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恐龍:身長不足5.5釐米 體型如蜂鳥

恐龍在人們的印象中大多是體型龐,顛覆常識的是,目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人的一項重大發現,研究團隊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知的最小恐龍化石。

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小恐龙:身长不足5.5厘米 体型如蜂鸟

該發現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動物的軟組織和骨骼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小恐龙:身长不足5.5厘米 体型如蜂鸟

新研究表明,大約在九千九百萬年前,一種“超級怪異”的、不可思議的小鳥狀恐龍被困在一片最終硬化成琥珀的樹脂杯中,最終保存了地球上已知的最小的恐龍。這種恐龍被稱為“孔雀目恐龍(Oculudentavis khaungraae)”,它很輕,可能只有0.07盎司(2克),相當於兩美元鈔票的重量。

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小恐龙:身长不足5.5厘米 体型如蜂鸟

世界上最小的現生鳥類是蜂鳥,而最小的蜂鳥是吸蜜蜂鳥(Mellisuga helenae),重約 1.95 克,長 5.5 釐米。從這次發現的頭骨尺寸來看,該恐龍體格比蜂鳥還要短一些,是迄今發現過的最小的古鳥類,同時也是史上最小的恐龍。

回到化石本身,“恐龍”命名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喙後長度僅7.1毫米。

文章描述,眼齒鳥顱骨上可見一巨大的眼窩,類似蜥蜴的眼睛。眼窩開口窄,只有少量光可進入,這表明適應白天活動。其上下頜有大量利齒,作者估計下頜每側各有29-30顆,可能以小型節肢動物或無脊椎動物為食,這一點和現代體型相似的鳥類不同,後者沒有牙齒,以花蜜為食。

上述發現已刊登在頂級期刊《自然》上。(綜合媒體報道、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