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賞燈”,潮州“遊蔗巷”,這些廣東各地元宵風俗你都知道嗎

廣府人常說:未過新十五,不算過完年。由此可見,廣東人心中對正月十五的珍視。可以說,元宵是春節“加長版”的高潮戲。除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等“常規操作”外,嶺南各地歡慶元宵的風俗可謂異彩紛呈。

01

佛山“行通濟”“飲燈酒”

興寧“賞燈”,潮州“遊蔗巷”,這些廣東各地元宵風俗你都知道嗎


佛山人“行通濟”。

每逢正月十五、十六,佛山人總會到市區的通濟橋逛一逛,祈願新年“行通濟,冇閉翳(無煩惱)”。講究“彩頭”的人們,還會在過橋時舉起風車,拋撒生菜,寓意“轉運”“生財”。這一習俗發展到如今已有數百年曆史,“行通濟”的影響力也擴展到整個珠三角乃至港澳地區。

興寧“賞燈”,潮州“遊蔗巷”,這些廣東各地元宵風俗你都知道嗎


飲燈酒。

而在順德,從明末清初就開始興起“飲燈酒”的習俗。“飲燈酒”在每年正月初六至元宵節期間舉行,當地凡有添丁的人家,在正月十六前就開始掛燈,社公掛一盞,祠堂掛一盞,家裡掛一盞。有錢人家加掛玻璃紙糊的大型走馬燈,而窮苦人家也要掛“樹頭燈”。花燈上貼有紅紙一張,上面寫著新添男孩的姓名、第幾傳孫字樣。由於“燈”與“丁”諧音,故燈一掛出,就意味著新丁入族。

添丁人家開燈時,要送酒到社公或祠堂,給大家享用,每天中午和晚上均有三五鄉里在此小聚。誰有空誰去買魚買肉,誰家有青菜順便帶來。不論男女,不論族內族外,只要喜歡,都可坐下享酒。大家圍坐在一起吃吃飯,喝喝添丁人家贈送的喜酒,聊聊家常,場面十分和諧融洽。

“投燈”是“飲燈酒”的重頭戲:以製作好的花燈,冠以好意頭名稱,例如“生意興隆”“添丁發財”“一帆風順”“風生水起”等,由鄉親競投。競投不單單是為了討個好意頭,競投所得的善款,將成為村裡的一筆慈善基金,用以感謝鄉親、回饋社會。

02

潮州“遊蔗巷”

興寧“賞燈”,潮州“遊蔗巷”,這些廣東各地元宵風俗你都知道嗎


元宵賞燈處處皆有,而在潮汕地區,人們把燈籠掛到了甘蔗上,寓意“甜甜蜜蜜”“節節高”。潮州市磷溪鎮溪口村素來有元宵“遊蔗巷”的傳統,據考證,這一習俗從清光緒年間流傳至今。正月十六,各家各戶用甘蔗和燈籠組成一條遊行道路,“老爺”、遊神隊伍和鑼鼓隊從中裡穿過,場面頗為喜慶。

03

湛江“人龍舞”

湛江頗有特色的節慶活動“人龍舞”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這種舞蹈起源於明末清初,由幾十甚至數百人參與,舞者袒露上身,以身體組成一條“龍”,氣勢宏偉壯觀。舞者踩著鑼鼓的鼓點讓龍身翻騰飛舞,祈求新年生活和睦安康。

興寧“賞燈”,潮州“遊蔗巷”,這些廣東各地元宵風俗你都知道嗎


04

梅州興寧賞燈、燒火龍

梅州興寧的賞燈活動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興寧花燈起源於明朝,盛行於清代、民國,歷經600多年,當地素有“賞燈大過年”的觀念。而流傳了300餘年的徑南鎮星耀村的火把節更是熱鬧非凡,當晚,全村到當地的公王廟祭拜、點火,隨後舉著火把沿村道繞行,沿路人家敲響鑼鼓、點燃鞭炮相迎。

火把節這一活動具有“傳遞薪火”的寓意,寄寓了人們對村落風調雨順、興旺昌盛的美好願景。

興寧“賞燈”,潮州“遊蔗巷”,這些廣東各地元宵風俗你都知道嗎


05

豐順“燒火龍”

梅州市豐順縣的“燒火龍”活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火龍由數十個赤膊青年手擎,引燃後龍身噴射出絢麗的煙火,氣氛喜慶吉祥,祈求新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興寧“賞燈”,潮州“遊蔗巷”,這些廣東各地元宵風俗你都知道嗎


此外,清遠的“炸火獅”“舞火麒麟”“舞被獅”,中山的“花燈酒會”,惠州的“舞布龍”“舞草龍”,東莞的“洪梅花燈節”,韶關南雄的“界址紙馬舞”“南畝茶花燈”等也各具特色,點燃節日氣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