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講講唐玄宗李隆基的發家史嗎?

小地方的閒人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兒子,出生於武后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在他出生的前一年,他的伯父唐中宗被廢為廬陵王,他的父親被立為皇帝。雖然李旦為皇帝,卻住在偏殿無權聽證。當時武則天已經年逾花甲,卻仍然專斷正事,大興告密之風。

永昌年間(公元689年),李隆基被她奶奶過繼給孝敬帝李弘為子,延續其香火。第二年,他的父親李旦被廢。天授二年八月,因為官員裴匪躬、範雲仙私下拜見李隆基的父親李旦,武皇帝震怒。女皇下令禁止李旦見大臣,李隆基和其二伯家的三個兒子也被幽禁。

長壽二年(公元693年),李隆基被降封為臨淄王。同年,他的母親竇氏和嫡母劉氏被武則天秘密殺害。八月,其父被誣告謀反,幸虧當時有大臣安金藏大義剖腹,證明李旦並無反心,李旦才倖免於難。聖歷二年(公元699年),被幽禁七年之久已經十四歲的李隆基被解除禁閉。年事已高的則天大帝在大臣狄仁傑等人的規柬下,仍然立唐中宗李顯為太子。長安年間(公元701-704年),以張柬之為首的大臣發動了“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讓位於唐中宗。當時,李隆基負責掌管武則天的閒廄馬匹。

之後的幾年之間,李隆基暗中集結有勇有謀之人,在皇帝的親軍中發展勢力。韋后想效仿武則天稱帝,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想立溫王李重茂為太子。李隆基借太平公主的勢力不斷壯大自己。

正當雙方劍拔弩張之時,親近韋后的兵部侍郎崔日用向李隆基告密。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穿便服進入禁苑,說服禁苑總監合作。入夜後,李隆基聯合萬騎果毅李仙鳧、葛福順等人,直入羽林營,斬殺韋后一黨,然後宣佈“韋后毒死先帝,謀危社稷……立相王為帝以安天下。”李隆基率兵進入宮城,直入宣武門。韋后、安樂公主與其夫武延秀都被殺,史稱“唐隆之變。”李隆基被封平王、監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監押左右萬騎。

政變後,李旦再次被擁立為帝,李隆基被封太子。太平公主仗著擁立有功經常干預政事,精明能幹的李隆基的不會任人擺佈。皇太子與太平公主的矛盾日益激烈,太平公主甚至想廢掉李隆基。李旦為了社稷穩定最終毅然禪位給李隆基。

延和元年(712年),李隆基繼位為帝,即唐玄宗。當時,群臣多是太平公主黨,他們看到玄宗銳意進取,多想廢黜他。先天元年(713年),唐玄宗聯合岐王李範,兵部尚書郭元振等人率先發動政變。玄宗親自率兵斬殺太平公主親信多人,公主本人也被賜死於家。同年十二月,玄宗改元開元,他勵精圖治,開創了繁華的開元盛世,成為一代明君。


漫談文史八卦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他周圍圍繞著的是他奶奶武則天、他姑姑太平公主、他大爺唐中宗李顯和他大娘韋后,以及他堂妹安樂公主,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危機四伏,三步一坑,五步一坎。

所以李隆基能發家登基,很不容易。


李隆基自幼就是一個很有野心有抱負的人。

在他剛剛五歲那年,他父親唐睿宗李旦就被他奶奶武則天廢了,武則天自己登基成為一代女皇,這給年幼的李隆基不小的心理震撼。

不過他沒有一蹶不振或者自怨自艾,反而在小小的年紀體現出一種特別的堅韌,他以三國時的曹操為自己的精神偶像,還給自己起了一個和曹操一樣的小名“阿瞞”。

這樣的小孩很明顯和那些還在搶吃的搶破頭的孩子不一樣,到了七歲的時候,李隆基就敢因為看不慣武氏的作為而進行當場訓斥,毫不留情面。

雖然自己的族人被小屁孩教訓了,但武則天不僅沒生李隆基的氣,反而覺得這個小孩很有骨氣也很勇敢,和李治、李旦、李顯這幾個她眼裡的李家廢物不同,倒有幾分像李世民的脾氣,所以武則天反而很欣賞李隆基。

這種欣賞其實極其有限,實際上李隆基一直在過著朝夕擔憂的生活。

武則天一方面繼續鉗制著李隆基的父親李旦,另一方面因為宮廷之內誣告之風盛行,李隆基的母親也捲入一場宮廷紛爭,死了後連埋在哪裡都不知道,而李隆基自己也基本上相當於被軟禁在皇宮中。


神龍政變前後,李隆基進入了蟄伏期。

在被軟禁中一天天長大的李隆基,更加認清了眼前的殘酷現實。

他直到十四歲才恢復了人身自由,可以稍微地參與到政事之中,這時候聰明的李隆基採取的對策是蟄伏,儘量低調,並將自己的鋒芒掩蓋起來。

那時候李隆基曾經擔任過專門給皇宮養馬的官職,基本上相當於宮廷“弼馬溫”,這是一個帶有輕蔑侮辱意味的官職,但李隆基還是接受了。

很快,神龍政變發生,武則天還政李唐,李隆基目睹了這一切,而這個當口其實最好的選擇是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708年,23歲的李隆基出任潞州別駕,終於離開皇宮離開京城,他繼續韜光養晦,裝成一副不學無術、瘋瘋癲癲的樣子。

2年後,李隆基偷偷回到京城,暗中發展自己的勢力,但卻對外偽裝成一群年輕男子整日打獵、遊玩的假象,用來矇蔽對手。


擊殺韋后,初顯鋒芒

李隆基的一系列表現落在韋后和安樂公主的眼裡,她們從最初對李隆基的忌憚、使絆子到被李隆基的表象所麻痺,從而將注意力從李隆基身上轉開,開始琢磨著如何實現自己的野心。


韋后生平最大的願望就是像婆婆武則天那樣成為女王,而安樂公主也一心夢想著要成為“太女”,武則天死後,繼位的唐中宗李顯之無能,超過了他爸李治和他弟李旦,朝政大權很快被韋后母女把持。

然而,韋后只有野心沒有實力,她剛剛毒死李顯還沒等進行下一步計劃,就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聯盟截胡了。

是的,李隆基不僅暗中發展自己的武裝力量,他還拉攏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作為武則天的女兒、李顯的妹妹,很顯然不願意讓韋后這個外來的媳婦奪走本屬於自己家的皇權,但太平公主勢單力薄,只有選擇和李隆基合作。

李隆基發動的這場政變史稱“唐隆政變”,其過程非常從容而且乾脆利落,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先後被殺,直到徹底將韋后的力量連根拔起後,李隆基才將政變的真相告訴自己的父親,那時被貶為相王的李旦。

唐朝經過了武則天的奪權之後,對於皇后擅權、外戚專政這樣的事可以說是深惡痛絕。眼看著韋后又要成為第二個武則天,那些文臣武將們大多數都期待著能有奇蹟發生,而李隆基的出現給了他們這個奇蹟,所以當時雖然和韋后力量對比懸殊,但李隆基卻勢如破竹,可以說是人心所向,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


攜政變之功立為太子,將矛頭對準姑姑太平

被雪藏的李旦重新成為皇帝,是為唐睿宗。

按照長嫡順序,李旦應該立長子李成器為太子,但李成器這個人有點“不成器”,倒不是說他無德無能難擔大任,相反他正是太有德行了。

早年間李成器就曾經謝絕過他大爺李顯賜給他的封邑和賞賜,理由是自己何德何能,承擔不起,這一回李成器仍舊拒絕了將自己立為太子的提議,認為李隆基在這次政變中功勞最大,應該讓他做太子。

於是李旦便將李隆基立為太子,而李成器也因為他的這些選擇和舉動,一生受到李隆基的敬重,死後還被追封為“讓皇帝”,意思是李成器將帝位讓給了他。

成為太子之後的李隆基日子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

父皇李旦還是那麼謹小慎微,唯唯諾諾,而且最重要的是,姑姑太平公主因為參與了唐隆政變自恃有功,經常對政事指指點點,李旦也挺樂意的,還經常請教她。

這樣一來,太平公主日漸變得驕橫起來。她自幼受到母親武則天的影響很深,在她的內心深處,她那種成為女王的念頭其實要比死去的韋后更加強烈。

太平公主掐指一算,自己最大的障礙就是李隆基,於是便攛掇著李旦換太子;而李隆基也不甘示弱,他豈能受太平公主擺佈,便想除掉自己的姑姑。

這一回,曾經結盟的姑侄二人算是對上了。

這一下子李旦著急了,他生怕母親武則天、弟媳婦韋后的事件再次重演:雖然太平公主是自己的親妹妹,那也不行!

於是,李旦立馬將皇位傳給了李隆基,以防夜長夢多。

太平公主一看急了,這不是逼我嘛,於是立刻發動“先天政變”,企圖效仿母親和嫂子,並派人在李隆基的飯食裡下毒。

只可惜,韋后不如武則天,而太平不如韋后。

她的陰謀很快被李隆基瓦解,支持她的人一一被殺,太平逃跑了三天後又回到皇宮,她覺得沒人真的敢殺她,即使她要造反。

李旦也向李隆基求情,但李隆基心意堅決。

從小到大,他已經受夠了皇宮內部因為爭奪皇權而產生的各種政變、殺戮和血腥,任何想要覬覦李唐帝位的人,都該死。


除掉太平公主後,李隆基終於穩固了自己的帝位,成為李家王朝繼李淵、李世民之後第三個做出政績的皇帝。

(喜歡紅顏就請關注我\\(^o^)/~)


紅顏讀史


李隆基既不是嫡子,又不是長子,本來是沒機會當皇帝的,甚至他父親李旦都沒機會當皇帝。但韋后想成為第二個武則天,這就給李隆基這個“野心家”一個機會,通過唐隆政變掌握了兵權,這才當上了皇帝。李隆基起家過程有幾個關鍵點,史書上雖然遮遮掩掩,但仔細分析,脈絡還是很清晰的。

李隆基早有預謀

唐中宗景雲元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死去,韋后立李重茂為太子,調集了周邊各路府軍五萬入長安,安排韋氏家族及親信領兵,第二個武則天即將出現。

當時韋后親信“共勸韋后遵武后故事,南北衛軍、臺閣要司皆以韋氏子弟領之,廣聚黨眾,中外連結。(宗)楚客又密上書稱引圖讖,謂韋氏宜革唐命。”《資治通鑑》

李隆基當時只是一個普通郡王,要麼是等待命運安排寄希望於韋后放過自己,要麼是拼死一搏。但李隆基盼望這個機會已經很久了,一直“陰聚才勇之士”,如果是太平時節,僅憑這一點就能讓李隆基萬劫不復。

所以,李隆基做了這些準備是冒著很大風險的,也說明他野心極大。

掌控了軍隊、又有了皇宮內應,出其不意一擊成功

神龍革命復唐後,唐王朝長安城駐軍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駐軍就是十六衛,包括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他們主要負責首都保衛工作。

北部駐軍包括左右羽林軍、萬騎,萬騎就是後來的左右龍武軍,開元后連同左右羽林軍並稱為北門四軍,他們是皇帝的親兵。

萬騎最早是唐太宗李世民設立的,“太宗選飛騎之尤驍健者,別署百騎,以為翊衛之備”,李世民從幾十萬唐軍中選了一批最精銳的騎兵組成了這支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之後武則天時期改為“千騎”,唐中宗時期改為“萬騎”,仍然是唐王朝長安駐軍中的最精銳力量。

李隆基對這支軍隊下了很大功夫,千方百計結交其中之人,“隆基皆厚結其豪傑”,這是李隆基能夠發動政變的基礎。

當時韋后已經安排人控制了長安駐軍,但這些火箭幹部上位太快,對底下人想法不清楚,想立威卻惹怒了各路駐軍,“韋播、高嵩數榜捶萬騎,欲以立威,萬騎皆怨”。

與李隆基交好的葛福順、陳玄禮二人當時只是萬騎當中的中級武官果毅,就找李隆基訴苦。李隆基藉機挑動他們的情緒,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輕人就上了李隆基的船。

有軍隊還不夠,萬騎當時駐守的是玄武門,想要進入內宮還需要一個關鍵人物,就是“掌宮苑內館園池之事”的宮苑總監,負責內苑物資出入、館舍修建。這人不過是個五品官,但有他在,進出內宮就容易得多。

唐隆政變

唐隆政變當晚,李隆基親自去找了這個宮苑總監鍾紹京,此人開始有些猶豫,但後來也下了決心,還組織了工匠二百人參與政變。李隆基也對得起他,政變之後就提拔他進了宰相班子。

另一路人馬是萬騎果毅葛福順,晚上十點左右,“天星散落如雪”,“福順拔劍直入羽林營,斬韋璿、韋播、高嵩以徇”。史書記載就這麼簡單一句,但想必過程也是驚心動魄。

控制萬騎之後,李隆基命葛福順、劉幽求等人兩路攻打內宮,自己在玄武門外等候。等到萬騎控制了皇宮,李隆基才在萬騎士兵和鍾紹京等人簇擁下進入太極宮。

這時韋后、安樂公主已經死在亂軍中,韋后一黨其他骨幹武延秀等人也都被殺,上宮婉兒向劉幽求出示了一夥兒的證據,但李隆基毫不猶豫的也殺了上官婉兒,政變獲得了完全成功。

“素為韋后所親信者皆斬之。”所有韋后一派的親信都殺光了,其中還包括宰相韋溫、韋巨源、宗楚客等一批高官。

“誅諸韋於杜曲,襁褓兒無免者,諸杜濫死非一。”長安城南郊從韋曲到杜曲的十里樊川是長安著名的高官別墅區,韋后家族大多居住在此,無論老幼都被殺光了,甚至還有不少錯殺的。

(長安玄武門)

唐隆政變之後,李隆基雖然擁立自己老爹李旦當了皇帝,但朝中大權掌握在自己和太平公主手中。李隆基進位為平王,“兼知內外閒廄,押左右廂萬騎”,這兩個官位,前者是掌管天下馬匹,後者就是萬騎這支軍隊的統帥。並且論功行賞,剛才說的李隆基親信鍾紹京和劉幽求都進了宰相班子。

既手握重兵,又剛剛把韋后一族殺了個屍山血海,所有人這時才意識到李隆基的野心和心狠手辣。

於是,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雖然是嫡長子,心裡明白爭不過李隆基,就主動退讓不當太子;

李旦也知道自己這個兒子沒有那麼好的耐性,即使李隆基等得,李隆基的手下也等不得,所以也主動退讓當太上皇,讓李隆基繼位;

只有太平公主沒看明白這一點,一直在與李隆基爭奪權力。但李隆基殺上官婉兒的時候,想的就是要除去太平公主這個重要助手,那時就已經想好了要對付太平公主。所以繼位之後不久,就發動先天政變殺了太平公主,徹底把大唐拿到手中。

這就是李隆基起家過程。

這個過程體現出李隆基的三大特點,第一是會掩飾,直到發動政變韋后等人也沒有發現李隆基胸懷大志,這個過程中任何一處出現紕漏,李隆基只有身死家滅一個下場。另外太平公主到死也沒想到李隆基會對自己下毒手;第二是擅於交際,萬騎軍官能為他賣命,不是靠錢收買就行的,交往過程中人格魅力也很重要;第三是敢於冒險,一旦控制不了軍隊,政變失敗可能性很大。

總之,李隆基當皇帝的難度甚至高於李世民,冒的風險也高於李世民。當年李世民即使玄武門之變失敗也有逃離長安的機會,李隆基一旦失敗只有死路一條。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理工男讀歷史


李隆基,相王李旦第三子,於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八月初五生於東都洛陽,生母是相王的側妃竇氏。他出生的前一年,李旦剛剛被武則天推上傀儡皇帝的位子。李隆基六歲時,武則天以周代唐,正式登上女皇寶座,李旦被降為皇嗣,並受到嚴密監管。
史稱李隆基“性英斷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儀範偉麗,有非常之表”(《舊唐書·玄宗本紀》) 。
李隆基很小的時候就很有王者之氣。據《舊唐書.本紀》記載,李隆基七歲那年某日,他帶著儀仗入朝,剛好在宮門口碰見正在當值的金吾將軍武懿宗。武懿宗是武則天的族侄,一貫恃寵驕橫,看不慣李隆基的威風,於是上前大聲呵斥,並驅趕他的侍衛和儀仗。隨從們不知所措,李隆基卻走到武懿宗面前大聲喝斥他:“吾家朝堂,幹汝何事?敢迫吾騎從!”武則天聽說了這件事後,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特加寵異之”。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初,年僅七歲的楚王李隆基開始出閣,建置官屬。隨後,因為尚方監裴匪躬、內常侍範雲仙私自謁見皇嗣李旦,武則天知道後,殺死二人,並嚴令禁止李旦接見公卿大臣,李隆基兄弟與二伯父李賢的三個兒子再次入閣,"皆幽閉宮中,不出門庭者十餘年"。武則天稱帝后,長壽二年(公元693年),李隆基以皇孫身份被降封為臨淄王。
聖歷二年(公元699年)李隆基十四歲時,才與諸兄弟再次出閣。這時武則天年事已高,經大臣狄仁傑等人的規諫,放棄立武承嗣為太子,李顯被接回洛陽被立為太子,李旦被封為相王。
公元701-704年,李隆基十七八歲時,他開始在朝中任職,曾先後擔任右衛郎將、尚輦奉御、衛尉少卿等職。景龍二年(公元708年),兼任潞州(今山西長治市)別駕,同年,加銀青光祿大夫。
在此期間,以張柬之為首的朝臣發動神龍政變,殺死了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兄弟,迫使她讓位於中宗。不久,功高權重的五大臣又被強勢崛起的武三思徹底整垮,並且一一迫害致死;緊接著,太子李重俊又發動了一場政變,誅殺了武三思,卻又因決心和行動不徹底而功虧一簣,事敗被殺;到了李隆基二十六歲這一年,中宗李顯又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駕崩,死因異常蹊蹺,而韋后一黨則迅速擁立少帝李重茂,並一舉攫取了朝政大權……
唐帝國的政治高層風雲變幻,朝堂上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激烈的權力鬥爭。這一切,李隆基一一看在眼裡,並且暗暗地為自己的將來打算,他最初在朝中任職時,便開始注重結交北門禁軍“萬騎營”的人。其中萬騎營的幾個將領,如葛福順、陳玄禮、李仙鳧等人,都和李隆基關係不錯, 對李隆基後來幾次重大政局變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陳玄禮,是馬嵬兵變的主要參與者。
這一段歷史,在《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五》記載:
(李隆基)在京師,陰聚才勇之士,謀匡復社稷。
在此,提一下萬騎營的來歷。萬騎營是大唐皇帝的近衛兵,其前身是“百騎”,組建於唐太宗時期,最初只有百人左右,是由官奴和少數民族中精心挑選出的驍勇之士組成。他們身穿虎皮紋的衣服,胯下騎的是豹皮紋的馬鞍,威風凜凜,氣宇軒昂。武則天時期,隊伍增至一千餘人,故改稱“千騎”,隸屬左右羽林軍;及至中宗時稱“萬騎”,並專門設置了指揮官。
李隆基除了結交禁軍之外,李隆基還利用他在朝中和地方任職的機會,結識了一批有志之士。如前任朝邑劉幽求、苑總監鍾紹京、尚衣奉御王崇曄、利仁府折衝麻嗣宗等人。後來,劉幽求和鍾紹京是李隆基最為倚重的左膀右臂,二人在日後的政變中都發揮了重大作用。
而李隆基正式出現在大眾面前是在韋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死唐中宗李顯後,韋后想學武則天稱女帝之時。
韋后毒死中宗,自己總攬朝廷大小事務,當時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商議起草唐中宗遺詔:
“立溫王重茂為皇太子,韋皇后知政事,相王旦參謀政事。——《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五》”
這份假遺詔將閒散在家的相王李旦拉入了混亂的政局中,因此也遭到了韋后的敵視,成為其眼中釘,肉中刺。韋后為了能獲得絕對的領導權,她讓宗楚客、韋溫和安樂公主等人,制定了一個誅殺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計劃。 李隆基知道這個消息後和太平公主聯手先下手為強,將韋后、安樂公主等黨羽誅殺。史載:
韋后惶惑走入飛騎營,有飛騎斬其首獻於隆基。安樂公主方照鏡畫眉,軍士斬這。斬武管秀於肅章門外,斬內將軍賀婁氏於太極殿西。——《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五》
相王李旦再次登基後,李隆基封為皇太子,他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卻日益加深,原因是他們姑侄倆人都野心勃勃,都想在朝廷中爭得最大的話語權。
公元712年農曆八月初三,太子李隆基正式即皇帝位,是為唐玄宗;同時尊睿宗李旦為太上皇,並宣佈三品以上的官員任命、重大刑案及帝國大政仍由太上皇裁決,其餘由皇帝裁決。八月初七,朝廷宣佈大赦天下,改元先天。
隨後,太平公主和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湜、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新興王李晉(唐高祖堂弟李德良之孫)、中書舍人李猷等人密謀,準備以御林軍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起兵奪李隆基政權。魏知古將之報告給李隆基,李隆基再次取得先發制人的優勢,向太平公主集團發起總攻。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李隆基通過王毛仲調用閒廄中的馬匹能及禁兵三百餘人,從武德殿進入虔化門,如見常元楷和李慈二人先將他們斬首。又擒獲了太平公主的親信散騎常侍賈膺福及中書舍人李猷,接著殺了宰相岑羲、蕭至忠;尚書右僕射竇懷貞亂中自裁而死。太平公主見黨羽被誅殺殆盡,不得不逃入佛寺之中,三日後返回京中便接到了李隆基的詔書,太上皇李旦出面請李隆基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絕,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這一事件被稱為"先天政變"。
這一年,唐玄宗李隆基以雷霆手段剷除太平公主集團,從太上皇李旦手中奪取了最高皇權,成為名副其實獨攬朝綱的大唐天子。十一月,李隆基接受群臣敬獻的尊號,稱“開元神武皇帝”。十二月初一,朝廷大赦天下,改元開元,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
可以說,李隆基的發家史,就是踏著血色一路走過來的鬥爭史,一條披荊斬棘的上位史。今天的我們看著這一路已經覺得驚心動魄,而當時李隆基身在其中,更是面臨著難以想象的艱難和困境。
他在一個危機四伏的政治氛圍中長大,時時刻刻都在提心吊膽,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面對著周圍血和淚的教訓,為了生存下去,李隆基不得不學會各種權力鬥爭的路數和技巧,同時還有陰謀詭計,而這一切,都成為他通往帝王路上的必然經歷。
取得帝位之後,在接下來的幾十年時間,李隆基果然勵精圖治,實現了空前絕後的“開元盛世”,只可惜後來晚節不保,給大唐王朝帶來了巨大的創傷和隱患,使得大唐王朝迅速走向了滅亡,也是可惜可嘆啊!

裡裡楊


謝謝你的坦問,歷史影視講壇為你分享個人見解!

唐玄宗這位唐朝皇帝在他繼位之初治理下有一定的繁榮與盛世,後期的治國之道失策讓強盛的唐王朝經過“安史之亂”為唐王朝的興衰埋下了禍根!

唐玄宗便是李隆基,他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載初二年李旦帝位被臨朝稱制的皇太后武則天廢掉(李隆基奶奶),同年,武則天稱帝。武則天長壽二年,李隆基被武則天封為臨淄王。

公元705年,武則天被張柬之發動政變,迫武則天退位,太子李顯登基。公元710年景龍四年,已經再次復位的唐中宗李旦被想掌握大權的皇后韋后、女兒安樂公主聯合毒殺而死。而李隆基見唐中宗被毒殺,和姑姑太平公主聯合發動政變誅殺韋后與安樂公主,李隆基發動的政變成功誅殺韋后集團,因此被封為平王,統轄兵騎兩萬。

然後與太平公主擁立其父相王李旦繼皇帝位,李重茂禪位。李旦與其兄中宗李顯一樣再次復登皇位,在立皇太子時,李隆基長兄李成器以

“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平王有功於國,以此為由推李隆基為皇太子,於是這樣李隆基為睿宗李旦為皇太子。

景龍三年公元712年,睿宗退位給李隆基,自己為太上皇。同年,反對李隆基不是嫡長子被立為“皇太子”又登基的太平公主聯合其黨羽發動政變欲推翻李隆基,結果,政變失敗,太平公主被賜死!這便是李隆基的的發家史。


歷史影視講壇


李隆基並不是個草包皇帝,雖然他當朝後期發生了安史之亂,但他所掌握的唐朝也是整個唐朝最昌盛的時候。他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唐隆政變

李隆基是武則天的孫子,從小也比較受武則天喜愛。

武則天死後,傳位給唐中宗李顯,李顯在宮中暴斃。當朝宰相宗楚客夥同太常卿武延秀、司農卿趙履溫、國子祭酒葉靜能以及韋家諸人一同勸說韋后沿用武則天的慣例登基稱帝(都是武則天做的示範)。

當時也有傳言,說唐中宗李顯就是韋后下毒害死。

而此時,韋后扶李重茂登基,改元唐隆,並將領南北衙禁衛軍交與韋家子弟統領,基本上朝廷內外都被她把持了。

眼見又一個武則天要出現了。

這時候相王李旦的三兒子,就是臨淄王李隆基,已經被革去官職。但是李隆基平素裡是李氏子弟裡比較有擔當謀略的一個。

兵部侍郎崔日用,瞭解到韋后和宰相的陰謀之後,怕自己被牽連,於是把消息告訴了李隆基。

李隆基當時就坐不住了,於是聯合太平公主密謀殺掉韋后,奪取政權。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小女兒,看到母親能當皇帝,她其實也躍躍欲試。

雖然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想要殺掉韋后,而韋后一幫人也想除掉他們。而李隆基手裡並沒有多少兵權。

恰逢負責皇家護衛的萬騎軍將領收到韋后集團的欺壓,深有不滿,同時他們對李隆基又敬重有加。於是李隆基授意他們,擇機殺掉韋后。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申時(7月21日),李隆基身穿便服,一馬當先,衝進禁宮,同時羽林軍也倒戈站在了李隆基這邊,於是順利殺掉韋后集團。同時對韋氏一門凡是高過馬鞍的全部殺掉。至此將韋后的勢力全部剷除。

政變之後,李隆基擁立自己的父親,相王為帝。在此之前,相王並不知道此事,事情結束之後才前往告罪。可見李隆基英勇果敢,大有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魄力和膽識。

在此期間,是太平公主逼李重茂退位,李旦登上寶座,是為唐睿宗,改元景雲。

長子辭讓,得當太子

李隆基擁立父親稱帝,同時得到太平公主的協助。

但李隆基是第三子,並非長子。

長子宋王李成器應為太子,但李成器堅決辭讓說:“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平王有功於國,自己決不居平王之上。”

當然,參與消滅韋黨的功臣也多主張立李隆基為太子。睿宗順水推舟,遂立李隆基為太子。至此,李隆基具備了當皇帝的基礎。

先天政變,誅殺太平公主,榮登大寶

太平公主恃著誅殺韋后、擁立睿宗有功,經常干預政事。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幹,妨礙自己參政,總想另易太子。李隆基當然不願任人擺佈,也早就想除掉太平公主。

睿宗最初遇到困難先聽太平公主的意見,再徵求太子的意見。後來,愈來愈傾向太子。李隆基為太子之後與太平公主的矛盾日益加劇。

景雲二年(711年)正月,太平公主竟把宰相邀截到宣政殿光範門內,明目張膽地勸宰相更易太子,遭到宋璟的嚴詞拒絕,才未能得逞。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間的矛盾與鬥爭,愈演愈烈,睿宗對此感到不安。睿宗覺得自己實在是沒有能力處理好妹妹和兒子之間的矛盾。也發現妹妹有武則天的想法,於是不顧大家的反對,毅然把帝位讓給了李隆基,改元先天,自己做了太上皇,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權:朝廷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和軍政大事的決定權。

李旦的讓位加劇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雙方都在積蓄力量,準備除掉對方。

其實,太平公主的實力遠在李隆基之上。太平公主集合了朝廷內外很多力量打算用各種方法直接除掉皇帝李隆基。甚至打算下毒毒死李隆基。

魏知古將之報告李隆基,李隆基與親信討論後,決定先發制人,於是召集弟弟岐王李範、薛王李業及郭元振、龍武將軍王毛仲、殿中少監姜皎、太僕少卿李令問、尚乘奉御王守一(也是玄宗的內兄)、內給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率先採取行動。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命王毛仲武裝家兵三百餘人騎著馬,李隆基親率太僕少卿李令問、王守一,內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親信十多人,先殺左、右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李慈,又擒獲了太平公主的親信散騎常侍賈膺福及中書舍人李猷,接著殺了宰相岑羲、蕭至忠;尚書右僕射竇懷貞亂中自裁而死。太平公主見黨羽被誅殺殆盡,不得不逃入佛寺,三日後返回被捉。

太上皇李旦出面請李隆基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絕,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是為“先天政變”。

自此以後,唐玄宗終於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這一年,李隆基把年號改為開元,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

於是開啟了開元盛世。

靠膽識和實力拼殺出來的千古帝業

武則天之後,綱常崩壞,各種力量蠢蠢欲動,在這樣的環境中,李隆基靠著自己的果敢、英勇先除韋后,後誅太平,算是把各種力量,特別是女權力量壓制住,理順了綱常倫理,算是另外一種意義下的大一統。


這樣的結果也是非常人可及,算是另外一種意義的中興。也是在這開始,李隆基勵精圖治,使唐朝進入一個最鼎盛的時期,長達40年。


瘋哥哥l


李隆基曾是一位英勇威武的勵志青年,但由於他和楊貴妃哀惋動人的愛情故事流傳千載,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一首《長恨歌》有“漢皇重色思傾國”的表達;讓我們感覺到唐玄宗是個荒淫、昏聵、無道 的帝王;其實呢?早期的唐玄宗有上勁心、足智多謀、能力卓越,只是在他把大唐推向開元盛世後,他才開始沉溺女色,怠政、惰政罷了。



神龍政變後,李顯復辟了皇位,由於懦弱無能,朝政大權逐漸落到了皇后韋氏和安樂公主手中,原來帶頭髮動政變的張柬之等五大功臣在韋后及武三思的排擠與詆譭下,被貶官驅逐,太子李重俊因遭受安樂公主的打擊,不甘心被凌辱,起兵誅殺韋后及安樂公主勢力失敗後也死於非命。

韋皇后想效仿自己的婆婆武則天君臨天下,他重用韋氏外戚韋溫等掌握了大權,安樂公主賣官鬻爵的不法行為也越演越烈,還一味請求父皇李顯封她為皇太女,也想過一把女皇的癮。



景龍四年(公元710年),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了李顯,韋皇后加緊了篡位的步伐;一直靜觀時變的李隆基主動聯手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密謀發動政變,誅滅韋氏及其勢力,以維護李唐王室的江山社稷,經過周密計劃,姑侄二人決定先發制人。

這年七月二十一日夜,在玄宗的安排下,心腹葛福順率兵突襲羽林營,誅殺了韋后在軍中的黨羽,策反了羽林軍,並攻入玄德門;李仙鳧亦引兵攻入白獸門,李隆基則 親自引兵進入內宮,守衛內宮的武士紛紛倒戈響應,韋后逃入飛騎營反被斬首,宗楚客、安樂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兒等人也陸續被殺,韋后的殘餘勢力盡皆被消滅,此舉挽救了大唐的江山,史稱“唐隆政變”。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迫使韋后擁立的傀儡皇帝李重茂禪讓,促使李旦復辟了皇位,按照立嫡立長的宗法制度,李旦的長子宋王李成器應為太子,但李成器堅決辭讓,參與消滅韋黨的功臣們也多主張立李隆基為太子;睿宗順水推舟,遂立第三子李隆基為太子;太子之位的得來,完全是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有了崇高的個人威望的結果,他還真不是坐享其成的紈絝子弟。

李旦並無政治理想,而太平公主因擁立睿宗有功,經常干預政事,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後來,當時的七位宰相就有五位出自太平公主的門下,其實際權力甚至超過了皇帝;由於風華正茂的李隆基精明能幹,太平公主覺得這個侄兒在妨礙自己參政,總想通過皇帝另易太子。毫無主見的睿宗最初遇到困難先聽太平公主的意見,再徵求太子的意見;後來,愈來愈傾向太子,這樣姑侄二人的矛盾日益加劇。

景雲二年(711年)二有,太平公主指使一個術士對睿宗說:觀天象,太子應該上位。妄圖促使睿宗廢黜李隆基的太子職位,睿宗是維護李姓宗室的,並沒有中套;景雲三年(712年),李旦不顧妹妹太平公主的感受,毅然把帝位讓給了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這樣,更加劇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二人都在積蓄力量,準備除掉對方。

長袖善舞的太平公主和其黨羽準備以御林軍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起兵奪權;還計劃在李隆基的飲食中下毒,魏知古將此事報告給了李隆基,李隆基與王琚、張說、崔日用討論後,決定率先採取行動。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命王毛仲武裝家兵三百餘人跟進,李隆基親率太僕少卿李令問、王守一、內侍高力士、李守德等親信十多人,把太平公主的勢力消滅殆盡,太平公主不得不逃入佛寺,三日後返回,李隆基拒絕了太上皇李旦為妹妹太平公主的說情,賜死她家於中,是為“先天政變”。

自此,唐玄宗終於掌握了皇帝的權力,這一年,李隆基把年號改為開元,表明了自己要再創大唐的偉業;於是他聯手群臣勵精圖治,開創了足以與李世的貞觀之治相媲美的繁榮局面----開元盛世;縱上可知:唐玄宗李隆基的發家史就是自己腳踏實地,不畏艱險,出生入死的奮鬥史。


希望星晨58298869


  • 李隆基的發家史充滿著血腥!

李隆基,李治與武則天之孫,父李旦,母竇德妃。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後退位為太上皇。78歲崩,葬於泰陵。廟號玄宗,清時,為避諱康熙帝之名玄燁,稱其為唐明皇。

泰陵

李隆基,出生時,父李旦為帝,母為德妃,天潢貴胄。當然比普通人家出身的要進步的快,三歲就封楚王(唐時,一字王多為親王),武則天稱帝后不久,改封臨淄王(降為二字王,郡王)。李隆基任尚輦奉御(相當於孫悟空的弼馬溫,負責掌管皇帝的內外閒廄馬匹)期間,以張柬之為首的朝臣發動神龍政變,殺死了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兄弟,迫使她讓位於中宗。弱冠之年的李隆基目睹了這場政變,從此,“政變”這個詞,深深印在腦袋裡。後,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李隆基稱帝。後,又發動“先天政變”,賜死太平公主。

  • 唐隆政變。710年(唐隆元年)7月21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於帝都長安城共同發起的一場宮廷政變。李隆基以禁軍殺了韋后、安樂公主,以徹底剿滅了韋氏集團告終。這次政變的後果是,即位不足一個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復辟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但太平公主的權勢更加強大。
  • 先天政變。713年(先天二年)7月,太平公主圖謀政變,李隆基與郭先發制人,假傳召見左、右羽林將軍和宰相竇懷貞等人,引五百羽林軍誅之。太平公主見黨羽被誅殺殆盡,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後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請唐玄宗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絕,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李隆基徹底掌控了大唐王朝的最高權力。

李隆基雖貴為皇子,本無緣於帝位。但時勢造英雄,李隆基抓住時機,果斷出擊,終為一代帝王。

綜述,李隆基的發家史:政變

偉大領袖毛主席說:“唐明皇不會做皇帝,前半輩會做,後半輩不會做。”

李隆基帶領大唐開創了“開元盛世”,李隆基又帶領大唐走向了“安史之亂

”。


吳建彬626


如果非要用發家兩個字的話,李隆基的發家史絕對是波瀾壯闊。



大名鼎鼎的唐玄宗,在唐朝歷史上是一位舉足輕重的帝王。無論是他創造的開元盛世,還是他和楊貴妃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以及歷經安史之亂的狼狽,千百年來,都是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孫子,唐睿宗李旦的兒子,公元685年生於東都洛陽。四歲被奶奶過繼給伯父李弘,五歲父親被奶奶廢了皇位。七歲短暫出閣建府之後,又被幽閉宮中十餘年。直到祖母武則天暮年,父親李旦被封為相王,李隆基才如出籠的小鳥,恢復了自由。這時他已經是個16歲的翩翩少年。


李隆基當上了尚輦奉御,其實就是個宮內管馬的官,有點兒類似於齊天大勝的“弼馬溫”。官兒雖然不大,但是李隆基卻有幸目睹了一場政變。以張柬之為首的朝臣發動政變,幹掉了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兄弟,並逼迫武則天讓位給中宗李顯,史稱神龍政變。弱冠之年的李隆基第一次感到奶奶也不是不可戰勝的。重要的是手中的力量和精心的謀劃。這對於以後他的許多行動起到了重要的啟示作用。

唐中宗李顯的皇后韋后和女兒安樂公主都是野心勃勃的傢伙,估計也是受了武則天的影響。她們毒死了唐中宗,希望成為第二個女皇。早就在旁監視許久的李隆基夥同姑姑太平公主一起,殺死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轉而推舉自己的父親李旦繼承皇位,也就是唐睿宗。

父親即位後,李隆基的對手變成了姑姑太平公主。兩人經過了一系列的明爭暗鬥,最終是太平公主敗下陣來,死在了李隆基的手中。公元713年,唐睿宗李旦徹底退居幕後。唐玄宗李隆基完全掌權,他將自己的國號改為開元,預示勵精圖治,再創唐朝輝煌的決心,這一年他才28歲。


此後的20年內,唐玄宗李隆基牢記初衷,兢兢業業,知人善任,賞罰分明。他先後任命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賢臣為相,大力整頓吏治,盡心管理國家,使唐朝逐步擺脫了自己繼位初期的混亂和腐敗,軍事、經濟和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一步步的走向繁榮和強盛。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開元盛世”。


任十三讀史


唐玄宗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他從一個皇子一步步走到登上皇位,並掌握大權非常不容易,他統治了大唐44年,在他執政期間大唐國力達到了頂峰,總的來說唐玄宗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畫像

李隆基危機四伏的皇子生涯

公元685年,李隆基出生於東都洛陽,他的父親李旦在一年前剛被立為皇帝,李旦雖然是皇帝卻沒有聽政的權利,軍政大權被李隆基的祖母武則天掌控著,武則天為了從幕後走到臺前,給自己登基做準備,大肆殘害唐朝宗室成員,很多擁護李氏的大臣也遭到了迫害,慘遭殘殺的唐朝宗室成員達到了數百人,大臣更是無計其數。

兩年後,李隆基作為皇子被封為了楚王,公元689年,武則天下令將李隆基過繼給李弘,一年後李隆基的父親李旦被廢帝,同年武則天登基稱帝,公元691年,李隆基才七歲就被允許出閣(古代皇子出就藩封),但是沒過多久就因為李旦和公卿大臣來往,再度入閣,實際上等於圈禁,這一關就是7年。

武則天畫像

在李隆基入閣期間,李隆基的母親被害死,父親李旦也受到牽連,還好有李旦的妾室豆盧氏和姨媽竇氏照顧,讓李隆基度過了這段艱難的時期,在這期間李隆基還被降為了臨淄王。公元699年,李隆基才再度出閣,他的伯伯唐中宗李顯被立為了太子,公元705年,李隆基親眼見證了神龍政變的發生,武則天傳位給李顯。

唐中宗李顯登基後,李隆基開始在軍隊中發展自己的勢力,唐中宗執政期間,沒能掌握住朝政大權,讓韋皇后和安樂公主逐漸掌控了朝政,最後還毒死了唐中宗,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等人為了不讓政權再次落入異姓人手中,開始謀劃政變,李隆基揹著父親李旦,同太平公主等人發動了政變,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被殺,唐睿宗李旦復位,而李隆基則被立為了太子。

安樂公主畫像

唐玄宗初登大寶,剷除太平公主獨攬朝政

唐睿宗執政時期,因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擁立有功,幾乎所有朝政事務都會和他們一同商議,唐睿宗就剩太平公主一個妹妹了,對她非常寵愛,太平公主權勢日漸鼎盛,甚至風頭一度蓋過了唐睿宗。

最初太平公主並未將李隆基放在眼裡,但是時間一長她就發覺這個侄兒非常的精明能幹,成了妨礙自己掌控權力的一大障礙,而唐睿宗明顯更傾向於李隆基,所以太平公主開始鼓動唐睿宗另立太子,這就激化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矛盾,就私心唐睿宗肯定更偏向自己的兒子,但是他也不想激化雙方的矛盾。

唐睿宗李旦畫像

公元712年,唐睿宗不顧太平公主和朝中大臣的反對,執意退位,傳位給李隆基,但繼續掌控朝政,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了,但是他仍然面對著巨大的威脅,太平公主在唐中宗李顯執政期間就開始培植黨羽,加上兩位皇帝都很寵愛她,朝中不少大臣趨炎附勢,在唐玄宗登基的時候,朝中七位宰相五個是太平公主的門人。

太平公主處處和唐玄宗作對,唐玄宗礙於太上皇李旦沒有直接對太平公主動手,太平公主卻和竇懷貞、岑羲、蕭至忠等大臣開始密謀要推翻唐玄宗的統治,並買通了宮女準備毒殺唐玄宗,唐玄宗得知消息後,把自己的兄弟岐王李範、薛王李業和擁護自己的大臣郭元振、龍武將軍王毛仲等人召來,準備提前下手。

太平公主畫像

公元713年,唐玄宗命部下率先發動了進攻,斬殺了常元楷、李慈等人控制住了軍隊,接著又殺了宰相岑羲、蕭至忠,一場肅清太平公主黨羽的行動開始了,太平公主先躲到了佛寺中,見大勢已去後回到家中,被唐玄宗賜死,太平公主的黨羽,親信被誅殺殆盡。經過這一次政變之後,太上皇李旦正式歸政於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掌權。

唐玄宗掌權後,開始撥亂反正,整頓吏治,先後任用了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名臣為宰相,推動各地恢復生產,朝政風氣逐漸清明,國家運轉回到了正軌,唐玄宗改革軍政,知人善任,唐朝進入了國力最鼎盛的時期。

唐玄宗李隆基畫像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