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人物丨清末状元吴信中

今天,小徽要介绍的是一位清末的状元,


他的名字叫吴信中。

徽人物丨清末状元吴信中

吴信中人物像


吴信中,清休宁长丰人,少时随父亲吴云寄居江苏吴县(今苏州市)经商。

吴云字王松,号润之。虽为商人,但胸怀大志,不以商利为利,好读书不倦,常聘名师家教,因而文名大震。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居然考中进士,历官至监察御史。

在任时,屡次弹劾权要,直声震朝野。人们问他为何不怕得罪官僚,他说:“我曾为商人,商人求利,我现为官员,官家求公。官家为私,国家何在?我若要为私,何必读书求官?不如归里为商了。”人们刮目而敬。

吴云后来官终彰德府(今河南安阳市知府),死后,家徒四壁,只有两套官服和自己著的一部《碎石山房诗文抄》一书传世。

徽人物丨清末状元吴信中

碎石山房

吴信中继承父风,也一边经商,一边读书,广交天下名士,切磋道德文章。

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应考进士,在殿试时,被嘉庆帝擢为第一甲第一名,即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编修国史。

经考证:吴信中能考中戊辰科状元,也是险象环生的。阅卷官初拟吴信中为第一名进士,但主考官戴衢亨却希望浙江的谢进材为状元。他对阅卷官们说:“休宁连年考中状元,我是休宁县人呀,应有所回避。”

阅卷官们心领神会,便以“书法好”为由,把谢进材从第五名提到第二名。但是要换为第一名需要经过总阅卷官的同意,好在总阅卷官没有听懂戴衢亨的话,当别人提出将谢进材列为第一名时,他笑了笑,说:“书法的确不错,但在第二名也不为低呀!”这样,吴信中的状元就保住了。

徽人物丨清末状元吴信中

后来,吴信中参加河南、广东、湖北三省的举人考试。在六年一次的京考中,被评为一等,入直南书房为行走,伴随皇帝读书。皇帝巡行四方,亦皆相随。除应制撰写文字外,还起草诏令。后来,由侍讲学士,转为侍读学士。

徽人物丨清末状元吴信中

侍读学士

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公元1850年),由于鸦片战争爆发,清廷国库空虚,卖官买官的现象更加严重,有钱人便可买得官做,小官也可花钱买大官做。

当初规定花钱买官者只给虚衔,不予实授,因而只有官的名号,并无官的实职,自然也无俸禄,其实只是花钱买个荣誉虚衔罢了。后来,凡有足够的钱,无论其人德行、才智如何,均可买得官做。因官是花钱买来的,一旦走马上任,便如狼似虎,捞本赚利。

吴信中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身感在皇帝身边办事的耻辱,因此屡屡向皇帝进言。道光帝也曾诏谕天下,要各地严格捐纳制度(即卖官买官制度),毋得滥开捐例。

他说:“其现任官员,一概不准加捐职衔,永为定例。”一次,他对吴信中说:“捐班之员,素不读书,将本求利,廉之一字,诚有难言。有钱不作他图,倾其所有,以求为官者,居心可知。此等人物,朕实是放心不下,到任后务须从严究查,多加防范。”

徽人物丨清末状元吴信中

官员督战图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鸦片战争后,各地反清起义连年不断,道光帝虽然派兵镇压,也无可奈何了。

吴信中身处南书房中,站也不行,坐也不行,奏言不是,不奏言也不是,于是以患病为由,坚请归养,即告假退里养病,以便脱离这个是是非非之地。道光帝屡屡不准,以后眼见他消瘦不食,就批准他回归故里。

徽人物丨清末状元吴信中

吴信中故居图


吴信中虽然自幼随父寄居江苏吴县,但他的祖居墓仍在故乡休宁长丰,尽管路途遥远、公务缠身而不能常回故地,但他一直不忘自己是休宁人。

由汪由敦、金德瑛等前辈创建于乾隆年间的京师休宁会馆,他不仅常常光顾,而且多次慷慨解囊资助会馆日常开销。嘉庆年间,由京师休宁会馆倡议,旅京休宁老同乡在京城广渠门创建“休宁义园”,为客死京都的休宁人停放灵柩、营造墓葬提供方便。

吴信中不仅积极捐献俸禄,而且以“邑人”的身份满怀深情地撰写了《休宁义园碑记》,其碑记影印件至今还在休宁民间流传。

吴信中回归故里后,总结了由侍讲学士,转任到侍读学的这一经历,写成了《玉树楼稿》一书。不久病卒,终年五十六岁。

徽人物丨清末状元吴信中

吴信中书法作品

徽人物丨清末状元吴信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