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從“青草”看感官史學

來源:《南方都市報》( 2020年03月01日 A14版)


鏈接:

https://i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20-03/01/content_6795.htm

南方都市报:从“青草”看感官史学

《南方都市報》( 2020年03月01日 A14版)

南方都市报:从“青草”看感官史学

《青草圖書館》是法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阿蘭·科爾班(Alain Corbin,1936—)的新作,2018年在法國首版,中文版近期引進。

科爾班蒐集西方文學史、文化史自古以來那些圍繞著青草的創作。在這部作品裡,每個章節都以不同的角度抒發對青草的熱愛。風景之美、童年生活、情感體驗、勞作場景、藝術通感,諸般種種,人類對青草有著出於本能的愛意。

這種愛意引發了回應深層衝動的創作慾望。伊夫·博納富瓦、維克多·雨果、荷爾德林、菲利普·雅各泰、托馬斯·哈代、羅伯特·穆齊爾、歌德、讓·季奧諾、弗朗西·斯蓬熱、賴納·里爾克……該書紛列百餘位作家,此外還有一些畫家、音樂家、藝術家。他們為青草的存在而欣悅,被這個自然天地之間倔強生長的植物所吸引。他們喜歡青草綠意盎然的生機,他們讚美它、頌揚它,有時也對它的力量感到恐懼。他們都懂得安靜聆聽草的絮語,在適當的時候出遊,把肉身與靈魂投入青草的包圍。他們還賦予草許多優秀的品質,柔嫩又堅韌、活潑又沉默,溫和又勇猛,在黑暗裡積蓄力量,衝破泥土的禁錮,曲而不折,星火可燎原。

科爾班在《青草圖書館》裡有意識地強調了感官的力量。比如,第十一章,科爾班把草地比作“歡愉”之地,他講述了幾位小說家親身經歷或想象的草地上的享受、情色的動作與特定的情感。科爾班對這些描寫加以註解:綠草地毯不同於普通的床。他說:“與大地的親近、肌膚與清新之草的直接接觸、赤裸身體上耀眼的陽光、從綠意之中浮現的微妙聲音景觀、自由歡愉的喊叫聲,這些構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場景。”短短的幾句話,從視覺、觸覺到嗅覺,從外在到內心,青草成為感覺的對象,調動了人們的所有感官。

《青草圖書館》是一部奇異的歷史學作品,形式上更接近隨筆札記,大部分讀者都可能視之為文學作品,似乎很難與歷史掛鉤。如何破解這個迷思?需要梳理阿蘭·科爾班的學術生涯和新文化史近年的發展態勢。

《青草圖書館》的副標題叫“一部情感的歷史”。情感也有歷史嗎?尼采認為應當有在《歡樂的科學》(1882)裡,尼采說道:“迄今為止,並不是每一種賦予了色彩而存在的東西都有它們的歷史……人們在哪裡才能夠找到愛情的歷史、貪婪的歷史、妒忌的歷史、良心的歷史、憐憫的歷史、或殘忍的歷史呢?”約翰·赫伊津哈在《中世紀之秋》裡討論了“那個時代充滿激情和狂暴的靈魂”,指向了那個時代的個人帶有的情緒激盪和缺乏自控的情感特徵。在赫伊津哈作品的基礎上,後來,諾伯特·埃利亞斯著手研究情感的文化史,專門論述了努力控制情感是“文明化進程”中的一部分。

情感史作為文化史的分支,後來經彼得·蓋伊、西奧多·澤爾丁、斯特恩斯等人的研究繼續發揚光大。歷史學家對情感的歷史發生興趣的同時,對感覺的歷史的興趣也在上升。赫伊津哈的作品就描述了殖民地時期巴西的大豪宅裡不時傳來的裙子在樓梯上拖過的唰唰聲響。弗雷爾的描繪更加生動,19世紀巴西的臥室裡充滿了腳氣、尿液、溼氣、精液等混雜的古怪味道。如果說這些描寫還只是歷史學作品裡偶爾亮相的片段,那麼,阿蘭·科爾班所做的,就是進一步明確地把人類情感裡的感官作為歷史書寫的對象。

在《青草圖書館:一部情感的歷史》之前,科爾班還有部作品,叫《樹蔭的溫柔:亙古人類激情之源》(2013),兩部作品寫法很相似,是姐妹篇。繼續前溯,科爾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叫《惡臭與芳香》(中譯或叫《瘴氣與黃水仙》)。科爾班討論了感覺的模式、敏感性、氣味的符號性以及衛生習慣等構成的“法國的社會想象”。他採納並發展了諾伯特·埃利亞斯的觀點,將這些習慣與19世紀初法國宮廷和普通民眾對疾病帶來的氣味的反感與努力消除臭味的現象相聯繫,“窮人身上發出的惡臭氣味”被視作窮人的身份標誌之一,由此,氣味成為社會地位的符號,氣味也帶有了文化和意識形態。

科爾班大學時代師承古希臘史學家皮埃爾·維達爾-納蓋,感官化的古希臘文化可能給他烙印了思想痕跡。1973年,科爾班完成了博士論文《19世紀利穆讚的懷古與現代》。這一時期正是微物史學蓬勃時期,拒絕宏大敘事,主張從細微處進入歷史,強調把學術思想的收穫縮小為特定的研究方法。1982年,《惡臭與芳香》的出版,標誌著科爾班成為史學界第一位以文化人類學方法探討法國近代社會嗅覺系統的歷史學家。1994年,科爾班出版了《大地的鐘聲:19世紀法國鄉村的聲響格局和感官文化》,勾勒了以鐘聲為中心的法國鄉村的“聲音景觀”以及隨之顯現的教會力量與地方世俗之間的博弈。另外,科爾班還合撰編寫了三卷本的《身體的歷史》。作為西方文化經常呈現的一個對象,身體常被當作歌頌人的力量、活力和美的象徵性符號,科爾班從宗教、醫學、文學、性、體育鍛煉等各個角度,展現了從文藝復興至20世紀,“現代”身體出現的過程。

作為感官史學代表人物,科爾班的學術生涯體現了感官史的發展軌跡。如果說科爾班的早期研究揭示了以歷史事件或現象的某些流變來解釋社會結構和文化演化的跡象,那麼,科爾班的研究越到後期越來越難以實現這種努力。包括《消遣的降臨(1850—1960)》(1995)、《路易—弗朗索瓦·皮納哥找回的世界》(1998)、《快感的和諧》(2007),以及前述的《樹蔭的溫柔》和新近的這部《青草圖書館》,我們已經很難從這些作品裡察覺社會發展的微瀾。

所有文化史,所有歷史,不管新舊,都要解答一個問題:歷史學家應該在多大程度上以及用什麼方式建構他們的研究對象?新文化史從開始就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文化的定義。舉凡飲食、服飾、心態,包括我們剛才討論的情感、感官等,都成為了文化的概念。過於泛化的結果帶來了歷史分析的模糊和高度重合,研究這類歷史的方法和途徑大同小異,不外乎蒐羅眾多小的表象,在分析闡述一番之後,得出一個大的結論,產生一批《XX裡的世界史》等作品。新文化史遵循的這種研究方法存在碎化的危險,那些雜亂的小碎片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被組合並進而表現整體的歷史觀念呢?

《青草圖書館》這部作品,與其說它呈現了感官史學的某些精妙,在更大意義上,它反映了一種危機感。

《青草圖書館:一部情感的歷史》

南方都市报:从“青草”看感官史学

(法)阿蘭·科爾班 著

付金鑫 譯

出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鼓樓新悅

定價:56.00元

ISBN:978-7-5203-5632-9

圖書簡介

這是一部關於“草”的史詩,阿蘭•科爾班帶我們走過伊甸園、聆聽西方的田園牧歌、找尋童年塵封的回憶、揭開草中隱藏的世界;我們也將隨他一起在草原駐足、在草坪休憩、在草地中沉睡。作者從歷史學家的角度總結了以“草”為主題的文字片段,帶領我們踏上一次綠意蔥鬱、感情豐沛的漫步。這本書詩意而治癒,充滿細膩的感受和思索,為都市中忙碌的讀者帶去自然的呼喚。

作者、譯者簡介

阿蘭·科爾班(Alain Corbin)

法國曆史學家,索邦大學教授,研究領域為微觀歷史與感官史。他的作品主題廣泛,包含慾望、嗅覺、聽覺的感官體驗等,對感官史的創新研究獲得了國際認可。已出版的主要作品有《靜的歷史——從文藝復興至今》(阿爾班·米歇爾出版社)、《樹蔭的溫柔:亙古人類激情之源》(法亞爾出版社)。

付金鑫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語碩士,曾在各類法語筆譯大賽中多次獲獎。

目錄

第一章 草與初景

第二章 童年與回憶之草

第三章 草地體驗

第四章 草原或“豐茂之草”

第五章 草地,一時的避風港

第六章 草中小世界

第七章 草比沉睡更甜美(勒貢特·德·利勒)

第八章 收割之馥:草上勞作與場景

第九章 高雅之草

第十章 白色大理石般的雙腳在綠草上閃耀(拉馬丁)

第十一章 草地,“歡愉”之地

第十二章 死亡之草(拉馬丁)

後記

註釋

阿蘭·科爾班其他作品

譯後記

END

南方都市报:从“青草”看感官史学南方都市报:从“青草”看感官史学
南方都市报:从“青草”看感官史学南方都市报:从“青草”看感官史学
南方都市报:从“青草”看感官史学南方都市报:从“青草”看感官史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