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立長江綠色脊樑,打造最美生態岸線

築立長江綠色脊樑,打造最美生態岸線——彭澤縣推行長江沿岸非公有林木收儲保護工作

彭澤縣地處長江之濱,是長江溯流入贛第一縣,擁有長江岸線46.5公里,佔長江江西段的三分之一。為做好綠色文章,彭澤縣對沿江可綠化35公里岸線大堤臨水側縱深50米範圍堅持全線修復,打造長江最美岸線;根據“見縫插綠、見空補綠、拆違還綠”的原則,啟動境內18公里綠化提升工程;打造老城區1.5公里長江外灘生態景觀,對沿江6處破損山體具備植綠條件的緩坡、山腳進行生態修復。目前,已完成長江岸線綠化17公里,栽植苗木45.8萬株,面積近3000畝。工業園區新增和改造綠地面積35.4萬平方米,打造了長3公里、面積12萬平方米的沿江景觀長廊,實現了園區內處處見綠、步步皆景。

為進一步夯實生態建設成果,準確認識共抓長江大保護的科學意義,該縣又再次提出了以鞏固長江沿線現有公益林、天保林的保護基礎上,實行對長江沿岸非公有制的商品林木採取政府出資進行贖買收儲,作為公益性儲備林統一管理的保護政策意見,築立起境內長江綠色脊樑,切實挑起沿江保護歷史重擔,讓百姓真正受益於林業保護的成效。

積極謀劃,高位推動。為確保收儲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充分尊重群眾的意願和利益,工作之初,該縣通過充分調查研究,深入實地走訪群眾,宣傳長江保護政策和深遠意義,讓群眾自發的積極融入到保護與發展過程中來。成立了彭澤縣長江沿岸非公有林木保護工作協調小組,全面負責非公有林木的收儲工作,形成了從規劃、立項、審計、拔付到後期的管護一鏈式工作機制,確保收儲的推進與成效。

科學規劃,分類施策。根據測算,該縣面長江的第一層山脊沿線,內延長江岸線一公里範圍內以及境內江中的棉船鎮沿長江大堤外圍範圍內共有森林面積2.5萬餘畝,其中有林地面積2.2萬畝,未成林地面積0.3萬畝,其它林地面積500餘畝。該縣採取對已經區劃為公益林的林木,繼續保持公益林管理,並按公益林補助標準兌付資金;對未納入公益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天然林種地塊,本次納入天然林保護工程範圍,按天然林保護工程管理補助標準對林木所有者進行補助,實行天然林禁伐政策;對其他沒有禁伐保護政策的人工有林地,採取通過第三方評估林木價值,由縣財政出資一次性買斷。同時在收儲贖金時,對河道管理紅線範圍內的土地,不再支付土地租金;對河道管理紅線範圍外被承包且仍在租期內的土地,由縣財政支付租金,到期後,由屬地鄉鎮負責解除承包合同。合同解除后土地租金由縣財政負擔;對河道管理紅線範圍外未承包的土地,鄉鎮協商解決土地租金問題,資金由縣財政負擔。

加強管理,發揮實效。在贖買工作完成後,將採取公司化運作方式,將政府贖金的林地使用權,林木所有權,林木使用權全部劃拔到縣農墾集團,並由縣農墾集團依法依規辦理不動產權證。農墾集團委託第三方管護專業隊伍進行專業化管理,進行規模化、集約化的經營和管護,以提升森林經營效益,改善林分質量,確保收儲的林地資源充分發揮森林生態效益,實現政府得綠、林農得益、全民得生態的良好局面。

通過開展長江沿岸商品林收儲贖買等管護模式,林業在實施長江大保護、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地位與作用得到發揮,也為縣域長江經濟帶乃至整個長江流域社會經濟發展樹立了示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