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扇子是這樣演變的,你瞭解中國傳統的扇子文化嗎

夏季到來,必備的一個應季物品是什麼呢?扇子當然少不了!

而關於扇子,它的起源由來已久了。中國傳統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集成部分,它與竹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有著密切關係。中國曆來有“制扇王國”之稱,扇子的種類包括羽毛扇、蒲扇、團扇、摺扇、檀香扇、絹宮扇等等。

中華上下五千年,扇子是這樣演變的,你瞭解中國傳統的扇子文化嗎

中國傳統的扇文化起源於遠古時代,在炎炎的夏日,我們的祖先將獵取的植物葉或者獸類的羽毛進行加工,用來擋住太陽產生風,所以,扇子也有“障日”之稱,這便是扇子的初源。

扇子最早稱“翣”,起初的功能並不是用來納涼的,而是統治階級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與特權的儀仗扇,所以呢,扇子也多出現於皇宮中,所以又叫宮扇。到了隋唐以後,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那個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歡把玩扇子,把扇子當作是文雅之物,一些詩人詞人,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所以,出現和扇子有關的大量的詩詞。到了清代,不僅是文人墨客,就連入仕途的官員、甚至賬房先生、社會底層的各色人等也都喜歡拿扇子“凹造型”,來彰顯自己的品味。扇子精湛的技藝從明代開始傳入歐洲,然後風行世界。

中華上下五千年,扇子是這樣演變的,你瞭解中國傳統的扇子文化嗎

扇子最初稱為“五明扇”,據傳是虞舜所制。晉代崔豹的《古今注·輿服》記:“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堯禪,廣開視聽,求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秦,漢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晉非乘輿(皇帝)不得用。”意思是說舜為了招納賢才,製作五明扇。但到了魏晉之時竟成為皇帝的專用。殷周時期,有一種“翟扇”,是用野雞尾羽做的,所以也有“羽扇”一說。

中國古代的扇子有很多種,但是被藏家真正所垂青的,只有摺扇和團扇兩種。

團扇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最早出現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製成,稱為“障扇”。有很多古詩詞中都有過團扇的描繪:如王昌齡《長信愁》詩“奉帚平明秋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中國團扇一般在扇面畫上仕女圖,在唐代時多為女性隨身佩戴。後來,團扇傳入日本,最初也是宮廷貴族使用團扇,慢慢地才允許一般老百姓使用。

中華上下五千年,扇子是這樣演變的,你瞭解中國傳統的扇子文化嗎

在扇面上題詩作畫第一次出現於三國,據記載,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有曹孟德的主簿楊修與魏太祖“畫扇誤點成蠅”的故事,

團扇的形狀也有好幾種,最常見的是圓形團扇,也有花瓣形團扇、長方形團扇、芭蕉式團扇、橢圓形團扇等等。

中華上下五千年,扇子是這樣演變的,你瞭解中國傳統的扇子文化嗎

中華上下五千年,扇子是這樣演變的,你瞭解中國傳統的扇子文化嗎

摺扇最早出現於中國南北朝時代,摺扇又叫“聚頭扇”“撒扇”或“聚骨扇”,扇骨有用牛角、象牙、翡翠、湘妃竹、檀香木等材料製成,扇骨也有七、九、十二、十四、十六等。

中華上下五千年,扇子是這樣演變的,你瞭解中國傳統的扇子文化嗎

扇面入字入畫,讓人賞心悅目,給人美的感受。老舍就十分熱衷於收藏書畫扇,有數百把之多。當然,只有名家書畫才具有收藏價值,價位很高。

中華上下五千年,扇子是這樣演變的,你瞭解中國傳統的扇子文化嗎

中華上下五千年,扇子是這樣演變的,你瞭解中國傳統的扇子文化嗎

發展至今,團扇依舊活躍在市面上,相比於古代而言,現代的扇子加入了更多的創意或者工藝,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也保留著古人的雅緻,二者結合,相得益彰。

說了這麼多扇子,夏季到來時,你會入手一把喜歡的古風扇子嗎?

在夏季到來的時候,時光君特意製作了一把古典團扇,特意選取夏季場景,帶你感受最涼爽的夏季。

中華上下五千年,扇子是這樣演變的,你瞭解中國傳統的扇子文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