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戶曉的青黴素,名字是這樣來的

20世紀40年代以前,患上肺結核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這意味著患者不久就會離開人世。因為當時人類還沒有掌握一種能高效治療細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藥物 。


家喻戶曉的青黴素,名字是這樣來的

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無意中發現了一種“神藥”。1941年,英國病理學家弗洛裡和生物化學家錢恩,找到了這種“神藥”的提純方法,並用於臨床治療。說是“神藥”並不誇張,因為它可以治療大葉性肺炎、淋病、梅毒等在當時被認為是無藥可治的病。這個“神藥”我們並不陌生,它就是我們常見的青黴素,最初在中國被叫做“盤尼西林”。

“盤尼西林”是英文名Penicillin的音譯。給它命名為“青黴素”的,就是中國第一支青黴素的研製者——樊慶笙。


家喻戶曉的青黴素,名字是這樣來的

樊慶笙


01、留美學霸

樊慶笙,江蘇省常熟人。他出身貧寒,父親是個收入微薄的職員。家庭有限的條件沒有限制住樊慶笙的發展,他憑藉自己努力在蘇州讀完中學,之後被保送到金陵大學。在大學裡,樊慶笙成績優異,畢業後留校任教。


家喻戶曉的青黴素,名字是這樣來的

金陵大學

1940年金陵大學推選了包括樊慶笙在內的三位老師,送往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進修。就是這次進修改變他的命運,也改變了中國千萬百姓的命運。

02、帶著菌種回國

在美國進修一年後,美國的導師看中了樊慶笙的勤奮和聰慧,決定自掏腰包資助他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3年後,取得了博士學位的樊慶笙第一件事就是回到祖國。


家喻戶曉的青黴素,名字是這樣來的

威斯康星大學創建於1848年,是一所世界頂尖的著名大學,世界大學排名第19位。曾有21位教授或校友獲得諾貝爾獎,在世界上久負盛名。樊慶笙就是在這裡讀取博士學位(圖為學校校徽)。

但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航路受阻,樊慶笙回鄉無門。就在這時轉機來了,1943年,威斯康辛大學的生化和細菌學院建立了研製盤尼西林的小組,同年秋天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盤尼西林的發明拯救了千百萬人的生命。當時,正在威斯康辛大學讀博的樊慶笙一直密切地關注著盤尼西林的研製,他覺得,苦難中的中國更需要盤尼西林。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樊慶笙向美國醫藥助華會會長Van Slyke女士坦陳了自己的想法。Van Slyke女士很尊重他的想法,對他表示理解和支持。


家喻戶曉的青黴素,名字是這樣來的

樊慶笙家人捐給南京農業大學中華農業文明博物館的中國最早的青黴菌菌株(圖片來自網絡)

1944年1月,樊慶笙乘坐美國的運輸船頂著炮火回國了,同時他還帶回了3支菌種!以及用於研製盤尼西林的儀器、設備、試劑和溶劑。雖然帶回了菌種,可在那個戰亂年代,他又是如何研製出中國自己的盤尼西林呢?

03、中國成功研製青黴素

1944年7月,樊慶笙輾轉來到了昆明。在昆明,樊慶笙遇到了我國著名的細菌、病毒學家湯飛凡。


家喻戶曉的青黴素,名字是這樣來的

湯飛凡

從1942年開始,湯飛凡就已經開始了研製青黴素的工作,從實驗室同事一雙舊皮鞋上的黴菌中,他成功從中分離出一株能產生青黴素的菌種,這是國內首次分離出青黴素,但是不管怎麼改進這些“土辦法”製造出來的青黴素只有100單位/瓶,當時美國研製出來的青黴素是5萬單位/瓶。

而樊慶笙的到來解決了這些問題!在回國之前,樊慶笙特地到紐約總醫院學習一些檢定劑量的實驗,又到肯色佛尼亞醫學院和攻讀細菌學的中國科學家交流切磋,可以說為了能在中國研製出盤尼西林,他做足了準備。

就這樣樊慶笙在昆明開始了青黴素的研製工作。那個時候實驗室除了樊慶笙帶回的菌種外,還有來自印度的菌種,樊慶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比研究所有的菌種,選出最好那一種投入生產。


家喻戶曉的青黴素,名字是這樣來的

挑選好菌種後,通過不斷地實驗樊慶笙摸清了青黴素對酸鹼的化學特徵,用化學方法使之純化和濃縮,達到了每毫升2萬至5萬牛津單位,與美國的同類產品不相上下。為了把青黴素變成穩定的固體產品,樊慶笙和同事還設計、製做了一個化學乾燥機,解決了青黴素的保管和儲存問題。


家喻戶曉的青黴素,名字是這樣來的

1944年年底,中國第一批5萬單位/瓶的盤尼西林面世,這意味著戰亂中的中國成為世界上率先製造出盤尼西林的7個國家之一。在當時的條件下,盤尼西林的工業化生產還難以實現,但僅僅是小規模產出仍然挽救了許多前線士兵的生命。


家喻戶曉的青黴素,名字是這樣來的

二戰中盤尼西林救下了很多士兵,海報中寫著“他可以回家了!感謝盤尼西林”

在這之後樊慶笙考慮到,未來盤尼西林生產出來後應該有自己的中國名字,於是他根據分類學特徵,將盤尼西林的中國名字取作“青黴素”,理由是:一是形態上,這種黴株泛青黃色,所以取其“青”;二是英文中的詞尾“-in”在生物學上常譯為“素”。就這樣“青黴素”這個名字一直使用到現在。

但是在樊慶笙研製成功後,受到當時生產條件的限制,實現青黴素的工業化生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1949年,樊慶笙任教南京農業大學,之後又是誰擔起了青黴素工業化生產重任的呢?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明天繼續為您解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