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條約》簽訂後的紫禁城:城牆內長滿雜草,不復往日威嚴

《辛丑條約》(Final Protoco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turbances of 1900),亦稱“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是中國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鴻章與英、美、俄、法、德、意、日、奧、比、西、荷十一國外交代表,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於光緒二十七年(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辛丑條約》簽訂後的紫禁城:城牆內長滿雜草,不復往日威嚴

1900年8月15日,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等人倉皇西逃,八國聯軍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北京城。此後,隨著李鴻章等人與列強的多次談判,最終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一組老照片反映的是《辛丑條約》簽訂後的紫禁城,由日本人拍攝。照片中的紫禁城雜草叢生,皇家的威嚴蕩然無存。圖:太和殿前的御路。

《辛丑條約》簽訂後的紫禁城:城牆內長滿雜草,不復往日威嚴

圖:翊坤宮。翊坤宮是紫禁城內廷西六宮之一,為明清兩朝後妃居住地。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為黑白照,但屋內擺設錯落有序,而且擺件都非常精緻。

《辛丑條約》簽訂後的紫禁城:城牆內長滿雜草,不復往日威嚴

圖:交泰殿裡皇帝的寶座,匾額“無為”。仔細看匾額題詞,可以得到如下信息:匾額的右上方寫著“聖祖御書”;左下方寫著“乾隆六十二年丁巳御筆恭摹”。也就是說,匾額“無為”兩字,是乾隆恭摹他聖祖的御書,而不是康熙的真跡。

《辛丑條約》簽訂後的紫禁城:城牆內長滿雜草,不復往日威嚴

圖:乾清宮裡的皇帝寶座。乾清宮位於乾清門內,“乾”象徵著“天”,“清”意味著“透徹”,寓意著國家安定,皇帝勤勉廉政。

《辛丑條約》簽訂後的紫禁城:城牆內長滿雜草,不復往日威嚴

圖:中正殿,是清朝的佛堂,為清朝宮廷藏傳佛教活動的中心。


《辛丑條約》簽訂後的紫禁城:城牆內長滿雜草,不復往日威嚴

圖:養心殿裡的龍床。養心殿位於乾清宮西側,滿清入關後,先後有8位皇帝居住在這裡。影視劇中皇帝的龍床很寬大,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由於北京城天氣寒冷,為保暖,皇帝的臥室一般面積都很小,這意味著龍床也很小。

《辛丑條約》簽訂後的紫禁城:城牆內長滿雜草,不復往日威嚴

一名太監在太和殿裡,這是他抱著巨大柱子的場景。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太和殿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撐其全部重量,其中頂梁大柱最粗最高,明朝時為四川深山的楠木,清朝重修時為東北深山裡的松木。

《辛丑條約》簽訂後的紫禁城:城牆內長滿雜草,不復往日威嚴

圖:中和殿。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之一,位於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整座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為3間,四面出廊,金磚鋪地。可以看出此時的中和殿荒涼不堪,殿前地面更是雜草叢生。

《辛丑條約》簽訂後的紫禁城:城牆內長滿雜草,不復往日威嚴

圖:一名太監站在大殿前的漢白玉石階上,石階也是雜草叢生。



說明 |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仍歸原創者,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創者聯繫我們刪除,非常感謝原創者帶給我們的閱讀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