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大小肿瘤封喉新生儿 多学科协作助其连闯生死关

桑先生满面愁容地回到老家,在门外努力挤出一丝笑容,然后推开了家门。

这般故作轻松,桑先生已经坚持了数日,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宝贝儿子,刚出生就被医生告知患有鼻咽部畸胎瘤,巨大肿瘤堵住了口腔,孩子无法呼吸,生命垂危。而这一切,妻子还蒙在鼓里。桑先生不愿让刚刚生产完的爱人再受打击,选择自己抗了下来。

当头一棒

1月27日,大年初二,家在河南禹州的桑先生和爱人迎来了自己孩子小凯(化名)的诞生。尽管是早产,一家人仍然充满了欣喜和期待。

然而,这份喜悦并没有维持多久,小凯出生后,医生发现孩子呼吸困难,并不断加重,情急之下,当地医院紧急为孩子进行了气管插管。在插管时,医务人员吃了一惊,小凯的口腔里有一块巨大的肿瘤,该肿瘤生长于鼻咽,由于巨大,脱垂于口咽及喉咽,所以堵塞整个呼吸道,影响了孩子的呼吸。


乒乓球大小肿瘤封喉新生儿 多学科协作助其连闯生死关

“心情没法形容,当时真的以为孩子活不下去了,我一个大男人,哭得话都说不清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桑先生呼呼地喘着粗气。

考虑到小凯病情复杂,疫情期间就医又有诸多不便,几经周折,27日0点30分,当地医院联系到了河南省省立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郝磊主任。

“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带着转运呼吸机及转运暖箱联系救护车,赶了过去。”这已经不是郝磊主任第一次冒着严寒深夜长途接诊,但疫情期间风险更高,即便如此,他没有任何犹豫,叫上护士许冰清,伴着夜幕踏上了前往禹州的路。

步步维艰

小凯被顺利转运到了河南省省立医院,医务部立即组织各学科专家为他进行了多学科会诊和各项检查。诊断发现,小凯除了患有新生儿肺炎以外,最致命的便是那块让他无法呼吸的鼻咽部畸胎瘤。


乒乓球大小肿瘤封喉新生儿 多学科协作助其连闯生死关


“必须把肿瘤切除,才能保障孩子正常呼吸。但他是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善,这个时候病情非常容易出现变化,不能耐受手术。目前要先做好围手术期治疗,为手术做好准备。”正如郝主任所言,小凯口腔内的肿瘤导致了一系列并发症,在NICU的这段日子,他经历了两次肺出血抢救(死亡率80%),血糖波动,感染等多道关卡,小小的身躯上插满了管子。

万幸的是,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治疗和精细护理,病情终于得到控制,离小凯手术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如履薄冰

“知道能做手术,就觉得有希望了,但那么小的孩子上手术台,还是有点担心。”眼见孩子手术在即,桑先生心里的压力又来了。

同样有压力的还有耳鼻喉科的刘晓涛主任,他是小凯这次手术的主刀医生。

乒乓球大小肿瘤封喉新生儿 多学科协作助其连闯生死关

“早产儿,而且肿瘤十分巨大,口腔几乎全部堵塞,但孩子的嘴又很小,手术部位离大动脉很近,极易造成大出血,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刘晓涛行医近30年,大小手术做了无数例,但他深知,这次的手术刀,不好拿。

“这是一条生命,一定要搏一搏。”刘晓涛缓缓地说出了这句话,他义无反顾地抗下了巨大的挑战与风险。

与医务部商讨后,根据小凯的身体情况,手术日期定在了2月21日。

21日上午9点,刘晓涛、郝磊及NICU、耳鼻喉科的其他医生一齐来到手术室,在手术麻醉部苏孟勤主任等人的配合下,刘晓涛主任为这个出生仅26天的孩子实施了鼻咽部畸胎瘤根治术,操作过程如履薄冰,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

值得庆幸的是,手术十分顺利,4个小时后,小凯的肿瘤成功地被取了下来,横截面足足有39mm x 41mm大小。

乒乓球大小肿瘤封喉新生儿 多学科协作助其连闯生死关

“发生在早产儿的巨大鼻咽部畸胎瘤,且基底部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从文献记载来看,国内罕见。”刘晓涛主任与众人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苦尽甘来

术后第二天,小凯撤离了呼吸机,郝磊主任欣慰地说道:“愈后恢复很好,现在已经回归正常的新生儿状态,奶量和体重也在逐步增加。”

至此,省立医院先后四次组织多学科专家为小凯会诊、监护、治疗、手术,前后涉及:NICU、耳鼻喉科、影像科、病理科、麻醉科、肿瘤科等多个学科,在众医护人员的通力协作下,他顺利渡过了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闯过了肺出血、呼吸衰竭等一道道难关,重获新生。

3月9日,是小凯出院的日子。

乒乓球大小肿瘤封喉新生儿 多学科协作助其连闯生死关

“省立医院的医生护士不仅医术了不起,医德更高尚,真的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来接孩子的桑先生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他内心的庆幸与感激。

在大家的祝福和叮嘱下,小凯被父亲紧紧地抱在怀中,离开了医院,迎接他的,将是全新的未来。

通讯员:闫良玉 石益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