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的流量究竟是真的还是靠其他方式包装出来的?有何依据?

大杂烩1985


作为一个直播公司的老板,本来不想参与这样的话题,但看到大家讲的都太水了,我稍微说几点:

  1. 没有什么时势造英雄,所有的英雄都是具备一定实力的。从赵云到马云,哪个是软脚虾?时势造英雄,就跟我常和员工讲:加油,你是最棒的!逗失败者、新手们开心的。

  2. 实力分为三部分:自带流量(自媒体/seo等)、自刷流量(获取平台扶持)、自我装逼(网红都是演员,导演有其他,我是制片人)

所有行业,只要挂钩钱,那就不要总看着台面上的“真善美”。越看,你就越迷糊;看着看着,你进入这一行,那就死的快。

花和尚


网红流量!要看清方向

一则60秒的短视频,叫价100万元;一场2小时的直播,带货2.67亿元。这是最近一年里,站在金字塔尖的网红创造出的商业神话。

在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的当下,中国网红粉丝规模已逆势增长到5.88亿人,拥有超2亿日活量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已成为新的流量战场,坐拥粉丝基础作为私域流量的KOL(Key Opinion Leader)和善于通过内容营销获取公域流量的网络红人,已经成为帮助商家广告到达消费者的重要渠道。如今,从国际大牌到新生代国货,从美妆服饰到日用百货,网红的营销足迹几乎遍布所有商品品类。

一条围绕网红流量池的产业链正在迅速膨胀。以网红在短视频平台的广告变现手段为例,在广告主走向消费者的链条上,明面上嵌有品牌代理商、广告供应商、MCN(多频道网络)机构、红人、分发平台等环节,暗中还藏有刷量公司、洗稿公司等黑色产业。在以流量数据为导向的利益体系下,每个角色都能在网红流量营销的食物链上分得一杯羹。

随着新一拨掘金者不断涌入网红市场,多方的利益角力已初步建立起行业秩序,而流量至上的价值取向滋生出的各种造假问题仍然存在。多位受访者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网红市场刚刚走过野蛮生长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距离真正规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大V养成计划

从一个普通的大学女生,到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红,“代古拉K”只用了一个月。

这位1996年出生的小姑娘凭借标志性的笑容和“抖裙舞”视频,成为第一批爆红的抖音达人。她的舞蹈短视频大多在30秒以内,看似即兴,实际上是一个负责整套内容运作流程的专业团队的成果。

“代古拉K”本名代佳莉,原是一名普通的理工科女生,因喜欢跳舞,就在空余时和要好的小姐妹自发组了三人小舞团,偶尔在网络上发布一些练舞视频。大二这年,代佳莉被一家短视频内容机构洋葱集团的星探挖掘,签约成为旗下达人。在正式出道前,公司为代佳莉拍摄了近百条视频摸索风格,最终定位“笑容最美的舞蹈达人”,在抖音一举走红。

“从内容策划到账号运营,全部由公司负责。”洋葱集团联合创始人聂阳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代古拉K’绝对不是舞蹈跳得最专业的,也不是舞蹈达人里面长得最漂亮的,她最具特色的记忆点是笑容在舞蹈中的感染力,公司就是抓住了这一点。”

类似“代古拉K”这样由公司一手打造推红的达人,在业内被称作“自孵化达人”。通常在素人时期就签约MCN机构,机构根据素人的特长或特点确定角色类型和个人风格,其内容策划、账号运营均由机构全权负责。这种“从0到1”的自孵化模式对MCN机构的全流程运营能力要求较高,另一种门槛较低的模式则是机构直接签约已有一定粉丝量级的野生达人,在达人的既有基础上加以培养或提供商业化服务即可。

“自孵化达人对机构的依赖度高,机构倾注大量资源和成本打造达人,达人与机构可以视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聂阳德坦言,“但由于自孵化达人成本高、风险大,业内机构普遍倾向于直接签约已小有名气的达人,再进一步培养。”

“无论是自孵化达人还是签约达人,机构在培养过程中都会以内容作品的播放量、粉丝量、转化率等作为达人成长性的考核指标。”旗下红人粉丝总量超3亿人的大禹网络联合创始人李永安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公司会根据账号的优质程度,来制定流量采购策略。譬如买入1000元流量,能获得多少粉丝,对账号的最终考核的仍然是投入产出比。”

在网红世界里,粉丝量是绝对的“硬通货”。根据卡思数据联合火星文化、新榜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19短视频内容营销趋势白皮书》数据,目前,各短视频平台KOL规模已经超过20万个,短视频KOL营销市场规模将很快突破10亿大关。按照业内共识,粉丝1000万以上的为头部达人,500万~1000万为肩部达人,100万~500万为腰部达人,10万~100万为尾部达人。粉丝量越大的达人,越有底气进行商业化。

“100万粉丝的野生达人,一条广告的报价在1万~2万元一条。”一家长期对接抖音的广告公司经理陈森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由于野生达人常存在作品产出不稳定、粉丝质量不确定等问题,接触的广告主一般是小商家,1万元/条是双方合作最集中的价格范围。“同等量级的机构达人,由于产出质量相对稳定,合作风险较低,分发效果更好,报价至少会高出50%。”

“一般来说,当野生达人成长到300万粉丝量级以上时,单独一个人就很难兼顾内容和商业化了,基本上都需要团队或机构协作完成。”卡思数据母公司火星文化CEO李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拥有粉丝和内容基础的野生达人签约机构大多基于两个诉求:一是帮助达人实现商业化,对接广告主;二是帮助达人涨粉,利用机构资源协助内容运营和扩大流量。

帮助达人解决创作、分发运营和商业变现的各种问题,是MCN 的主要职责,反之,MCN也能通过旗下达人矩阵规模化的传播效应掌握行业话语权。在MCN机构业内,既有依托内容运营自主培养网红盈利的头部机构,也有大量仅期望从野生达人的商业化中分利的中小机构。在争夺野生达人的签约时,MCN机构业内也会掀起价格战。

当前,接广告、直播打赏、链接电商依然是网红商业化的三大主要路径。以接广告为例,初期业内的分成共识以三七、二八为主。“从内容运营到商业化对接,资源性MCN机构承担了大部分工作,因此也是机构拿大头。”聂阳德表示,随着MCN机构竞争加剧,一些只做商业化对接的机构开始主动五五分成,从别家机构挖人。“甚至有的机构只拿一成,只为赚个中介费。”

另一方面,对于粉丝在百万以上的野生达人,也有MCN机构以“保底合同”的形式争夺签约,达人的收入则是保底+广告分成的结构。“粉丝数量达到500万量级的野生达人,保底可能给到500万、甚至1000万以上。”李浩透露,也是由于大体量野生达人的签约成本过高,如今MCN机构大多会从100万粉丝量之内的野生达人中筛选签约。“能够在野生状态达到几十万量级,说明达人的内容基础较好,MCN机构继续培养的成本和风险也较低。”

不可否认的是,网红机构化趋势正日益显著。根据《2018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数据,2018年,中国头部网红签约MCN机构的占比已达93%,这意味着网红与MCN机构的共生关系逐渐强化,职业化网红越来越多,围绕网红工厂的产业链仍有发展空间。

“从内容运营的角度,你很难把每个平台的游戏规则和流量玩法全搞清楚,个人的创意容易枯竭,个人的制作能力也十分有限。从商业化的角度,个人很难接触到各种广告主资源,也很难维持长期稳定的内容盈利。”李永安认为,在未来的网红生态中,机构化必将是主流趋势。“当然会有小体量的野生红人存在,但偏头部的、真正具备商业价值的红人根本不可能是野生状态。”

2018年11月,天猫双11晚会上,马云(右)挑战淘宝直播“口红一哥”李佳琦。图/中新

刷量潜规则

在以流量数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中,衡量网红商业价值的指标就是播放量、粉丝量、活跃度等几个核心数据。为了取得更漂亮的数据成绩,专业提供流量数据造假的刷量公司应需而生。

“以野生达人为例,100万粉丝的达人1条广告报价1万元,500万粉丝的能报价10万元。”陈森介绍,野生达人没有机构管理,个人刷量动力大,容易出现数据造假情况。而在MCN机构业内,中小机构在打造新账号时也普遍会使用刷量手段,买播放量、点赞量、粉丝量等,这样一来,根据抖音的算法推荐机制,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推荐机会。

7月25日,腾讯网络安全与犯罪研究基地高级研究员张宝峰指出,目前国内各种刷量平台已达1000多家,处于头部的100家每个月流水有200多万元。“在利润的驱动下,虚假流量已进入整个互联网的肌理。”张宝峰说,“受高利润吸引,很多地下产业从业者也逐渐涌入这一行业。现在可以观察到国内刷量产业的人员规模累计达到900多万。”

陈森透露,通常刷量公司为规避风险,一般不对外公开业务,只面向确定的个人和机构做业务,新客基本来自老客介绍。对于长期合作的客户,刷量公司还会提供优惠套餐和附加服务。

根据威胁猎人发布的《短视频和在线直播行业的虚假流量现状》报告,抖音和快手作为两家短视频领军平台,也是刷量公司的重点目标,合计超过刷量总量的60%。

“在抖音平台上,粉、赞、评都能刷出来。”卡思数据母公司火星文化CEO李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刷量业务分为机器刷和人工刷两种,机器刷为手机工场,通过程序控制成千上万台手机完成各种点赞、评论、加粉行为,速度快、价格低,但容易被平台发现,有封号危险;另一种人工刷是通过真人水军团队操作,价格高数十倍,但平台难以察觉,基本没有封号风险。

陈森向《中国新闻周刊》出示的一份刷量报价单显示,以抖音为例,刷播放量为3.5元/万次,点赞量为45元/千个,评论+赞为35元/百个,粉丝为40元/千个,最贵的“自定义评论”价格为120元/百个。

“不同刷量公司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通过评论就能一眼看出是刷的,都是很不走心的套话。”陈森透露,如果一个新账号刷量,通常表现为前几个视频的数据量奇高,评论却很少,且过几个视频之后所有数据都有大幅下跌。“除了专业的刷量公司,一些MCN机构还建有内部互助群,诸如几百几千的小规模数据量,通过内部的互赞、互粉就可以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中小MCN机构对刷量公司的依赖性,头部MCN机构则对刷单账号唯恐避之不及。

当头部机构签约小量级达人时,刷量的达人会干扰机构的判断。“我们很怕签到自己刷过量的达人,真实的内容基础和粉丝活跃度都不好,后期培养非常费力。”papitube总裁霍泥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机构来说,签约达人的试错成本是很高的。相比可以作假的粉丝量,我们反而会更看重达人的内容质量、个人特点等具独特竞争力的方面。”

“从大机构的角度来讲,刷量是个得不偿失的事情。”大禹网络联合创始人李永安表示,头部MCN机构的合作广告主通常是大品牌,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刷量会损害信任,也会干扰机构对账号的分析管理。

从技术手段上看,刷量也越来越容易被发现。李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大广告主在选择投放时更谨慎。以抖音平台为例,现在客户可以直接通过卡思数据的分钟级监测判断账号是否刷量,如果刷量,会表现为各种维度的数据比例背离,曲线不同步。”

与此同时,平台对刷量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7月19日,抖音官方宣布,对严重刷量的“宾利哥”“超模大宝”等1621个账号予以永久封禁处理;对存在刷量行为的“恋与白侍从”“智仁”等601个账号予以封禁30天、下架所有视频处理。这是抖音平台上线近三年来,第一次针对刷量视频账号的正式处罚。

“针对刷量问题,短视频平台肯定是有监管义务的。”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由于刷量问题涉及平台数据的真实性,平台有动力也有责任在技术能力范围内自查自纠。

此外,从运营逻辑的角度看,以广告作为主要变现手段的短视频内容网红,也缺乏依托电商变现的刷单动力。

霍泥芳认为,刷单意味着额外的成本投入,也不能直接决定客户的下一次购买,机构和达人都缺乏刷单的利益动机。

陈森介绍,从短视频平台直接导向成交的实际转化率很低,网红的带货率不稳定,自然流量的转化率更是少之又少。“当你从看到产生兴趣,再到下单,这对视频内容要求极高。”

以热度最高的美妆类为例,抖音上的一位拥有800万粉丝的知名美妆达人,一则推广视频报价15万元,其抖音橱窗中有5款商品,卖得最好的是一款单价39元的口红,月销量超6000件,但其余四款商品的月销量均在300件徘徊。

“一般遇到小广告主提出想在短视频平台上投广告时,我们会再三强调,不能保证广告投放效果。”陈森表示,由于短视频广告的投放价高,转化率低,且中间环节多,最终往往会出现广告费没少花,交易量却没涨多少的窘况。


君尚优视


网红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时势造英雄,赶上了自媒体和网红兴起,前期竞争小,他们不一定有着优质的内容,但风格一定是大众能接受的,讨喜的,这类网红前期往往没有过分的包装。

第二类:高品质网红,能分享许多干货,自身水平过硬,台风成熟,有自己的个人魅力。

第三类:经纪公司一手打造。众所周知,一些资源丰富,财大气粗的经纪公司有强大的造星能力,他们往往可以通过制造话题,引流,购买推荐位,投放广告的方式,强行把他们需要扶持的对象推进你的眼球。

不是所有的网红都是包装出来的,但是现在的互联网环境,滋生了越来越多质量低,内容差,哗众取宠的商业网红。


大狗说科技


首先大部分新晋的网红是靠公司包装的,网红的流量来源于点击量跟粉丝,还有买的水军,热度高起来点击量就会增多,到一定时间段大部分的网红就会开始带货,接广告,直播来盈利。[看][看][看]


意奢美


部分是平台扶持流量;

部分是本身粉丝流量;

部分是第三方刷的流量;

依据,现在刷流量的机构和软件大把。


电商老菜


一部分吧!除非特别有创意的作品!


互联网运营刘岩


我已想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