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評論」聊聊小區門棟群裡的抗疫溫情

我所居住的沙市朝陽新城小區,交房入住近十年,業主委員會也成立三年有餘,一直缺乏居民交流溝通平臺。這次罕見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宅家抗疫成為每家每戶的生活常態。在社區居委會的指導下,我所在的4棟6門首次組建了門棟居民微信群,成為街坊鄰居們共同的網上家園。


建群近一月以來,7層樓共14戶居民每天分享官方疫情防控、社區登記排查、抗疫自身防護、食品居家採購等信息和知識。非常時期的街坊交流由平時彼此鮮有串門甚至未曾謀面,到網上交流溝通暢所欲言,微信群成為鄰里關係融洽的“催化劑”。

「雪山評論」聊聊小區門棟群裡的抗疫溫情

601住戶家晾曬的枕套,隨風飄落在301家空調外機上,群裡求助信息一發,301家群友積極回應相助,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每戶10斤的愛心蔬菜在小區門口集中派發,群裡“招募搬運”一呼,多位男性群員主動請纓並做好防護,下樓領取菜品後挨家挨戶送到街坊們手中,貼心的溫暖洋溢在樓道間。
同頻共振,堅定了共同抗疫的信心。群裡頻現感人事例:有人把自家的大冬瓜無償分享給大家,有人主動清掃公共走道衛生,有人提供殺滅病毒用的紫外線燈,有人親自將樓道噴灑消毒液……微信群連接起一道道獨具溫情和友愛的風景線。

「雪山評論」聊聊小區門棟群裡的抗疫溫情

居民周勇既是一位熱情稱職的本棟樓長,也是一名無私奉獻的社區志願者。他進群后,挑起社區網格員的部分職責,每天統計群友們的健康狀態,鼓勵大家堅持做好防護,提供平價菜到貨信息,及時公佈愛心菜發放消息……讓人感受到雷鋒精神的真情關懷。
我的鄰居鄒姐,微信暱稱“鄒鄒”,是本群群主,更是一位熱心快腸的小區門棟義務“勤務員”。疫情期間,一場風雪突然襲來,她在群留言及時提醒大家水管要防凍;幾天前,小區附近的豉湖路自來水主管維修,也是她進群告知大家趕緊備水;她在群裡牽掛著102號的老太太是否有親人照顧;我和妻子因故滯留在外地岳父家,十多歲的兒子一人居家,通過群聊得知困難後,“鄒鄒”無私地提供幫助,支援防護口罩、代領愛心菜等等。她在冬日裡釋放出暖意濃濃,群友們誇她為“編外門棟長”。

「雪山評論」聊聊小區門棟群裡的抗疫溫情

當下,桃花開始綻蕾,心花也在萌發。疫情的霧霾終將會散去,春光明媚的日子必定會到來。門棟居民微信群還將繼續發揮它的溫情功用,保持它的溫暖氛圍,並將延續小區居民“論壇”的溫言模式,成為居民自治的溫馨平臺。


END

「雪山評論」聊聊小區門棟群裡的抗疫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