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人的垂死掙扎: 惹不起蒙古人卻逼急了南宋!

任何歷史事件或者歷史現象都有其內在深刻的歷史原因,金國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為何會有此舉動當然也離不開當時的歷史社會大背景。今天我們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金國人的垂死掙扎: 惹不起蒙古人卻逼急了南宋!

一.金國人的畏蒙症

早在蒙古人西征之前,金國和蒙古之間爆發的野狐嶺之戰已經讓曾經不可一世的金國請教了蒙古騎兵的可怕戰力。從此,金國上下徹底患上了畏蒙症,直到被蒙古滅亡。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親率十萬蒙古鐵騎攻打金國,金國聚集了四十五萬大軍在野狐嶺抵抗蒙古大軍。野狐嶺之戰儼然已經成為金國和蒙古之間的一場戰略大決戰。

如此懸殊的兵力差距,以及交戰雙方都具有遊牧民族骨子裡的英勇善戰,結果卻是金國的四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自此之後,金國面對就蒙古人都只有捱打的份兒,更談不上主動進攻蒙古了。

金國人的垂死掙扎: 惹不起蒙古人卻逼急了南宋!

二.攻打蒙古人老巢得不償失

雖然金國政權也是東北漁獵民族出身,此時金國也統治中原近百年了,金國的最高統治者已經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同時也面臨著歷代中原王朝的困局。

那就是對北方大漠的遊牧民族政權主動出擊不如防守來得划算。遊牧民族政權劫掠中原可以短時間內獲得大量人口和財富,但是中原王朝攻打遊牧民族政權不僅會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不會有實質性的收穫。

比如歷史上漢武帝集全國之力耗費數十年攻打匈奴,雖然勝了,但是也弄得國內民不聊生。驕奢淫逸的金國高層統治者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金國人的垂死掙扎: 惹不起蒙古人卻逼急了南宋!

三.成吉思汗留下大將木華黎震懾金國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雖然帶走了大部分的蒙古軍隊,但也不是沒有留後手。於是成吉思汗留下了戰功赫赫的木華黎以及一萬多軍隊。木華黎的赫赫威名以及蒙古鐵騎的神出鬼沒已經足夠讓遭遇過野狐嶺之敗的金國人戰戰兢兢。

大將木華黎曾在野狐嶺之戰中親率八魯營敢死隊,衝入金軍陣營中,憑藉高昂的鬥志和銳氣殺得金軍大敗。木華黎甚至率部一路衝殺,直接衝入完顏承裕的中軍,打得金軍群龍無首。所以在金國人眼裡大將木華黎就是一個可怕的存在。

也許金國可以再次集中優勢兵力去攻打木華黎所率領的蒙古軍,或者也可以直搗蒙古人的老巢,但這並不能有效的殺傷蒙古人的有生力量。相反等到成吉思汗西征歸來,金國是無法再次承受蒙古人的怒火的。

金國人的垂死掙扎: 惹不起蒙古人卻逼急了南宋!

四.攻打南宋獲取利益更容易

對蒙古人來說金國人是軟柿子,但對於金國來說南宋更是個軟柿子。既然啃不動蒙古人這個硬骨頭,那麼就拿南宋這個軟柿子來捏捏。

以往的歷史經驗讓金國完全有這個自信。當年南宋名將岳飛直搗黃龍之際,已經得軍事上主動權的南宋居然主動向金國屈膝求和,並作為議和條件殺了一代名將岳飛。

趁成吉思汗西征之際,來自於北方蒙古人的壓力驟減的情況下,如果能夠把南宋攻打下來,或許能夠在成吉思汗西征歸來之際更好的應對蒙古人的攻擊。

金國人的垂死掙扎: 惹不起蒙古人卻逼急了南宋!

更重要的是金國內部此時已經是人心不穩,危機重重了。金國高層需要發動一場外部戰爭來轉嫁內部矛盾。得不償失的偷襲蒙古人顯然是不划算的,那就只有攻打比自己更軟弱的南宋了。

小結:

元氣大傷的金國已經喪失與蒙古人主動作戰的勇氣。權衡利弊之下,內部矛盾重重的金國就只有攻打南宋轉移國內注意力了。但這也只是氣數已盡的金國的垂死掙扎而已,最終在南宋和蒙古的南北夾擊之下,大金國最終落下了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