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限薪、陰陽合同等行業議題大調查:58.3%投資機構不懼寒冬


造假、限薪、陰陽合同等行業議題大調查:58.3%投資機構不懼寒冬

寒冬、稅收、陰陽合同...這些都是2018年乃至當下電視劇產業最熱的議題。

市場環境、相關政策越發趨嚴,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影視出品、製作公司。他們對這些熱點議題有著怎樣的意見和觀點?經歷了資本退潮、嚴控明星天價片酬、打擊收視率造假後,整個行業有了怎樣變化?

近期由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綜藝報等單位出品的《中國電視劇(2018)產業調查報告》或許能夠找到答案。

造假、限薪、陰陽合同等行業議題大調查:58.3%投資機構不懼寒冬


寒冬之下不開工?58.3%的投資機構:具體項目具體分析

平臺吸納力有限,通過審批發行的作品下降明顯,新劇上市數量減少;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這是2018年電視劇市場的整體狀況。

《報告》顯示,2018年的電視端爆款劇缺失,央衛視 2018 年播出的電視劇收視率均未超過 2%,八成以上的電視劇收視率不足 0.5%;頭部劇集網絡點擊量下降明顯,全年破百億點擊量劇集僅 4 部。

造假、限薪、陰陽合同等行業議題大調查:58.3%投資機構不懼寒冬


對於目前電視劇行業的整體情況,《報告》中,來自100 家機構共120 位業界人士的問卷調查顯示:

有44.2%的人認為大量企業的運營面臨嚴峻挑戰,從業者的觀望和憂慮情緒仍在延續中;

30.8%的人認為稅務等整改行動的“硬著陸”將重擊行業整體發展;

26.7% 的人表示真正的行業困難期剛剛開始。



造假、限薪、陰陽合同等行業議題大調查:58.3%投資機構不懼寒冬


不過面對去年屢屢被提及的寒冬論,絕大多數機構並未因此“知難而退”。

有58.3%的投資公司認為具體項目具體分析,不會刻意採取保守或激進的做法;

11.7%的公司甚至主張“當下正是低成本參與好項目的機會,將積極擴張。”

18.3%的公司則表示“新項目僅考慮安全性較高的,高收益不作為主要訴求。”


“明星限薪”有何成效,49.2%受訪者暫未看到實際案例

明星高片酬,收視造假、劇集註水,這些都是多年困擾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癥結。

2018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以及優愛騰也針對行業頑疾在各方面做了很多嘗試。


造假、限薪、陰陽合同等行業議題大調查:58.3%投資機構不懼寒冬



11月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通知》,要求嚴格控制演員片酬、嚴厲打擊收視率造假行為等。

造假、限薪、陰陽合同等行業議題大調查:58.3%投資機構不懼寒冬


對於“明星限薪令”的成效,49.2%的人表示“暫未看到實際案例,但確實有不少項目和明星都在觀望並考慮薪酬。”

33.3%的人認為頭部明星依舊搶手,稅前5000萬不可能簽下來。

只有20%的人認為很多普通明星已開始主動降價,製片方議價能力明顯增強。

造假、限薪、陰陽合同等行業議題大調查:58.3%投資機構不懼寒冬


此外,由天價片酬牽扯到“陰陽合同”,63.3%的人表示簡單的強化監管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造假、限薪、陰陽合同等行業議題大調查:58.3%投資機構不懼寒冬


對於屢次被點名的收視造假問題,去年12月,由總局委託廣播電視規劃院,基於自主技術建設的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正式開通試運行,不同於傳統的在樣本戶基礎上的收視率統計方式,新系統基於大數據、雲計算技術,有望從根本上治理收視率造假問題。

但據問卷調查顯示,有53.3%的人認為總局大數據評價從試行到完善,一兩年內很難見效;

48.3%的人認為業界仍未找到有效的治理手段;

35%的人認為總局大數據系統會直接衝擊現相關機構利益,獲將滋生新的問題;

只有23.3%的人持樂觀態度。

除了上述頑疾,《報告》指出,隨意抬價、惡意競爭,諸有此類的事情在行業裡層出不窮,忘掉初心、粗製濫造比比皆是。

尤小剛會長認為,2019年應是“內容年”和“質量年”。隨著產業的發展,市場生態中的關係不再是平臺的壟斷,也不會是製作的壟斷,一定是一種分賬制度。分賬制度會很快普及起來。這時候要求的就是你的作品,作品站得住就能賺錢。

(資料來源:《中國電視劇(2018)產業調查報告》)


副主編 / 金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