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伊朗君王譜」薩珊王朝(五):阿爾達希爾一世


「古伊朗君王譜」薩珊王朝(五):阿爾達希爾一世

薩珊王朝(五):阿爾達希爾一世

7.阿爾達希爾一世

阿爾達希爾一世(Ardashir I,?—約240年),或名阿塔澤克西斯(Artaxerxes)伊朗薩珊王朝的創建者,第一位“眾王之王”(約226年—約240年在位)。

阿爾達希爾一世生於伊朗南部法爾斯省的顯赫家庭。他的祖父薩珊 ——王朝得名於此——是阿那希特神廟的祭司,父親帕帕克是伊斯塔赫爾城的統治者。在舉兵建立王朝之前,阿爾達希爾曾是帕提亞(安息)最後一代國王阿爾達班五世的法爾斯總督(約208年起)。

帕提亞在波斯長久以來被認為是一個外來的王朝,在3世紀初它已非常衰弱。阿爾達希爾得到法爾斯省地方世俗與宗教權貴的支持,宣佈法爾斯地區獨立並起兵討伐阿爾達班五世。224年,他在今天伊朗的胡齊斯坦省的奧爾米茲達甘平原擊敗並殺死了阿爾達班五世(也有文獻認為此事發生於227年),滅亡了帕提亞帝國。

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國家,定都於泰西封(約226年)。阿爾達希爾一世確定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阿爾達希爾一世時期薩珊王朝的領土主要是統一了波斯地區,但他也不斷進行戰爭,使呼羅珊、錫斯坦、米底和部分亞美尼亞併入波斯。229年和231年,阿爾達希爾一世兩次與羅馬皇帝亞歷山大·塞維魯作戰。阿爾達希爾一世與大亞美尼亞國王庫思老一世(大帝)長期交鋒,終於在229年迫使其臣服。

阿爾達希爾一世統治時期,波斯帝國統一了波斯高原,和。229年和231年,阿爾達希爾一世兩次與羅馬帝國皇帝亞歷山大·塞維魯作戰。229年,阿爾達希爾一世征服亞美尼亞。240年,阿爾達希爾一世去世,子沙普爾一世上臺統治。

8.沙普爾一世

沙普爾一世(215年~272年,波斯語:شاپور نخست)伊朗薩珊王朝的王中王(薩珊王朝的君主爵位為:伊朗及非伊朗世界之王中王,阿胡拉·瑪茲達信仰之守護者,來自天上的雅利安人後裔)(239年—272年在位)。他是一位傑出的軍人,文化的庇護者。

沙普爾一世是阿爾達希爾一世之子,他繼承其父的征服戰爭,擴展了波斯的領土。沙普爾一世最主要的對手是羅馬帝國,但他卻多次打敗他們。

沙普爾一世於240年鎮壓亞美尼亞的反叛,並征服了哈拉特。241年,沙普爾一世進攻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一度攻佔安條克,但其攻勢終於為羅馬人所阻。258年沙普爾一世再度入侵這一地區,攻陷埃德薩和安條克。260年沙普爾一世在埃德薩戰役中大敗羅馬軍團,並且俘虜了羅馬皇帝瓦萊裡安;戰爭結果,卡帕多細亞也歸薩珊王朝所有。不過,他在凱旋的途中被敘利亞帕爾米拉的統治者奧迪爾納圖斯擊敗(260年)。後者於是建立了獨立的帕爾米拉王國,沙普爾一世在幼發拉底河西岸征服的領土幾乎都被其侵佔。

沙普爾一世在位時期興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和新城市,其中像尼沙布爾這樣的城市日後發展為8世紀—12世紀時的文化中心。沙普爾一世在大力推進瑣羅亞斯德教的同時,對其他宗教尤其是摩尼教表現出令人驚異的寬容。實際上,他是摩尼教創始人摩尼的政治庇護者。

270年5月,沙普爾一世去世,兒子霍爾密茲德一世上臺統治。


「古伊朗君王譜」薩珊王朝(五):阿爾達希爾一世


9.霍爾密茲德一世

霍爾密茲德一世,波斯帝國國王沙普爾一世之子。252年,霍爾密茲德一世被沙普爾一世任為亞美尼亞省省長。270年5月,沙普爾一世去世,霍爾密茲德一世成為國王。271年6月,霍爾密茲德一世去世,弟巴赫拉姆一世上臺統治。

10.巴赫拉姆一世

巴赫拉姆一世 Bahram I (?—約277年)伊朗薩珊王朝國王(274年—277年在位)。他是沙普爾一世之子,霍爾米茲德一世之弟。

巴赫拉姆一世在瑣羅亞斯德教首席祭司卡提爾的唆使下,處死了摩尼教的創始人摩尼。沒有關於他統治時期其他事件的資料。

270年5月,沙普爾一世去世,巴赫拉姆一世之兄霍爾密茲德一世上臺統治。271年6月,霍爾密茲德一世去世,巴赫拉姆一世成為國王。274年,巴赫拉姆一世在瑣羅亞斯德教支持下,處死了摩尼教創始人摩尼,波斯帝國不在支持摩尼教。274年9月,巴赫拉姆一世去世,兒子巴赫拉姆二世上臺統治。

11.巴赫拉姆二世

巴赫拉姆二世(?-293年)為伊朗波斯薩珊王朝的君主之一。繼承其父巴赫拉姆一世王位的他,於276年—293年統治波斯王國。期間的282年,羅馬帝國皇帝卡魯斯(Carus)連同波斯境內反對勢力聯合反對巴赫拉姆二世統治政權,並且羅馬軍還佔領了泰西封,不過因卡魯斯驟逝,讓巴赫拉姆二世奇蹟弭平戰亂。

293年,巴赫拉姆二世去世,兒子巴赫拉姆三世上臺統治。

12.巴赫拉姆三世

巴赫拉姆三世,波斯帝國國王(293年),巴赫拉姆二世之子,屬於薩珊王朝。

巴赫拉姆三世,波斯帝國國王巴赫拉姆二世之子。293年,巴赫拉姆二世去世,巴赫拉姆三世上臺統治。由於統治無成就,巴赫拉姆三世被推翻,納塞赫成為國王。

13.納塞赫

納塞赫(英語:Narseh) ,(?-302年),波斯國王(公元293年—公元302年在位),沙普爾一世之子,原任亞美尼亞總督。293年,波斯帝國國王巴赫拉姆二世去世,其子巴赫拉姆三世上臺統治。納塞赫推翻巴赫拉姆三世,成為波斯帝國國王。曾因為亞美尼亞而與羅馬帝國發生衝突。為羅馬帝國擊敗後,於公元296年與其和解,承認羅馬帝國對亞美尼亞的控制,同時將美索不達米亞以北的草原以及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山區讓予羅馬帝國。從而維持了約40年的和平局面。

302年,納塞赫去世,兒子霍爾密茲德二世上臺統治。


「古伊朗君王譜」薩珊王朝(五):阿爾達希爾一世


14.霍爾密茲德二世

霍爾密茲德二世,波斯帝國國王納塞赫之子。302年,納塞赫去世,霍爾密茲德二世開始統治。305年,霍爾密茲德二世開始進攻羅馬帝國。309年,霍爾密茲德二世被伏擊致死,子阿杜納塞上臺統治。

阿杜納塞(?—309年),波斯帝國國王霍爾密茲德二世之子。309年,霍爾密茲德二世戰死,阿杜納塞成為國王。波斯帝國貴族在瑣羅亞斯德教支持下謀殺了阿杜納塞。霍爾密茲德二世1歲的兒子沙普爾二世成為國王。

15.沙普爾二世

沙普爾二世 Shapur II(309年—379年)伊朗薩珊王朝國王(309年—379年在位)。他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一。

按傳統說法,沙普爾二世是霍爾米茲德二世的遺腹子。霍爾米茲德去世後,長子阿馱·納塞赫暴虐,貴族殺之(一說在阿馱·納塞赫是在登基數月後遇弒),並將霍爾米茲德的次子和三子分別弄瞎、囚禁,以確保王位由沙普爾繼承。他還未出生時,貴族們在他的母親肚子上放上王冠,表示將忠於這位新君主。

沙普爾二世的確不負眾望。他重振波斯的國勢軍威,採取一系列積極的內外政策,使波斯成為當時最具威權的國家。沙普爾二世經多次戰爭收復了先輩喪失的波斯西部、東部邊境的許多地區。他與各自為政的貴霜王公們作戰,最終將他們臣服,並使之成為以後對外戰爭的盟友。他後來的對手主要是業已衰落的羅馬帝國。337年,沙普爾二世以羅馬帝國抗議波斯對基督教的迫害為藉口,向虛弱不堪的羅馬發動戰爭(337年—350年)。

沙普爾二世對基督教的迫害確有其事,自339年起,這種迫害演變為在全國範圍內嚴禁基督教信仰。

341年,沙普爾二世與亞美尼亞締結盟約,試圖使亞美尼亞成為他反對羅馬的幫手。346年率大軍征伐美索不達米亞。在348年於辛卡拉大敗羅馬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軍隊之後,沙普爾二世仍未能征服美索不達米亞,遂與羅馬議和。但他得以兼併了不少土地。

351年,沙普爾二世再度與亞美尼亞簽訂反羅馬的盟約,然而亞美尼亞不久背約轉投羅馬懷抱。沙普爾二世醞釀與羅馬再次開戰。359年沙普爾二世進入敘利亞,他攻克了辛卡拉,並擊退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反攻。在節節取勝之時,新的羅馬皇帝背教者尤利安給他帶來了料想之外的壓力。尤利安不僅擊敗了波斯軍隊,還在363年反攻到泰西封。但沙普爾二世很快以一場大勝遏止了尤利安的勢頭,迫使他退回羅馬。尤利安在撤退途中陣亡。

沙普爾二世以勝利者的身份再次與羅馬實現和平,此時他已經建立起薩珊王朝在亞洲的霸權,並且獨佔了亞美尼亞。他與羅馬進行的最後一次戰爭是在371年-376年。沙普爾二世在位時建立了許多城市,其中包括埃朗—赫瓦雷—沙普爾,這座城市是在被他摧毀的蘇薩的廢墟上於374年建立起來的。

沙普爾二世也曾進攻中亞細亞,波斯帝國東北部疆域到達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

379年,沙普爾二世去世,其弟阿爾達希爾二世上臺統治。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