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有机会转事业编制吗?

用户68549302246


“小良观点”:关于单位如何使用劳务派遣工,在《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中有着明确的定义。劳务派遣是有机会转成事业编制的。但请注意,确实是有机会。这个机会有多大?切实的来说吧,对于需要转正的那些人来说,这个机会几乎约等于没有。不用说转正事业编制了,就是国企中的劳务派遣转正都千难万难!不亚于西天取经,如果您把人生赌在转正事业编制上,注定是一条伤不起的道路。

一、法律中对劳务派遣的规定

(1)规定的使用劳务派遣的岗位: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

法律依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二章用工范围和用工比例第三条用工单位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使用被派遣劳动者。

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岗位;

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

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2)规定了使用劳务派遣岗位的数量

第四条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

二、劳务派遣的本质:没钱没地位

法定没地位:从法律中给定的明确定义来说,我们就能看出劳务派遣工在单位的工作内容,都不是核心岗位,都是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岗位。注意,这里是国家法律给定的定位,实际中,也许有一定出入,但是,在法律的引导下,劳务派遣就是从属定位。这是不争的事实。

实际没钱没地位:除了这些,劳务派遣的员工其实和事业单位是没有多少劳务关系的。劳务派遣工的所属公司是劳务派遣公司,事业单位为什么不直接招聘而是使用劳务派遣,为了省钱。用完就走,不用负担终身。劳务派遣公司怎么赚钱?当然是赚个抽成,向事业单位一个人要5000,发到派遣工头上,可能只有3000。这样层层结算下来,派遣工和正式工的收入就会体现出来。同工同酬没为题,绩效不同呀,有些单位还有保密费,技术费等变相给正式工的钱,没办法,人家才是正经的自己人,派遣工只是劳务公司的人。

三、约等于没有的机会

说劳务派遣没有机会转正,那是不对的,肯定有人成功上岸。但是,我们来看看这些约等于没有的机会,对了,提一下,转正的意思就是不用考试直接内部选拔上。你要说考上你当我没说。

(1)军队系:退役军人或者随军家属或烈士子女

首先、转业军人其实是目前事业单位直招的很大一部分,没办法,毕竟当兵十来年,国家肯定是要安置的

其次、随军家属也是有机会进入事业单位的。军队的事小良不多说,拥军拥属。

最后、烈士子女国家肯定是会找过的,毕竟是英雄的孩子,值得国家付出。

然而,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和没有一样。不是一条有参考意义的道路。

(2)重大社会贡献者

社会的重大贡献者,是有机会进入事业单位的。比如,小良这里有位80后小伙,在三农领域特别突出,自己搞农业现代化流水线,已经合作到联合国了。各种省市领导来参观学习,后来,直接录取事业单位了,没办法,名气都传出世界了。

再比如,像拿过奖的退役运动员,见义勇为的英雄,等等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公民,还是会被吸收进入各种国字号单位的。

怎么说呢,你要是做到这个份上,去不去事业单位也不是那么重要了不是?

(3)高级人才

高级人才,比如博士,海龟,技术专家等等,在某一领域有权威的技术性人才,事业单位也是可以按照地方政策进行直招。

结语

看到这里,相信您已经基本明白,劳务派遣是个坑了。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政策和转正上,不如好好学习学习,正儿八经的参加考试,这是最快捷,最直接的道路。,如果您还在劳务派遣的坑中挣扎,小良劝您早点打算吧!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美好生活靠自己是可以实现的!


良之才


劳务派遣直接转事业编制,也就是编外人员直接转为编内,这种事情当然是有可能的,而且是有例子的!

在这次疫情中,据小雷所知已经有3名编外医护人员直接聘用为编内人员。

2月19日,梅州网发布报道“大埔两“逆行者”直接考察入编 ”,梅州市大埔县委编委会研究决定,对赖燕萍、邹益香等两名医务人员以直接考察方式,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2月底,莆田市城厢区人社局发布公告,经区委会议研究后,同意将城厢区医院编外职工王淑清录用为城厢区医院正式在编干部。

所以说,编外人员是有机会转为编内人员的,不过这种事情非常困难。这次的3名医护人员,首先是遇到了这次可怕的疫情,然后冒着生命危险,才换来了这样的转正机会。

而对于大多数派遣人员来说,想要直接转正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国目前对于体制内编制的管控是非常严格的,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人员,“逢进必考”是基本原则,大家都在盯着。

除非能够有非常特殊的贡献,比如像这次疫情中的“逆行者”,而即便是这些“逆行者”,目前看来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转正的。

所以对于劳务派遣人员来说,想要转正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还是去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考试,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来实现人生的转变。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用简单的回答让您了解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下方评论留言探讨!

流雷电


【小v的观点】没机会,没机会,没机会。

不要想着由“劳务派遣”转“正式编制”了。

小v我已经用5年多的时间,青春实践过这个问题了。

所以我可以在这里很付责任地告诉你,“没有机会转编制”

经验分享:

第一次合同,我签了2年。第二次,我签了3年。第三次签合同时候,我要求直接和单位签约,但他们不愿意。

为什么?

1.单位跟你签劳务,只想节省他自己的用工成本,不会从你的利益出发的。

如果他们跟你签了“正式编制”的话,单位需要支出的成本要增加一截。首先五险一金要给你按正规比例买足够。

各种福利要按“正式工”给你。

如果找劳务公司和你签约,五险一金的购买基数可以调低。可省钱,可省钱。

2 签劳务派遣合同,他们可省心省力

如果真的有劳动纠纷,都是你跟劳务派遣公司的事情,与单位无关。毕竟谁会喜欢有麻烦呢,这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手法。

建议和感想

1.你想要稳定工作吗?“稳定”不是看你进了多大的机构,而是看你有多大的本事。所以在工作之余,要好好利用时间,提升自己的技能。

2.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工资真心不高,建议不要只拿死工资,做做副业,例如,自媒体。理理财,给自己增加一些额外收入。

3 没有人会为你的利益着想,除了你自己,所以每天吃好睡好,保持良好心态,每天都要爱自己。

4.思考一下你想要的是什么生活?这是这个对自己灵魂最真实的拷问,

只签劳务派遣并不是“失败者”。我在第三次签劳务合同的时候(3年合同),我签了,可没干几个月后,我辞职了,因为清楚知道,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现在,我是一个全职的自媒体人。一切从零开始,但,我觉得,我终于找到我想要的生活了。属于我的人生,现在才开始。

每天不用早起挤公交,不用烦恼晚高峰。不用上下班打卡。

但,我可以每天在平台上,和大家分享我的生活点滴,我的想法,心情。我觉得我可以帮到更多人。活得更价值和意义。

希望你也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是小v,欢迎关注我:小v生活日记


小V生活日记


有这种可能性,但是比较难。

劳务派遣职工一般指的是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他们有政府或者单位指定的劳务派遣公司挂靠劳动关系,给职工缴纳五险或者五险一金。

劳务派遣职工的各种工资待遇跟在编职工差距很大。毕竟编制人员是有国家设定编制,专门有财政保障待遇的。而编外人员,是政府为了弥补工作人员的不足,专门找的编外辅助人员。绝大多数地方的备案辅助人员都没有行政执法权,只能参加一些临时性、窗口性、非保密的岗位工作。表现的再优秀,一般也很难得到对应的奖金奖励。确实有一部分优秀的编外人员能够晋升为部门负责人,但是仍然名不正言不顺的,如果是有编制的岗位,编办肯定会任命对应的编制人员。也就相当于鹊巢鸠占,混编混岗使用了,反正属于违规行为。

编外人员可不可以直接转为事业编?

目前,在辅警的工作岗位中确实有一定的照顾制度。比如新疆地方性公安局招聘,一年期满考察符合条件直接转入事业编制。泸州市政府推行“事业编制辅警”政策,将地方闲置事业编制调剂到公安机关使用,编制多达430多个。辽宁辅警体制改革,在职工作满3年,表现优异的,即可报考转事业编制,计划编制1300余个。北京获得个人二等功可以转为事业编文职,荣获个人一等功可以转为公务员警员。

总体来看,想进入编制还是是逢进必考的。对于年轻人还是建议好好学习,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才能有更多的工作选择。



  


暖心人社


答案很明确:没有。

1.劳务派遣是什么工作性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明白劳务派遣的工作性质是什么?劳务派遣工作人员实际上是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合同,准确的说他们是劳务派遣公司的工作人员,只不过他们的工作地点是在雇佣他们的机关事业单位,实际上,他们与机关事业单位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单位也有一些劳务派遣工作人员,他们的工资都不是我们单位发,而且单位发放的各种福利他们也享受不到,所以说,他们只是在我们单位上班而已,与单位并没有什么关系。

2.怎么才能成为正式的事业编制?

劳务派遣工作人员要想成为正式的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通过考试,因为是机关事业单位,都是凡进必考,任何人都必须要遵循这一个原则,否则的话就是违规的行为。

3.给劳务派遣工作人员的建议。

劳务派遣并不适合长期干,一方面是因为工资太低,另一方面是因为从长远来看,没有太好的保障。

建议可以利用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业余时间,抓紧时间学习公务员或者事业编考试的内容,也可以把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经历当成自己面试时候的一个优势,因为你已经熟悉了机关事业单位的一些工作状态,到时候就能够更加从容的去应对一些问题。

总之,劳务派遣不可能直接转成事业编,要想成为正式的事业编工作人员,必须要经过考试才行。

欢迎从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

作者:体制内公开课,用工匠精神专注分享体制内生存底层套路。


体制内公开课


事业单位10年人事工作经验,可以负责的告诉你,想进体制内,基本没戏。虽然国家早几年就已经提出同工同酬,但是基本上没有几个单位能做到;有个别单位经济效益好,可以勉强达到同工同酬,还有个别单位效益特别好(这种是干的多得的多),编外人员甚至可以超过体制内人员的待遇。想进入体制内,主要有第一,公考,第二,直招(情况还可以分),第三,军转安置。当然其他地方政策可能有特殊。


Requiem749


当年在某国企啤酒厂,新任厂长上任后制定了一条新政策,劳务派遣工在厂里工作满7年,获得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就可以转为啤酒厂正式工,当年就有两个劳务派遣工符合条件转正了,还有六七个拿到厂劳模但工作年限差一两年的派遣工看了那叫一个羡慕,工作上跟打了鸡血似的,干劲十足,结果第二年厂长调走了,新来的厂长当即把这条政策废除了,后来才知道,那两个转正的派遣工,一个是时任厂长的外甥,一个是公司副总裁的表弟,政策就是为他俩制定的,


天道酬勤36


没有!没有!没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机关事业单位现在逢进必考,这是基本“红线”,谁也无法逾越。除非是政策性安置人员才可能免考进事业单位,也就那么几个群体:一是退役军人;二是知名或取得重大成绩的退役运动员;三是随军家属;四是烈士家属。除此之外,以人才引进方式进入事业单位的,比如中高级职称、博士、拔尖人才、前沿科级人员等,也可面试进入。这是通过特殊渠道可以免考进入事业单位的,除了这些人,其他人员进入事业单位必须参加考试,至少要通过直接面试考核。

劳务派遣人员属于临时工性质,人事关系不在用人单位,而是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合同,由劳务中介发放工资待遇,进行人员管理,除了人在用人单位工作外,其他各方面都与用人单位没有直接关系,根本不可能转正入编,更无法提拔晋升。如果不参加考试,大概率是一辈子劳务派遣干到头,毫无前途可言。

由于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普遍比较低,没钱途,也没前途,长远来看并不适合久干。如果喜欢体制,建议趁早考个编制。


80后小公


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劳务派遣是不是有机会转成事业编制,如果说是没有特殊原因直接转的话,基本是不可能的。

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工作人员到一个单位进行工作,而事业编制一般都是毕业分配或者考试而拥有的。要想从劳务派遣身份转为事业编制,找关系或者是直接转,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比如说在司法机关也就是检察院和法院,有的地区有不少文员在工作,他们就是劳务派遣公司派遣过去的,他们是跟劳务公司签订合同,而不是跟用人单位,也就是法院和检察院签订合同,他们是没有机会直接转为检察院和法院的正式员工的,也没有机会直接拥有检察院和法院的编制。所以说要想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直接转为事业编制,基本是不可能的。除非说是你做出了特别特别重大的贡献,政府为了表彰你,才有可能在政策上为你开一个口子,给你一个事业编制的身份。

如果你真的这么看重事业编制身份的话,建议你可以参加事业编制考试。国家和每个地区一般每年都会进行一次到多次的事业编制考试,比如说教师招考,医生招考,这些都是事业编制。你可以一边工作,也就是从事劳务派遣工作,一边积极准备考试。事业编制考试一般都要求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有很多岗位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对专业也有一定的要求,还有的需要资格证,比如参加教师招考,需要有教师资格证,如果你真的想走考试这条路的话,一定要提前做好谋划,看看自己是不是符合条件。如果自身条件有所缺失的话,可以进行在职教育,努力使自己符合招考条件。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祝你早日拥有事业编制身份。


职场报道


没有机会。劳务派遣的工作一般是辅助性的,临时性的,一般情况,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招纳相应数量的人员。劳务人员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相应的合同,系合同制员工,有活就干,没有活就解除合同,非行政编制,所以也就没有机会转事业编制。

因劳务派遣的全部是合同工,用人单位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通过派遣公司雇佣人员,到用人单位进行相应的工作。对于这些被派遣到用人单位的人来讲,他们和用人单位之间其实是没有雇佣关系的。

他们的报酬也是由劳务派遣公司发放的,如果遇到一些工作问题,或者工资问题,也只能和派遣公司进行沟通。所以,经常会出现派遣人员在用人单位干了很多年,工资却很低,因为没有正式编制,很多年来工资增长速度非常慢。

现在要获得编制,要么通过考录取得,要么是部队转业安置,要么就是有特殊贡献或巨大贡献特招进入。事业编制也就是事业单位,因此报考要求与报考事业单位是一致的,基本要求如下: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品行良好;

3、具有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或技能;

4、具有与工作要求相适应的身体条件;

5、符合回避的有关规定;

6、某些职位规定了户籍的要求;

7、满足招聘职位规定的其他要求。

此外,具体职位对应具体的要求,需要仔细查看职位要求。

所以,要想获得事业编制,目前最靠谱的方式还是考试,唯有好好努力通过考试,才能进入事业编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