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提到扎伊爾這個國名,我想很多國人都會覺得熟悉,這應該源於其總統蒙博託第五次訪華,與中國建立了非常友好互助的關係。但更進一步,這個國名的建立與消失、其與剛果之間的關係,以及冷戰期間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反共陣營在這片礦產豐富的中部非洲大陸的“逐鹿”,就鮮為人知了,尤其是中國在當時站到了支持扎伊爾的一方。


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 毛澤東主席會見訪華的蒙博託


· 兩個剛果 ·



目前世界上有兩個國家用“剛果”命名,分別是剛果共和國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經常有人會搞混這兩個國家,甚至有人出訪剛果時走錯了目的地。


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 紅色為剛果共和國,藍色為剛果民主共和國


為了區分這兩個國家,國內通常用其首都的第一個字來標註,剛果共和國的首都是布拉柴維爾,稱剛果(布);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首都是金沙薩,稱剛果(金)。這兩個首都中間僅隔著一條剛果河,也是世界上距離最近的兩個首都。


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 一河之隔的兩個首都


不難看出雖然是兩個國家,但一定有其歷史淵源,也不難想到這與西方列強的殖民統治相關。

早在13世紀,剛果河中下游一帶就建立起了強大的剛果王國,到了17世紀,西方殖民者從西部沿海到達這裡,法國人佔領了剛果河西北地區,比利時人佔領了剛果河東部地區作為其國王的“私人采地”,這就形成了法屬剛果與比屬剛果的分裂局面,開啟了剛果的殖民統治時代。


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 比利時殘酷統治下的剛果人民經常因為小錯被砍掉手腳


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非洲掀起了民族獨立運動,1960年6月30日,在奉行反帝反殖民的盧蒙巴的領導下,比屬剛果獨立,建立了剛果民主共和國,當時還沿用以比利時國王命名的首都利奧波德,簡稱剛果(利)。同年8月15日,原法屬剛果也取得獨立,建立了剛果共和國。


· 暴君蒙博託 ·



20世紀的非洲有三大“暴君”,一是烏干達的前總統阿明,二是中非皇帝博薩卡,這二者甚至以吃人肉著稱,第三個就是前扎伊爾的總統蒙博託,雖然他不吃人肉,但獨裁統治期間也是殺人如麻。


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 非洲三大暴君:阿明、博薩卡與蒙博託


建立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民族英雄盧蒙巴因為反帝主張,僅在建國後次年即被美國CIA策劃的政變顛覆,本人也慘遭殺害。領導政變的正是時任剛果國民軍總參謀長的蒙博託。


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 剛果民主共和國第一任總理盧蒙巴


在美國的支持下1965年蒙博託發動第二次政變成功當上了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殘暴的蒙博託一上臺就殺掉了5萬餘反對者。

1965年蒙博託將首都利奧波德改為金沙薩,是為剛果(金),1971年修改國名為扎伊爾共和國,改剛果河為扎伊爾河。


· 五次訪華 ·



親美的蒙博託自然是中國所反對的,從其上臺開始中國就大罵其“美帝走狗 ”,但“走狗”很是審時度勢,1973年1月即進行了第一次訪華,會見了毛澤東主席。


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 訪華的蒙博託為毛澤東主席講解扎伊爾


首次會見,毛主席非常坦率:“你到中國來比哪一個都快,說來就來啦,盧蒙巴他沒有來”,蒙博託應答:“對,他沒有來得及”。毛主席直言:“我們是支持他的。我們還支持基贊加、繆塞爾,就是不支持你。我們給他們錢和武器,他們就是不會打,打不贏啊!那我有啥辦法啊”。

蒙博託驚訝於毛澤東主席的坦誠,同時也感到十分欽佩:“過去使我們分裂的事情一筆勾銷”。主席又說:“現在兩國合作了,你講和平共處,我沒法子反對了”,說到這裡主賓都笑了,就這樣扎伊爾的蒙博託成為了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 蒙博託登長城遊覽


次年年底,蒙博託第二次訪華,剛過了81歲生日的毛澤東主席在長沙會見了他。此後的1980年、1982年和1994年蒙博託再次訪華,累計共五次。


· 資源與利益 ·



當時扎伊爾是世界上鈷的主要出口國,佔到了全球的60%,此外,扎伊爾的工業鑽石與銅的出口量也佔到了世界的33%與7%。

這些礦產資源多半都來自於其南部的一個與安哥拉接壤的大省,名叫沙巴。沙巴省的銅、金剛石、鍺、鈷、鈾等礦儲量都居世界前列,其首府科盧韋齊更是礦業重鎮。


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 綠色部分為原扎伊爾沙巴省


扎伊爾豐富的礦產資源自然也成為了西方各國投資的熱點,當時比利時在扎伊爾的投資金額在7.5億至10億美元,其次是美國投資了約2億美元,法國約2000萬美元。在1975年扎伊爾還和法國簽訂了價值5億美元的電信合同。


· 兩次沙巴戰爭 ·



1977年3月8日剛果國家解放陣線(FNLC)約2000名參與過剛果危機與安哥拉獨立戰爭的加丹加剛果士兵從安哥拉越過邊界進入沙巴省。隊伍獲得了當地人的同情,很快就行進到了科盧韋齊。


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 FNLC 行軍路線


蒙博託指責安哥拉、蘇聯、東德及古巴資助叛亂分子,此時西方集團與中國也發出援助,支持蒙博託。比利時提供了武器但拒絕提供軍事協助,法國提供武器與彈藥,美國向扎伊爾運送物資但拒絕給予武器及派遣部隊,且卡特總統堅稱沒有證據表明古巴參與其中。


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 沙巴戰爭雙方參與國


扎伊爾的武裝部隊(FAZ)採取的行動多半無效,第一個與叛軍接觸的11旅是新訓練的,很快就崩潰了。很多扎伊爾士兵不願意作戰,有些因為沒有拿到報酬,有些人開始叛逃,更有甚者通過傷害自己來逃避戰爭。而另一方國家解放陣線所希望的人民起義也沒有實現,人們因為害怕暴力而躲在家中。


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 蒙博託在沙巴戰爭中指揮軍隊


到了4月7日,一個由法國、摩洛哥、埃及、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國家參與組成的叫做“狩獵俱樂部”(Safari Club)的國際秘密組織,宣佈由摩洛哥派遣軍隊支持扎伊爾,由法國將軍隊運送至戰區。

在親政府聯盟的干預下,扎伊爾軍隊最終取得了勝利,5月26日宣告戰爭結束,此被視為第一次沙巴戰爭。


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 扎伊爾軍隊與來自摩洛哥的軍事顧問


次年5月11日,剛果民族解放陣線捲土重來,6500名民兵從安哥拉越過邊界,衝突再次爆發,叛軍快速佔領了沙巴首府科盧韋齊,並在科盧韋齊殺害了80名歐洲平民和200名非洲本地人。蒙博託再次呼籲外國援助,此次美國與法國均派出了空軍部隊,聯合擊敗了叛軍,並將2250名歐洲公民空運到了比利時,這也是美、法兩國在越戰後第一次軍事合作,這就是歷時不到一個月,以科盧韋齊戰鬥為主的第二次沙巴戰爭。


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 參加科盧韋齊戰鬥的法國軍團


兩次沙巴戰爭雖然規模不大,但在扎伊爾短暫的歷史中十分重要,而且它也是冷戰狀態下世界上兩大對抗力量的一次較量。扎伊爾政府也為兩次沙巴戰爭設立了“沙巴行動紀念章”、“軍事十字獎章”、“勇敢十字獎章”,以及“軍事功績獎章”,用於表彰參與兩次沙巴戰爭的本國與盟國軍人。


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 從左至右依次為:扎伊爾沙巴行動紀念章、軍事十字獎章、勇敢十字獎章、軍事功績獎章、剛果軍事功績獎章


從獎章的設計上一眼就能看出兼具了法國與比利時軍事獎章的特點與元素,比如馬耳他十字的形狀、綬帶上棕櫚葉片代表授予外國軍人、綬帶上的倒三角代表一級等等。當然也有代表扎伊爾的元素,比如十字獎章正中均使用象徵扎伊爾豐富野生動物資源的,同時也是用在其國徽中的豹頭圖案。

此外,在沙巴行動紀念章的正面記錄了發生戰鬥的全部十個地點。


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 消失的國度 ·



蒙博託執政期間大搞個人崇拜,自詡了“國家之父”、“超級戰士”等一大堆稱號,自己和親朋好友大肆斂財,到1980年代蒙博託的個人資產就超過了50億美元。上行下效,整個政府貪腐十分嚴重,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逐鹿“扎伊爾”——消失的國度

· “城頭變換大王旗”


1997年5月17日,當年追隨剛果獨立鬥爭民族英雄盧蒙巴的卡比拉,在烏干達、盧旺達的支持下推翻了蒙博託,並將國名從“扎伊爾”改回了“剛果民主共和國”,宣告了這個存在僅僅26年的國名的消亡。三個多月後的9月7日,流亡的蒙博託客死摩洛哥,再次印證了“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一普遍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