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病毒会不会把欧洲几百年的财富和高福利消耗殆尽?

冰羽


个人认为不会。理由如下,欧洲的财富严格的说不在那些没钱看不起病的人手上,这是资本的本性决定的,资本的马太效应是成立的,看起来所谓的中产阶级其实不怎么样,经不起折腾。最稳定的结构是金字塔,经济方面也是如此,少数人站在顶端。

至于高福利,新冠的爆发,老年人出于极其危险的地位,易感难治,死亡率高。易感难治在于年老抵抗力下降,多数有基础病,容易并发,所以死亡率高。而这个恰恰是就解决老年化,占用支付福利比例的阶段。所以减少老年人口,对于维持高福利是适当帮助的。虽然这很残忍,但在资本的驱动下,是最优解。


四顾20DD


我一直觉得我们有些人过于自恋、自大,把別国看扁了,爱国是一回事,但不能因爱国而丧失理性。可以说,题干预测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首先,不应夸大病毒的致命性。只要及时救治,病死率在2%以下,韩国甚至是0.7%。所以,西方人不戴口罩,尽量维持正常生活,并不是他们疯了,只不过相对而言,我们愿意为了安全暂时放弃部分自由,而他们在风险没那么高的情况下不愿意,这也是他们的理性选择。

其次,理性看待确诊和病死数据。即使是疫情非常严重的意大利,确诊人数是9172人,死亡463人,而意大利人口6000多万人;美国人口三亿多,确诊687人,死亡22人,而美国每年流感要死数万人。按人口比例来说本次疫情他们的确诊人数还是非常低的。

第三,西方的财富和实力仍在。数百年领先和相应的财富积累,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次经济危机,怎么可能一次疫情就垮了,他们纸糊的吗?更何况现在的医疗科技,把大多数人治愈是没问题的,他们的抗病毒药、他们的疫苗研发能力、公共卫生实力都是一流的,特别是美国。

所以,不要替他们担心,本次疫情对他们仅仅是一种紧急事态,绝不是生死存亡的危机。


豪森林


对于中西实力对比,其他行业不太懂,就说制药吧。

专利药的研制和生产,受知识产权保护限制,不能进行仿制,要生产就要投入大量资金,要么等到专利期过后。中国加入世贸前中国看病是最便宜的,药品可以任意仿制,但现在既然有了游戏规则就要按规则。

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施新的药品专利法,保护知识产权,对国外药品实施了不同程度的保护。我国从1950年到现在,上市的新药绝大多数为仿制产品,仿制药占97%以上。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药品专利保护期的概念,它一般是从专利申请并批准日开始,而获得专利到该药品上市一般要8-12年的时间,所以一个新药上市之后的专利期实际只有6-10年,通常也就是6、7年。2005年至2007年是专利药到期的高峰期。

于是我国的药企已经进入了申请抢仿专利药的高潮。

也就是说在制药方面,我们基本很少研发,更多的是只有模仿。那么其他行业呢?




和个体户主一起学法律


现在意大利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非常严重,到今天确诊数量已经达到了9172多人,一天之内增长了1797例,这让世界卫生组织都感觉到非常的担心,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表示这种疾病有可能成为大流行病。提到意大利很多人都可能会对古代的黑死病有了解,因为这种疾病被蒙古人带到意大利之后,开始传遍了整个欧洲,最终导致人类文明的倒退。

不过现在的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不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因为支持率只有1%~2%,而且死亡的大多都是老年人,美国卫生部表示这种疾病对于健康的年轻人来说完全可以等同于感冒。虽然这种说法有点不负责任,但是也证明这种疾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现在在意大利产生了极大的恐慌情绪,意大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度,像一只靴子一样深入了地中海,意大利湿润的气候特别有利于病毒的滋生,所以意大利的重症患者特别多,意大利还是一个特别讲究浪漫的国度,见了面之后喜欢握手,行贴面礼,或者是亲吻,由于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导致病毒传播速度加快。而且重症患者也居多,现在意大利已经停止举办国内所有的足球联赛,同时实行了封闭城市的做法,涉及到的流动人口多达1600万人,可见意大利政府的行动还是比较坚决的。

现在欧洲各国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意大利的情况控制不住,最后蔓延到整个欧洲,现在法国和德国的确诊人数已经超过1000了,但是这种情况在德国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德国是一个非常严谨的民族,做事情都会一丝不苟,完全不像意大利人的性格,所以这种疾病对德国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但是对法国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大,前段时间法国甚至出现了抢劫医疗物资的现象。现在英国已经决定脱离欧盟,完全可以独善其身了,在德国和英国受不到太大影响的情况下整个欧洲地区的实力也不会下降太多。


江淮圣手


现在新冠病毒在欧洲爆发,造成了欧洲股市大跌,也造成了部分国家人口活动受到限制,经济下挫,这些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要说一次传染病就会把欧洲的财富和福利消耗殆尽,那是不可能的。


可以举个例子,在一百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爆发了西班牙大流感,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那次流感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超大流感,感染人口达五亿,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将近三分之一,死亡人口达两千万以上,比这次新冠病毒感染厉害多了。欧美主要国家都遭受了大流感袭击,总死伤人数远比一战多。

那时候世界的经济中心是欧美国家,尽管他们遭受了流感侵袭,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但是流感过后,他们依然是世界中心。

这次新冠病毒在欧美国家开始蔓延,从相关报道看得出来,许多欧美国家开始时候并不重视,没有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最严重的当属意大利,感染人数和死亡率都让人心惊,与之临近的几个大国感染人口数目也已过千。不过按照目前数据看,跟当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比起来,明显是小巫见大巫。

现在世界格局跟一百年前不同,但是世界经济重心和科技重心仍然在欧美国家。欧美国家为何可以拥有高福利和财富呢,实际上主要得益于他们国家发达的经济和科技。

比如说举个欧洲不大不小的国家瑞典,这个国家跟英法德意比起来不算大国,跟许多欧洲小国比起来算大国,就是这么一个国家,经济和科技都十分发达,有不少高科技企业,在对方面技术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比如说荷兰,这个国家面积很小,比瑞典还小得多,以开放著称,但是它的科技力量惊人,许多大企业比如壳牌、飞利浦等等都是荷兰的,半导体芯片最重要的设备大型光刻机也是荷兰企业ASML制造的。



可以说,欧美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这是他们几百年发展积累下来的。高科技企业的利润是十分惊人的,可以举个例子,很多人都羡慕华为员工工资高,但实际上华为之所以发展这么迅速,就是因为他们用低价和速度打败了欧美通讯巨头,他们打价格战的时候,连欧美企业的一半都不到,即便这样,他们员工仍然有令人羡慕的高工资,他们企业也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可以想象,那些欧美高科技企业的利润率有多么吓人。


现在欧美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依然十分明显,有人不明白为什么很多欧洲国家的人工作时间那么短,但是福利却那么好,实际上就是因为他们高科技企业多,科技壁垒高,利润也高,有些企业单靠授权和专利就赚走了绝大部分利润,而那些组装加工只能赚极少的一点钱。像典型的公司如诺基亚、高通等等,单单靠专利就赚的盆满钵满。

实际上只要欧美国家仍然在科技领域占据优势,那欧美国家的福利待遇就不会有太大削减。为什么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世界上有那么多例子告诉我们这就是个真理。

现在看来,的确有许多欧美国家在应对新冠病毒方面是不合格的,反应太慢,措施太敷衍,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确有这个底气。现在新冠病毒对他们经济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是他们几百年积累的科技产业并不会因此而动摇,传染病都会有时效性,而且全球最厉害的制药公司基本也都在欧美国家,疫情过去以后,他们的经济生活也会逐步回归正规。


一览众河小


耗尽不至于,但是会将欧美股市打趴,欧洲会有产生大的社会动荡的可能性。一方面是疫情失控引发,一个是在这种综合性危机面前欧洲人的文化劣根性的一面会暴露出来。疫情危机的影响远远超出经济层面,政治模式的弊端,生活自由散漫习惯的反思,无政府主义的盛行,对人权和自由的边界反思等等,总之影响极为深刻!


烽火台长


作这样的判断还为时过早,中国人口多密度大,春节流动性强,政府作出封闭性的管控决策也没错;本次的病毒传染性是比较强,但目前并没有公布死亡的年龄段数据分析,据说大多是60岁以上且本身就已经有其他疾病,欧美人口少,关键是看他们对待民生的态度,有可能随着4月份温度升高,病毒传染性衰弱,加上适当防控治疗,病情逐步好转都有可能,没有太大可能通过一场小病把欧美打回原型,要打回原型的也是他们自私自利的发展体制。


邱树信睡眠生活


现在的疫情放在古代,就不好说了。

过去了的历史,一个欧洲黑色病就差点把整个欧洲抹杀掉。

现在,科技发达了 物质丰富了,人类可以有效把控疫情,避免成为世界性人类灾难。

至于能不能摧毁西方国家的医疗福利体系,那就要看疫情在欧洲持续多久。

个人预测,如果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欧洲持续一年,欧洲医疗福利体系结构必遭摧残。(因为持续一年,死亡病例必多,生产停滞,消耗倍增的)


感牾人生51742721


感染新冠病毒的伊朗卫生副部长调侃“病毒是民主的,不认识贫穷和富贵”。 当然,病毒也不分穷国和富国。

国际新冠疫情还在继续扩大,目前欧洲已有45个国家及地区出现了新冠疫情,而全球发生新冠疫情的国家则达111个。截止今天14时,欧洲累计确诊18687例新冠感染者,除中国外,世界各国累计确诊病例已经差不多4万例。欧洲疫情最严重的是意大利,共确诊10283例,累计死亡716例。其次是法国1784例、西班牙1695例、德国1565例。300~500例左右的国家有瑞士、挪威、英国、荷兰、瑞典。100~300例的有比利时、丹麦、奥地利。50以上接近一百例欧洲国家还有几个。目前,意大利已经学习中国控疫经验实行了“封城”措施。相信许多欧洲国家也会跟进。



欧洲是否被新冠疫情吞没还得看疫情可控还是失控。

欧洲面积广大,但现在的欧洲人口为什么那么少呢?这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内(6世纪到14世纪)欧洲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瘟疫——黑死病,黑死病直接夺走了当时欧洲30~50%的人口。

高福利从哪里来的?答案是社会财富。社会财富又从哪里来的?答案是人。欧洲为什么那么富有?答案是他们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政治改革及他们的祖宗当过强盗(殖民者)。那为什么他们一直有花不完的钱呢?答案是靠资本、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及游戏规则的垄断。

但是,不管欧洲在人社会中有多么强大,但始终强不过自然力量——比如新冠病毒。不是说欧洲不能打败病毒,而是指欧洲也避免不了受到新冠病毒的破坏。新冠病毒来源于自然界,但至今人类还暂时搞不清楚它是怎样传给人的。包括人类科学的领头羊(目前)欧美国家也还破解不了这个可怕的自然病毒。

欧洲高福利的直接来源是高税收,这是一种以政府行为合法“劫富济贫”达到社会分配制度相对公平公正的方法。当然,高福利的经济基础及发展程度要求较高,富裕国家才具备完整的高福利条件。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非常富有,所以才能实行高福利。

总之,社会财富来自于人的创造。打一过比方,农民种一年粮就有一年的口粮,而一般的地主因一年收取的租金可以够吃四五年。现在欧洲就好比地主,田地绝收二三年地主还是能够吃香喝辣的。

事实上本次新冠疫情从总体上看还是可控的,也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随着欧洲控疫措施的加强及治疗技术的进步,欧洲疫情的拐点也总有一天会到来,所以欧洲受到的经济影响(损失)也只是皮毛而已。

但是,如果疫情失控时间较长且大规模传染(比较像欧洲黑死病),那就另当别论了。人都没有几个健康的了,还谈的上发展经济吗?精英及经济基础不复存在,那现在的繁华也将付诸东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失控的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毁灭。

但是凡事无绝对,假如欧洲不幸重演了古代欧洲黑死病的悲剧,那么历史将会重新洗牌,可能一百年或者几百年后欧洲又可以重塑辉煌。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神碼人生大国观察


肯定的回答这个问题,不会。

一、这次的病毒虽然来势汹汹,但它和以往发生的疫情一样,最后照样人类会战胜它,这一点我不拉偏架。财富的损耗肯定会有,各国的损耗程度也不会一样,但要说损耗殆尽,就有点儿诅咒的味道了,不现实。

二、欧洲的财富和高福利是和西方社会体制共存的,除非西方社会体制消亡,一场病毒奈何不了它。

三、欧洲人的精致资本主义意识非常顽强,必要时,他们是真能做到丢卒保车,这一点我们比不了,我们的“壮士断腕”是牺牲国家利益保全人民生命财产,他们的“丢卒保车”是消耗社会底层保全社会高层。这一点明眼人都看的出来。

财富永远伴随着人类,财富是可持续和发展的,无论是灾荒年间的饿殍遍野,还是战争年间的堆尸如山,财富依然存在。就整个社会群体怪像而言,欧洲社会高福利算是期中一种。

既然财富永远不会消耗殆尽,那高福利呢?我可以肯定的回答:高福利不会永远存在,而真正使它消耗殆尽的正是高福利自己。

今天想多说点儿,希望你耐心观望。

西方社会的“神话故事”在中国已经流传很多年,这些看起来相当真实的“美丽故事”,都在一些“伪学者”的断章取义之下,占据着互联网和流量书报的大量版面,久而久之导致了很多国人心目中的西方是“高达伟岸”和“绝对先进”的,进而形成了社会整体的惯性媚外思维。

欧洲发达国家实行高福利的原因:

第一,从工业革命开始,欧洲发达国家的工业和农业或服务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产业链顶端(掠夺亚非拉几百年积累的原始资本、本国经过二百年发展积累的技术优势),拥有着他国难以匹敌的高利润,这是欧洲国家实行高福利的经济基础。

第二,欧洲发达国家都是民主国家,其政府为民选政府。政客为了上台,实行高福利是讨好选民的最有效手段。

第三,欧洲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基于民享、民有、民治的资本主义基础。政府存在的意义,就是服务于资本。而为民众提供高福利(生活、医疗、教育保障),是“资本”取胜的招数之一。

第四,欧洲发达国家从历史上,就有高福利的传统。如法国从拿破仑时代开始,就让民众享受其对外战争的红利,从而鼓舞民众去积极的掠夺殖民地。欧洲的殖民使就是这么发展壮大的。

但随着人类对和平愿望的不懈努力,欧洲掠夺利益越来越少,单靠自己发达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收入来维持越来越膨胀的高福利已是捉襟见肘。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到几个数字:欧盟人口占世界9%,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25%,而福利开支却占世界50%。这几个数据突出表明了欧盟的高福利政策,也说明了这种政策为什么不可持续。在欧洲主权债务问题久拖不决的背景下,人们对这几组数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欧债问题的中心——希腊,有人这样描述一个公务员的工作状态:上午九点上班,下午两点半下班,每天工作不超过五小时,每年休假不少于一个月,拿14个月薪酬,比私企高一倍,三天两头还能拿些奖金。

上述种种,要在其他国家基本上可以称作“白日梦”,但在希腊却是活生生的现实。所以有俗语称,“宁为希腊公务员,不做华尔街银行家。”当然,享受高福利的不仅是公务员,贩夫走卒也不例外。希腊是欧洲高福利的缩影。欧洲提倡“全民共享”,号称“从摇篮到坟墓”。长期以来,高福利成了欧洲标志性符号,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被称为“社会稳定器”。殊不知这个“社会稳定器”却在不知不觉中给欧洲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首先,拖累了经济发展。高福利制度忽视市场配置机制,片面地强调提高劳动者保障水平,加重了欧洲企业社会税费负担,使其无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胜出。不少欧洲企业都将实业转移到其他地方,也导致欧洲产业空心化,经济难振。

其次,积累了债务风险。以希腊为例,本来经济底子就不厚实,除了海运业和橄榄油出口,就靠爱琴海旅游了。希腊经济水平虽不高,但福利水平却超高。以2001-2010年为例,希腊经济年均增速为5.6%,而社会福利年均增速却达到9.4%。希腊政府要维持高福利,只能举债度日。近十年来,希腊每年公共债务占GDP比例一直在90%以上,其中8年超过100%。

此外,减弱了社会凝聚力。高福利制度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欧洲人的国民性,欧洲人由朝气蓬勃变成老气横秋,由冒险进取变成贪图享乐。面对欧洲糟糕的经济形势,习惯了舒适生活的欧洲人很难共克时艰。

欧洲不少有识之士已看到,这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已难以为继,改革势在必行。在债务压力之下,欧洲各国政府也启动了一些改革措施,尝试着抑制社会福利增长速度,减轻政府和企业的福利负担,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改革之路注定荆棘载途。法国现状可见一斑。

为什么说中国的有些“伪学者”是断章取义呢?这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根本没弄明白”就到处鼓吹西方的先进了,并以此展现自己了解或者到过“先进西方”的人生成就。有一位中国大学的教授,就因为走马观花的访问期间看到三个工人一早上“精心打磨”铺了五块地砖,而惊喜地得出结论:西方人严谨认真,考虑长远。却不想,这只是典型的“磨洋工”现象而已。这就和此前的“德国油包纸”的故事一样令人“感叹万千”。

而这一现象,最为典型的便是对西方实行的“高福利制度”的误读,国内有很多所谓的“精英学者”,都在西方蜻蜓点水式的转了一圈之后(甚至没到过西方,就开始纸上谈兵了),四处鼓吹“高福利”制度好,把西欧和北欧的社会福利粉饰得近乎完美,却完全看不到“高福利正在拖垮西方”的另一面。

高福利造就了慵懒的社会现状;消磨了社会发展斗志;企业的实力先升后跌;造成财政支出问题巨大;各种社会矛盾无法缓和等。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欧洲的高福利本身就是一个掠夺福利,在高度文明发展的现在,它又怎么可能永远存在呢?

所以,高福利消耗殆尽的不是这次病毒,而是精致资本主义的贪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