炼就长生居胜境,修成永寿脱尘埃”

        没想到在灵山脚下,会有道观而且还有一位实力不俗的道人,其实这是老君派到这里的守门人而已,大家还记得观音当初去寻找取经人,唐僧师徒到达灵山时,都必须向这位金顶大仙报备,所以这就是眼见佛家如日中天,而老君丝毫不着急的原因,因为这就像是道家的分支机构而已,就是自己的干儿子一般,大家觉得呢?







蚂蚁侃名著


封神大战时,西方二教主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亲赴东方战场,收伏包括孔宣这样准圣级别的“三千红尘客”;封神大战后,更有阐教的燃灯道人、慈航道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惧留孙转投西方教。一夜之间西方教实力大增。

相比于阐教、截教,或者人教的一教一圣人,西方教一教之内竟有二圣人,实力本来够强悍的,再加上封神大战后拉拢的众多弟子仙人,阐教不担忧惧怕吗?

众所周知,因为截教的发展迅速,形成“万仙来朝”鼎盛之势,元始天尊在师父鸿钧老祖的默许之下,联手师兄老子和西方二教主,对截教进行了杀戮。而如今,截教已构不成威胁了,反倒是西方教强势崛起,元始天尊怎么会不担忧呢?

不过这次元始天尊不再是采取杀戮手段,而是进行渗透策略。在西方二教主收伏了“三千红尘客”后,他让副教主燃灯道人率领十二金仙中的慈航道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惧留孙转投西方教,目的就在于进行渗透。

后来老子也亲自出马,带着多宝道人入关,化胡为佛,西方教演变成佛教,燃灯道人也顺理成章成为佛教第一任教主燃灯古佛,渗透成功。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烟斗的传说


封神大劫中,西方教接引、准提二位圣人来到东方世界,专度西方有缘客,人、阐、教三教大批实力高强之士纷纷被二圣收归门下。至封神之后,西方教从原来势单力薄的两个人,发展为人才济济、实力雄厚的大教。

根据封神演义明确写到投靠西方教的人物,以及暗示以后也要加入西方教的人物来统计,人、阐、截三教有三千多人被西方二圣招纳。万仙阵大战中,接引道人展开乾坤袋,收走了三千红尘客。为何是三千?因为后来的佛教有"三千诸佛"之说。

其中,实力强大有名有姓者也不在少数,尤其是金仙修为以上者达十多位,截教解体后,西方教成为三界中唯一可以与阐教抗衡的大教。那么,两教实力到底谁更强大?


先看圣人的情况。 封神之后,西方教仍然是接引、准提两位圣人,阐教则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两位圣人,二比二平。但论真正实力,太上老君略强些,元始天尊与接引、准提应在伯仲之间。不过,太上老君其实并非阐教教主,实为人教教主,只不过元始尊他为阐教大掌教,有名誉主席的味道。因此,圣人方面的实力二教相当。



再看准圣的情况。 封神之后,燃灯道人、多宝道人、孔宣三人都加入了西方教,燃灯成为上古佛,多宝成为了释迦如来佛,孔宣成为孔雀大明王菩萨。燃灯道人原先是阐教公认的元始天尊之下第一人,多宝道人则是截教通天教主大弟子,孔宣则更强,圣人之下无人能敌。再看阐教这边,唯有元始天尊大弟子南极仙翁和散仙云中子勉强算得上准圣,但实力明显不如燃灯、多宝、孔宣三人。



最后再看金仙的情况。 封神之后,西方教金仙人数增加很多,最强者自然是乌云仙,加入西方时化身为金鳌,万仙阵大战时连败广成子、赤精子。其次则是"三大士",即观音、文殊、菩贤三菩萨,此三人在阐教时本就是十二金仙的强者。再就是俱留孙、毘卢仙、金箍仙、定光仙、一气仙余元五人,后都成为西方教"佛祖级"高手。还有就是屈尊于三大士坐骑的金光仙、虬首仙、灵牙仙,其实力并不输于他们的主人。因此,金仙人数西方教达到了十二人。


而阐教这边,仅剩广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道行天尊、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清虚道德真君、黄龙真人八人,其中黄龙真人是跑龙套的,其位置可由三代弟子杨戬代替,也就是八大金仙的样子,无论从战力和数量方面,西方教明显强于阐教。 综合来看,封神之后,西方教已明显强于阐教,即使人教、阐教联合,也不是西方教的对手。

可问题是,当初西方二圣来东方世界收走有缘客时,老子、元始却举双手赞成,而且还积极帮助成全,难道他们不怕出现另一个更强大的"截教"吗?

在这一点上,老子、元始其实非常清楚:首先,西方教大兴,此乃天数,封神原著有多次提及,二圣不会逆天行事。其次,阐教弱于截教,二圣需要西方教的援助,因而必须妥协,西方教的要求他们不能拒绝。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封神之后,阐教其实拥有制衡西方教的"杀手锏",所以"心中不慌"。



这个"杀手锏"就是诛仙四剑。封神大战时,通天教主使用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四剑摆下诛仙大阵,四剑倒悬门上,发雷震动,剑光一晃,任从他是万劫神仙,难逃此难。这诛仙四剑乃鸿钧老祖至宝,后于分宝岩上散发宝物时而亲传于通天教主,此四剑组成的诛仙剑阵乃天地间第一杀阵,非四圣合力不可破。

也正是因为破诛仙阵需要四个圣人合力,所以阐教甘愿牺牲巨大利益求助于西方二圣。破阵后,元始天尊将四剑分给广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道行天尊四位弟子,此四人均未入释,成为阐教制衡西方教的主力。而西方教若再破诛仙阵,再去找两位圣人帮忙,的确无处可找,毕竟封神世界的圣人屈指可数啊!


囿山绿城


封神大战后,阐教虽然元气大伤,而西方教趁机实力大涨,但阐教并不惧怕西方教。


封神大战时,原始天尊邀请西方教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共破诛仙阵、万仙阵。而西方教用一句“道友跟我有缘”收走了东土三千红尘之客,趁机大发战争财,抢走人才发扬光大了西方教。

西方教总体实力虽然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可以顺实力稳压阐教一筹,但阐教乃是基础雄厚的大教,虽然在封神后元气大伤,但并没有伤其根本。阐教之所以不惧怕西方教,我认为有下列原因:

一、实力对比,阐教并不比西方教弱


1、高层(圣人)

🛡阐教:太上老君、原始天尊

🛡西方教:接引道人、准提道人

2、中层(准圣)

🛡阐教:南极仙翁、云中子

🛡西方教:燃灯道人、多宝道人、孔宣

3、低层(金仙)

🛡阐教:广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道行天尊、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清虚道德真君、黄龙真人八人,其中三代弟子杨戬也能算上。

🛡西方教:乌云仙、观音、文殊、菩贤、俱留孙、毘卢仙、金箍仙、定光仙、一气仙、金光仙、虬首仙、灵牙仙。


由此可见,虽然阐教中低层实力稍差,但高层力量还稍强于西方教,两相抵消,彼此实力旗鼓相当。

二、西方教中很多原本就是阐教中人

西方教厚着脸皮,用一句“道友和我有缘”骗走了很多阐教之人,最厉害的燃灯道人原先是阐教公认的元始天尊之下第一人。所以这些人面对阐教,其实还是心虚,所以西方教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阐教怕它作甚?

三、阐教背后靠山是鸿钧,三界之内谁敢动

尽管西方教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的靠山是鲲鹏老祖(二者师傅),但鸿钧老祖的威名三界尽知,所以后台硬朗的阐教谁也不惧!


综上所述,所以说,封神大战后,虽然西方教变强,但阐教依然不惧。

本文参考文献:《封神演义》


墨雪问心


因为西方教是唯心论唯神论,阐教作为道家学派是唯物论科学论,阐教为什么要害怕西方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