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正宗手抓羊肉什么时候放盐好?

用户77465813656


在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手抓羊肉是城市名片。

将屠宰的羊掏去肝脏肚肠、割掉头蹄,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投入锅中,大火烧半个小时,撇去浮沫。

放入青盐、几根剥净的葱、蒜苗,再将花椒、生姜、小茴香、草果、胡椒等各种粗调料搭配的混合物,用一个小纱布包裹好投入锅中,然后用温火熬两个小时,煮烂后捞出锅墩放在案板上,操刀卸成二指宽的长条块状。

“吃肉不吃蒜,味道减一半”,不管是肋条肉还是其它部位的,一口肉,一口蒜,或者蘸着椒盐、辣椒油和醋,一块肉下肚,味觉和感觉舒坦到了极点。拿起一块肋条散一点椒盐,一口肉一口蒜一口酒,实在是快意人生。

东乡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的特殊的地理环境,让东乡羊肉膘肥肉嫩,肉质纤维少且细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煮出的羊肉肉质就不一样了。

题主说的放盐的时机,我都回答了,涉及到盐的用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汤中放一点盐,一个是吃的时候沾或散上椒盐。希望能满意。





川香书菲


中国的各大菜系,都有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独特做法,各地的特色小吃也是花样繁多。甘肃临夏的东乡手抓羊肉,是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的东乡族人民招待宾客的特色菜肴,也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乃至整个西北人民最喜欢的清真食品之一。

一、东乡手抓

手抓羊肉是临夏极具代表性的一道名吃。有一种流传:“说起手抓,想起临夏”, “客人来了,不吃顿手抓,枉来临夏”。所以手抓羊肉几乎成了河州饮食文化的代表作。

临夏东乡族自治县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牧草含水量少,肥壮,富有营养,因而东乡羊肉膘肥肉嫩,肉质纤维少且细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微量无素,久食能坛强人体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具有温肾壮体提神,补脾健胃,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等作用。据说,河州姑娘肌肤娇嫩,靓丽多姿,脸上水露露的, “红处红,白处白”,与从小食羊肉有关。

手抓羊肉一般带骨,多切成条形或块状,因直接用手抓食而得名。用于制做手抓羊肉的羊大都选用羯羊,以羯羊羔最佳。手抓羊肉的做法、吃法名堂很多,各具特色,风味不同。最著名的有东乡手抓、桶子肉、汆羊肉等。招待客人上席时,若突出地方民族风味,一般上系列手抓,若单盘上席一般用羊肋条。

东乡手抓是东乡族人民的特色菜,东乡族人民招待宾客最隆重的是端“全羊”。即把羊的各个部位(如脖子、肋条、前后腿、羊尾巴)依次上盘,使餐桌上样样俱全。“平伙”是临夏民间乡亲、朋友聚会用餐的一种习俗,在农闲或雨雪天,由几个脾气相投的朋友聚在一起,共同平均出钱买一只羊,推选一个东家在他家里制做,一般东家不出羊钱,负责加工,但肉照样也有一份。

肉囫囵煮好后,由东家搬到所有参加会餐者的面前,按人头将整羊等分,在切割时必须每个部位都要切到,打成份子,每人一份,然后各吃各的份子,吃不完可以拿走。吃完肉后,在肉汤里揪面片,共同吃一顿会餐饭。从宰羊、制做、分肉、吃面都浓罩在一种热烈的气氛中,又说又笑、谈笑风生、互相打趣、热闹异常。当然“刮碗子”、“嗑瓜子”、“吃发子”是免不了的。最后头蹄、下水落东家。

在有些地方将生肉按份数等分,用细麻绳捆在一起,下锅共煮,煮好后各人一份,吃拿自便,叫“扎疙瘩”。在有些乡村集镇饭馆,将生肉按一斤或二斤切割扎把,煮熟后按份子售卖。

二、历史上颇有名气的东乡羊肉

东乡羊肉在历史上就很有名气,早在南北朝前后,就已经是帝王的贡品,到了明代还有“贡汤羊87只”的记载(明嘉靖《河州志》卷1),称之为“枹罕赤髓羯羊肉”,也叫“枹地羊”,就是枹县境(包括今东乡地区,当时尚无称为“东乡”的地名,“东乡”二字产生于清康熙末)的红骨骨髓的羯羊,朝廷指名要食赤髓的“枹地羊”。东乡羊也叫“枹地羊”由此而来。

《说文》中说:“羊,祥也。”《周礼·夏官·羊人》记:“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羔。”羊在古时被赋予成为吉祥的象征和重要的祭祀食品。《本草纲目》中也说,羊肉是大补之物,能比人参、黄芪。

手抓羊肉源远流长,是生活在我国西北的蒙、藏、回、维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食物。在漫长的岁月中,手抓羊肉原本只在西北少数民族聚居的高原和草原的帐篷间被牧民们食用,城市里极少见,名流视之为难登大雅之堂,不屑一顾。

手抓羊肉真正成为驰名全国的美味是20多年前的事。据说,有一位颇有胆识的东乡人率先在临夏市一条偏僻的小巷子里挂起了“东乡手抓羊肉”的牌子。一时间,如万马奔腾,手抓羊肉的香味四处飘溢到了周邻各县,又风靡了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城市。

三、东乡羊肉的做法

东乡羊肉虽然看起来做法并不复杂,但是需要用心去做的。美食就是这样,不在于手法多么的高超,调料多么的丰富,关键是食材,只要是食材地道,简单的做法就能做出美味。

首先是整羊下锅,选当地正宗山羊,宰杀后清洗干净,除去内脏后整只放进锅里。这个对羊的大小没有什么要求,看吃的人有多少。而且煮羊的时间也没有过多要求,一个半小时以上即可。各个地方的手抓羊肉的做法各不相同,据当地的人说其实东乡手抓羊肉的做法很简单。调料也并不是外界所说的放了好多调料,就是最简单的几种调料:盐,花椒,草果和姜片。如果说真的有秘方,那就是煮羊的水要用冰水。

在煮羊的过程中,就可以开始对羊内脏的制作。这个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那样,把它做成羊杂碎,而是将内脏全部切碎,加入了一点调料,放入碗中,然后上锅蒸制,他们把这道美食称作“发子”。

在蒸制“发子”的时候,羊已经煮好了,从锅里抬出来之后,就要切割羊身上的肉了。热气腾腾的整羊刚出锅,开始切肉。切割羊肉时,旁边的人会忙着在纸上写着一个个数字,这可是东乡手抓羊肉的老传统,叫“打平伙”,意思是这样的:以前老乡吃羊肉,都是凑份子买羊,凑的钱每人都是一样的,所以到最后吃的肉也要尽量的平均,但是每个盘子里的肉总还是或多或少的有些偏差,所以吃之前还要抓阄,这样就不会再有人会有什么意见了。

阄抓完了,羊肉也都分到盘子里了,这种分法还是很有意思的,就是羊身上的每个部位,无论大小,都要平均分到每一个盘子里,这可难为了分肉的人了,不过还好,之前已经抓过阄了。整齐排列的盘子里,已经码好了羊肉,那就动起你的手,抓起来吃吧。

四、手抓羊肉的特点

手抓羊肉选料高档,做法独特,肉质鲜嫩,味道纯正鲜美,虽肥但不厚腻,越吃越馋。一般在吃手抓时,先上一碗原汁肉汤(当地称为“清汤”),撒上香菜、蒜苗丝,其味非同一般。吃“平伙”或吃系列手抓时,一般先上一碗碗装发子和清汤,再上肉,最后在肉汤里揪面片,浇上油泼辣子、陈醋,先肉后面,香气四溢,虽未入口,却涎水湿巾,回味无穷。此时若行人路过,必然“闻香下马”,“知味停车”进馆解馋。

做手抓羊肉时选羊最好是东乡山羊羔,以“嫩牙”、“尕对牙”为最。羊肉须在冷水里置入,等锅开后及时撇去肉沫,即改用小火炖,确保汤清,若以鸡共煮,其汤更鲜。火候必须先大后小,掌握适度。肉块切割适度,条是条,块是块,分割自然,形象美观。“吃肉不吃蒜,味道减一半”,宜与蒜共吃。

冬天吃羊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对于怕冷的女性朋友,羊肉是一冬令食补佳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羊肉- 俗话讲:“美食要配美器,药疗不如食疗”,羊肉性温热,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力,在本草...所有羊肉菜谱香菜 - 香菜中含有许多挥发油,其特殊的香气就是挥发油散发出来的,它能祛除肉类的腥膻味。

临夏位于中国的西北部,这里冬季气温比较低,手抓羊肉可以提供人体热量,但又不会含有太多的油脂,不过羊肉的热性大,所以搭配的作料醋和大蒜很恰当,因为可以帮助排出身体多余的内热。 当然,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所以吃羊肉还是要注意控制好量,以免引起上火。

经济的发展为东乡手抓羊肉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从传统的吃“平伙”已发展到的饲养、贩运、制做、销售乃至出口一条龙的社会化产业链,从全州各地到兰州等西北毗邻地区,东乡手抓馆林立棋布,据说在兰州小西湖东乡老板开的“忠华手抓大王”日销量达到数百只羊。以牛、羊肉为主的独具特色的清真风味食品已切割了兰州乃至西北餐饮业的一大部分。

走遍千山万水,勾起味蕾的美食,总是让人流连忘返。东乡手抓是一种向往和渴求,等待你走进它,品尝它,等待你带着它继续赶路。








小韩的vIog


临夏素有牡丹城美称,临夏回族聚集区,美味就要用心,当地人对手抓羊肉情有独钟,是因为制作讲究,羊要分成前腿,后退(后退可卸出一个羊棒骨很美味的),羊脖子,肋骨肉又分为软肋硬肋,通常把羊洗干净等水开把羊放入,水要多点,羊放入加盐,糖,味精,葱姜,料包!大火滚滚一小时,后再适当放点盐,煮羊原汤要咸一点,后腿要多煮20分钟,用筷子插进去看看肉质熟了就可以捞出!当地手抓肉嫩酥软,油儿不肥腻,一口下去慢慢的幸福感!


小雨和小悦


临夏的手抓羊肉没有吃过,但是吃过宁夏的手抓羊肉。一般来说做这样的手抓羊肉都是从大料煮制,除了大料不放其他任何东西。

吃的时候用蒜泥,辣椒,醋这些东西调成汁蘸着吃。味道非常好。煮的羊肉不用放盐。


端庄的大白菜


吃的时候放盐才好吃!


小静宝格格


熟了以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