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牧青:丁公陶文刻畫似否需要重新檢定呵?


楊牧青:丁公陶文刻畫似否需要重新檢定呵?


楊牧青:丁公陶文刻畫似否需要重新檢定呵?


楊牧青:丁公陶文刻畫似否需要重新檢定呵?

楊牧青:丁公陶文刻畫似否需要重新檢定呵?

丁公陶文是後人刻的吧(當時的考古人員)?需要對其刻畫線做重新檢定呵!左起一行第一字是“君”、二行第一個字是“進”、第二字龜蛇狀、四行第第一字有甲骨文影子影響、第二字是“東”吧……,細觀線條寫劃的是那麼嫻熟,古人能會這樣寫嗎?!看當時文字專家的解讀讓人想笑也不笑出聲來,考古為了結題,沒有文字那怎麼能成為文明呵,於是乎可能就大膽XX了!!一一楊牧青隨記

附小資料

丁公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距今5500年至2000年前後。1991年山東大學考古系在丁公遺址發現的龍山文化城址及如圖刻字陶片,入選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丁公龍山文化城址保存較好,略呈長方形,面積約11萬平方米。城牆外有城壕環繞,寬約30-40米,底部最深處距城內地面的深度超過3米,其防禦功能十分明顯,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戰爭頻仍的社會狀況。


丁公陶文是我國發現最早的成句文字,一經出土即引起學術界及社會公眾的強烈反響和廣泛關注。


諸多學者從形體結構、刻寫特點、章法佈局、語法等方面進行了考察研究。著名考古學家嚴文明先生認為其“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早期文字”;著名古文字學家裘錫圭先生認為根據現有資料尚無法判斷其與甲骨文的關係,大概是“一種走入歧途的原始文字”;著名古文字學家高明先生也認為“是已被人們淘汰了的古文字”;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先生則認為,有幾個文字可以看出是象形的,如右數第三行第二個字一筆連書,可視為左手的“ナ”字,第一行第二字可視為從“右”的持一石斧形物,或即“父”字;古文字學者馮時先生認為,丁公陶文與古彝文有密切關係,並依據古彝文對其進行了全文釋讀,認為性質為卜辭,用於招祖護佑、驅邪求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