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企业的钱 用在哪才是刀刃

借壳、敲钟,快递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已两年有余,近两年来,围绕快递企业的收购、并购、参股等投资动作愈发频繁,自顺丰在2018年10月坐实收购DPDHL在华业务后,在过去的1年中,这些动作迎来了又一个高峰。


快递企业的钱 用在哪才是刀刃

宅配市场资本运作频繁

2019年1月14日,壹米滴答完成D轮18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融资,紧接着1月25日,优速快递完成新一轮数亿元投资,这两轮投资背后,都有着普洛斯的参与。3月11日,顺丰敦豪供应链中国品牌正式成立并在上海举行发布会,顺丰董事长王卫亲临现场致辞。

同天,快递领域再度发生重大投资,据申通快递发布公告表示,阿里巴巴将投资46.6亿元入股申通快递控股,其股东公司为德殷控股,该笔交易于2019年7月正式完成,阿里巴巴正式拥有了德殷控股49%的股权。而在此前,阿里巴巴早在2010投资百世快递并收购汇通,2015年入股圆通速递,于2018年联合菜鸟等向中通快递投资13.8亿美元并持股约占10%,“三通一达”中仅剩韵达未被入股或投资。

2019年末,顺丰收购品骏的消息反复出现,既有顺丰的否认也有所谓内部人士的确认,直到2020年2月26日前后,唯品会与顺丰签订新合同,并承诺全年6.4亿单算是此事得到了实锤,品骏难逃解散命运。

快递企业的钱 用在哪才是刀刃

供应链化趋势明显

从这些投资来看,在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和集中的情况下,企业依然在不断重点打造和提升自身服务范围和质量,其中最明显的趋势就是供应链化。

首先以顺丰为例,成立顺丰敦豪供应链品牌便是最好的证明,在新闻发布会上,王卫直言“供应链拥有亿万级市场”,这是顺丰的机会,而与DPDHL合作将是服务这个亿万级市场的最好的模式。从顺丰的2019年财报来看,2019年度顺丰控股实现营收1,121.93亿元,同比增长22.37%,其中快运和供应链等新业务板块收入保持高速发展成为主因之一。

菜鸟同样如此,尽管菜鸟自身没有快递业务,但是参股、投资各快递企业、成立“丹鸟”品牌,正式宣告菜鸟已经拥有了提供电商供应链服务的能力;宣布独立的京东物流也已经在为客户提供供应链服务,并借助数字化供应链为客户提供供应链设计和优化,例如需求预测、网络规划、端到端产品流优化、库存策略优化、运输车辆及路径优化、模拟仿真等。德邦快递推出“大件快递”不仅是为了服务家电的电商化,也同样服务于B端客户。通过“大件快递”产品,B端客户对于门店库存的掌控更加精准,也更能够匹配销售策略和市场需求,帮助实现供应链的柔性。

当然,企业间的并购、投资,也形成了企业的抱团合作,消除潜在竞争对手的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的市场份额,这也是市场必定会经历的阶段。除此之外,例如顺丰与品骏之事,有业内人士表示顺丰是希望通过此举获得电商件以加大自身市场份额,对此本刊不做猜想和评论,但无论是何种目的,这都可被称作为花钱买市场的一种。


快递企业的钱 用在哪才是刀刃

用钱买服务

另一种投资便是用钱买服务。近几年,中国快递包裹量一直处于高增长形势,2019年中国快递包裹量已达630亿件,增长率达到了24%,据预测未来的包裹增长率将持续保持在20%以上。

未来的包裹持续放量,将进一步考验快递作业的能力。因此,硬件的投资成为快递企业提升自身“内功”之必需。

提升运力

先是运力。作为快递企业的核心支柱,近年来快递企业对于运力的投入不断增加,最明显的莫过于航空运力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各快递企业全货机数量分别为顺丰58架、圆通12架、跨越速运11架,以及中通最近刚刚拥有了全货机。尽管相比于国际巨头DHL、UPS、FedEx等,中国企业的货机数量仍处于起步阶段,能够有效结合各类运输工具达到最高效率才是关键,例如顺丰启用高铁运输就是最好的例子。除了货机,作为运力资源的主力军——公路运输也是快递企业关注的重点。例如在2019年末,顺丰就表示计划联合优质车队及企业共建运力底盘,通过团队协作运营及持续技术投入,共同致力于提升运输效率。


快递企业的钱 用在哪才是刀刃

加大网点投入

其次是“网”点,即分拨中心的建设和末端的投入。2020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据国家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军胜介绍,2019年,全国已建成快递物流园区402个,主要城市智能快件箱已达40.6万组,城市快递末端公共服务站达到8.2万个。以顺丰为例,斥资38.9亿元在鄂州建设航空物流园,此前建设机场的消息也是震动业界。而且,快递快运企业的“业务跨界”,也带动了网点硬件的升级换代。大载重、广尺寸的自动分拣设备被大量引入分拨中心,以应对越来越大的包裹,同时分拣精度也在不断提升,以保证货物分拣的质量。


提升内功 把钱花在刀刃上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中国宅配行业依旧处于战国时代,不过随着背后资本的推动,已隐隐展现出了走向“三足鼎立”的趋势。当然,对于宅配企业而言,中国宅配市场本身就是一块不断变大的蛋糕,激烈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存量市场,新增市场也是必争之地。

同时,对于硬件的投资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也愈发重要和急迫。疫情期间,大量的物资通过宅配企业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在疫情严峻期间相当考验中国宅配企业的运营能力。各级转运中心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除提升效率外,也为企业自身的疫情防控减轻了负担。而且在疫情结束后,疫情期间滞留的包裹和消费反弹很可能带来更多的订单量,也需要宅配企业做好应对措施。

因此,对于中国宅配企业而言,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仍旧是企业经营的重点之一,毕竟有投入有产出。


提升首末两端效率

以各大宅配企业公布的数据来看,几乎都已完成了在全国一级和二级分拨中心的布局,而且各大分拨中心尤其是一级分拨中心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总体上提升了包裹的分拨效率。然而从前几次的电商大促来看,包裹寄递的大部分时间被用于集散场、快递点等下沉网络的作业,因此对于宅配企业而言,可以适当考虑帮助提升集散场、快递点等环节的硬件水平,以提高整体效率。例如采用小型分拨设备、简易扫码称重设备等,降低人工操作强度。

快递企业的钱 用在哪才是刀刃

提高现有场地利用率

随着未来宅配业务的进一步增长,现有设备的作业量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推行“快递下乡”政策,宅配业下沉农村地区会越来越深。无论如何,提高效率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设更多分拨中心和提升现有场地的效率成为了宅配企业可能考虑的战略。而且目前拿地难、成本高等原因,对于企业而言,发挥现有场地和利用小场地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多层式分拣设备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在CeMAT ASIA 2019现场,金峰展出的双层直线交叉带分拣系统,该系统由垂直循环输送机构和载有小型带式输送机的分拣小车组成,可以根据客户不同需求进行模块化组合,完美地适应各类场地的分拣工作。

此外,针对一些订单处理量没有那么庞大的小场地,也可以使用往复式分拣机等投资成本低、上线快的自动化设备,帮助提升效率。例如凯乐士研发的小型一体化分拣机——Blitz TR90,具备高性能、高精度、低能耗,结构精巧的特点,且非常适合小件分拣,该设备运行故障率极低,产品基于模块化设计思路开发,可基于客户使用需求进行设备扩展及拆分收纳,具有超高的柔性及稳定性。与传统小件分拣设备相比,产品更具性价比,场地依赖性更低、交期更短、个性化定制,迅速匹配客户高速发展的业务需求。

除此之外,行业中能够为快递分拨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不在少数,他们各自拥有不同优势和性能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也有在国内外应用非常成熟丰富的案例与经验,快递企业根据其需求,很容易找到适合其分拨中心包裹结构的输送分拣产品,不可免俗地多说一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笔者纵观多个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路径,并不建议因其业务量大而选择自主研发物流设备,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在专业人士看来,快递企业研发物流设备只是没有太多选择时的无奈之举罢了。

未来,中国包裹量仍将处于高增长区间,这对于中国宅配企业而言,肯定是挑战和机遇并存,而对于中国智能物流装备行业,如何紧跟步伐为客户提供更合适、性价比更高的硬件设备和解决方案,将是应对竞争的不二法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