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的最令你幡然醒悟的是哪一句詩?

小荷才露尖尖角anna


讓我頓感醍醐灌頂,令人幡然醒悟的一句詩當屬唐代詩人顏真卿的《勸學詩》: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喜歡看《中國詩詞大會的》朋友們一定很熟悉這首詩的上半句:“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每每聽到少年團的孩童們齊聲念出這句詩,“少年強則國強”的震撼便油然而生。

這首《勸學詩》淺顯易懂,單看字面意思便可懂得作者的用意。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它是四大古文明裡唯一能夠傳承至今的,可見自古以來“向學、愛學、善學、樂學”精神的重要。唯有勤奮上進、刻苦讀書才能不負光陰、不負韶華。

《勸學詩》告訴我們了一定的道理:

  • 讀書開拓眼界。“書中自有黃金屋”,但凡古今聖賢、名家大家,都會極力推崇讀書的意義。我們在書中領略萬千世界,我們在書中汲取營養能量,人類所有未知的、已知的謎題和解答,都可透過書本來探究。
  • 讀書使人明智。“知識改變命運。”讀書可拓寬思路,讀書可知天下事,只有源源不斷的知識輸入,才能給我們力量去打破命運的枷鎖。我們在書籍中探尋歷史,並在書籍中迎接未來。
  • 讀書令人明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有我們讀過的書都體現在談吐上、智慧中和氣質裡,讀書可讓我們明辨是非、言之有物,讓我們離聖賢更近,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若內心荒涼,書本可填溝壑。若身處蠻荒,書中可看綠洲。這便是男兒三更要讀書的意義所在了。


雪憶柔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花闌珊處。人生之中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在裡面。不論對待什麼事,都要有一種正確的處理方式。對於一些無解難解的事情,換一種方法去找尋,就一定會柳暗花明。


用戶景明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董大俠在江湖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家父去世我一下子就對這首詩領悟了!


拉菲莊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不姓蘇的東坡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書小蠹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一、這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詩句,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遇到了阻礙,都要想想這句詩,會激勵我們鼓起勇氣,克服困難,勇往直前!

二、回顧歷史,毛主席率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經歷了千辛萬苦,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這中間要歷經多少艱難困苦。

三、比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們歷經的困難算什麼?請牢記這句詩,讓我們勇往直前,戰勝新冠病毒疫情!勝利是屬於我們的!




德馨先生


在人生的不同時期,《借我》這首詩都伴隨著我。


初讀這首詩,剛上大學,正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第一次離開父母,離開朋友,離開家,去一個從沒去過的城市,但並不悲傷,只覺得自己終於從溫暖的港灣中抽身,獨立成一個個體。


高考成績普通一本上線,但家鄉可供選擇的學校不少,四十分鐘的車程,便能到“大學城”,那裡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可是,離家太近了。


離家近對18歲來說,就是最大的問題,那意味著週末需要回家,或者爸爸媽媽隨時可以來看我。不,我長大了,我要獨立!


那時候讀到這首詩,便很喜歡其中的“借我執拗如少年,借我後天長成的先天。”


大學四年有很多規劃,我想要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加入“學生會”、和朋友週末去購物、唱K,當然還有談一場純純的戀愛。我要開朗一些,或許學個樂器或者繪畫,小時候沒有堅持學習樂器一直是我的遺憾。這些規劃,在大學四年裡都一一實現了。


但我忘記規劃一件事,我要很努力地學習。



畢業後開始工作,和朋友一起吐槽領導,也隱隱羨慕那些保研的同伴們又得到了什麼出國交流的機會。社會是鋒利的刻刀,它對人的雕琢立竿見影,大家都在不同的環境下逐漸成長,也逐漸漸行漸遠。


這時候便很喜歡其中的“借我變如不曾改變”,總是希望自己不忘初心,“赤子之心”難能可貴,便更希望“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借我溫軟的魯莽和玩笑的莊嚴。”


一方面,希望自己成長,適應環境;另一方面,又希望歲月手下留情,讓我保有一絲天真。


但總有遠方在誘惑,趁著年輕,還有機會的時候,去做一做別的事,體會不一樣的人生,趁著還不知後悔的時候,嘗試那些“最初與最終的不敢”


時光荏苒,在寒冬未到的時候,夏天還會有怎樣的風景?


玩味書史


其實我很少去專門看一首詩或者去了解一個詩人的前世今生的,但是某天在刷網頁突然看到一句詩讓我忍不住想去探究一下一個傳奇詩人的一生。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

其實他的詩可能拿出來一首,好多人都聽過,但是單獨說這個人的名字好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倉央嘉措是一個很有名的人,他生而為神,15歲便認定為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這樣一個僧侶,這樣一個轉世活佛確寫了這麼多情詩,讓我看的時候更是多了一絲好奇。

其實在那個時代,能寫出那麼多情詩,並且流傳出來就夠傳奇得了,但是不光如此,民間還有好多他的傳說,傳說他這個活佛一生放蕩不羈,與佛家流傳的思想格格不入,白天是活佛,而到了晚上便出去私會女子,這樣一個出家人,在當時那樣的封建王朝來說也是膽大妄為了。就這樣他還寫下了一首詩“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的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這完全表現了倉央嘉措自己對於愛情的嚮往生活,其實他的詩完全是在寫他自己的生活,從年少無知到風流瀟灑,再到最後被廢除活佛身份的。很多人讀他的詩只是讀出了其中的美,但是我自己感覺是對自己的悲哀和對當時社會的批判,從年少無知變成活佛,不能接觸女色,但當時年紀小,不接觸就算了,反正還有權利嗎,再到年紀大一點想要擁有一份愛情,但基於自己身份和當時情景只能微服出巡,更是幾次被捉,這就萌發了自己慢慢厭惡自己的身份和當時封建統治的環境,所以就算最後被廢除身份,其實我感覺他內心是高興的也是興奮的,這意味著他自由了,他可以擁有一份自己想要的愛情了,但是在我看來他還是可悲的,他只是解開了自己愛情的枷鎖,但是還是在封建社會的枷鎖下苟活,他以為康熙皇帝廢除他的身份他能有美好的未來,但是為了不讓更多人為他而死,他放棄了,他沒有如行屍走肉一樣活著所以他留下了自己的絕筆詩“白鶴啊,請借我一雙翅膀,我不會遠走高飛,只要到理塘轉轉便回。”

其實總結下來如果說被動入主布達拉宮,是他突破階層的第一次逆襲;那麼主動反抗命運,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出自己的精彩,以愛情和詩歌為自己加冕,則是人生突圍的第二次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