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百年孤独》:孤独不曾离开,爱更要常伴左右


豆瓣9.2《百年孤独》:孤独不曾离开,爱更要常伴左右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加西亚.马尔克斯

这本书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的是拉丁美洲,加勒比海沿岸的马孔多小镇一百年的历史变迁,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生活在这里,每代人都经受着孤独的折磨。直到最后一代,一个长个猪尾巴的孩子被蚂蚁吃的只剩下最后一块皮肤,一场飓风把马孔多小镇从地球上刮走,地球上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了。

这本书以十九世纪的哥伦比亚为背景进行创作。其中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的残忍,村民的无知虽然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最终都会回归到布恩迪亚家族的宿命,也就是孤独。

豆瓣9.2《百年孤独》:孤独不曾离开,爱更要常伴左右

1、被欲望填满的家族,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创造者,他带领年轻人,建设家园,是家族和小镇的领袖。后来他被吉普赛人带来的科技吸引,不断地追逐科技,炼金术,发明武器,进行科学探索,却无心在操心家里和小镇上的任何事情。

这种对于科技的渴望,其实代表着一种欲望,炼金术代表着金钱,发明武器代表着暴力,探索未知领域代表着征服,而他的后代中,有人崇尚战争,有人统治欲极强,有人有对于事业的创造欲,有人放纵生理欲望,有人有求知欲,有人有反抗性,有人有精神依赖性。种种,种种都是无穷的欲望。

他们最终的宿命有两种,一种是死于非命,一种是陷入深深的孤独之中,逐渐退化,慢慢的在孤独中死去。结局都是仓促的,一生仿佛做了许多事,但是也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做。

这些人正是代表着人类的各种欲望,

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正是被这种种欲望包围着,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欲望,还是为了我们自己。

孟子说过:“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简单的来说就是减少欲望是修心最好的办法。古代的哲人似乎认为清心寡欲才能让我们保持本心,得到幸福,但我们终究是要站在高处孤独的俯视众生?还是隐匿于芸芸大众,尽享天伦?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也似乎每个人都在寻找这个答案。

豆瓣9.2《百年孤独》:孤独不曾离开,爱更要常伴左右

2、家族成员毫无感情可言,孤独变成永恒

整个家族中,无论是夫妻还是父子,亦或是兄弟姐妹之间,没有一丝的感情可言,人们轻易的死去,活着的人不知道为了什么继续的活着。

奥雷里亚诺上校,发动过三十二次起义,全部失败,回到家里开始无休止的做起小金鱼,做到了25个就融了重新做,在融了再做。不跟人说一句话,哪怕是他的母亲,直到有一天在树下尿尿的时候,孤独的死去。甚至当时都没有人发现。

这种冷漠存在于家族的所有的人中间,他们之间没有任何感情的交流,这也加重了孤独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笑的是他们的孤独却带有一丝的矛盾性,一方面他们怕自己陷入孤独的深渊,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反抗,另一方面他们又离不开孤独,他们渴望保持着孤独的高傲姿态。

在这种矛盾的生活中,度过了一个个春夏,于是生活依旧没有改变,这挺起来是不是很耳熟,是不是像是在说你自己。是的,没错,当代的年轻人中很多人在经历着这样的煎熬。他们孤独的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奋斗着,他们渴望突破桎梏。他们一个人在出租屋里吃着泡面,朋友圈却晒着各种名牌,各种大餐,似乎在掩饰最深层次的孤独,你渴望逃离他。但是你没有勇气,你怕被人看到你的丑态,你的狼狈相。

在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如果年轻人没有才华,也没有欲望,马上就会被甩在身后,他们会失去扳回一城的机会,他们会永远的是穷人,所以他们必须有欲望,必须愤怒才会改变现状,让自己,让父母,让下一代,能够更加幸福的生活。这样做没有错,但是请你在心中保持一份爱,这份爱能够让你受伤的时候,帮你舔舐伤口。让你不必时时刻刻伪装自己。

希望你可以学会和孤独共处,但是不要让他占有你,唯有爱是永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