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后一片叶子》,品味欧.亨利小说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之美

《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作家

欧.亨利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1862年出生的欧.亨利大家并不陌生,在我们小学课本里都有收录过他的一些作品,其中包含这篇《最后一片叶子》

欧.亨利被称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与法国的莫泊桑以及俄国的契科夫并称为“世界三大小说巨匠”。

从《最后一片叶子》,品味欧.亨利小说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之美

欧.亨利善于运用诙谐幽默和犀利讽刺的语言,描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人生百态,以此来刻画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这种创作风格的形成与欧.亨利本人的经历不无关系。他3岁母亲就去世,寄养在亲戚家里,高中辍学,当过学徒,扛过苦力,被生活所迫也当过骗子和强盗。

正是这种残酷的生活体验,让欧亨利能够准确的把握和理解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复杂的人性

欧.亨利一生出版过多部短篇小说集,早期有《四百万》《西部之声》等,即便他去世时后,还出版了《滚石》和《流浪汉》等作品集。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题材丰富,从不同的视角真实的反映出了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社会面貌。

从《最后一片叶子》,品味欧.亨利小说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之美

《最后一片叶子》讲述的是:年轻的女画家琼西一起生活在华盛顿的格林尼治村。琼西得了严重的肺炎,好友无微不至的照着她,琼西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窗外即将凋零的常春藤叶子上。一名叫贝尔曼的老画家得知此状况,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把最后一片常春藤的叶子画在了墙上。琼西得救了,而老贝尔曼却染了风寒,因肺炎去世了。

《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充分体现出欧.亨利作品的艺术特色。接下里,我就以这小说为例,和大家一起品味欧.亨利作品的

语言之美,结构之美以及人性之美

从《最后一片叶子》,品味欧.亨利小说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之美

小说呈现出的语言之美

著名的作家汪曾祺曾经说过:“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因此,一部成功的小说,除了在情节上的巧妙构思,作者还要有充分驾驭语言张力的能力,

从而可以构建一个丰富多彩审美空间,欧亨利正是这样的作者。

他俨然已经让语言有了自己特征和烙印,比如:在《最后一片叶子》这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那些笑中带泪的幽默感,形象夸张的比喻等等,都会给读者带来独特的语境体验。

1 幽默的语言风格

有些评论家总是用“含泪的微笑”来定义欧.亨利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幽默感,那么什么又是含泪的微笑呢

这种语言的特点就是乍一看笔调生动活泼,甚至还引人发笑,但细细品来,却透着一种悲凉和凄惨,让人心情沉重,这就是所谓的“笑中带泪”的幽默感。

下面就列举小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描写片段:

他(贝尔曼)六十岁了,留着长胡子,像米开朗琪罗 雕刻的摩西那样,卷曲的胡子一直从萨提尔 似的脸上顺着他小鬼一样的身躯垂落下来。贝尔曼在绘画上并不成功。他从事画画四十年,却没有能够触摸到艺术女神衣裙的花边儿。


从《最后一片叶子》,品味欧.亨利小说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之美

在这段对老画家贝尔曼的描写文字中,读者看了前半段,理所应当的认为贝尔曼是个大师级的人物。

因为,第一,他年龄较大,势必经验丰富;

第二,摩西是以色列的先知,用摩西作为他的比喻对象,说明他有智慧;第三,他有瀑布般的大胡子,表明他有艺术家的气质。

可欧.亨利马上又来个急转弯,说他“绘画四十年,却没有触摸到艺术女神的衣裙的花边儿”。

事实想象巨大的反差,给语言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但读者在笑过之余,又不免为老贝尔曼的落魄感到哀叹和心酸

从《最后一片叶子》,品味欧.亨利小说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之美

欧.亨利总是以喜剧形式来展现悲剧内容,用悲剧的情节来反衬喜剧效果,用漫不经心的语调不漏痕迹的把喜剧和悲剧的有机融合在一起,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善用形象有趣的比喻

形象的比喻不仅能增加语言的画面感,还可以增加趣味性,更有利于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在《最后一片叶子》里,不乏有这样的比喻。

比如文中写到:“一个冷漠、无形的生客(医生管他叫肺炎)游荡在这一地区,用他冰冷的手指在这里触到一个,又于那里带走一个......一个被加利福尼亚州的西风刮得脸上已没有了血色的纤弱女子,本不该是这个有着红红的拳头、气喘吁吁的老家伙看得上眼的猎物.”

从《最后一片叶子》,品味欧.亨利小说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之美


欧.亨利把肆虐的肺炎比喻成一位冷漠游荡的猎人,这种比喻把疾病的危险和凶恶以及偶然性都描绘得十分贴切。为接下来表现琼西得病之后的绝望以及老画家贝尔曼离世的突然打下了伏笔。

文中还有一句

:“琼西说着闭上了眼睛,宛如一个倒下的雕像一样,静静的躺在那里”

雕像”本是没有思想和生命的人形物体,这里把病重中的琼西比作“雕像”,说明琼西已经完全放弃了自己活下去的希望,无论是她的思想还是身体都已经僵硬,毫无生气可言。

这里的比喻形象而恰当,也与后来琼西看到那片最后的叶子,重新燃起活下去的信念相互呼应,巧妙的制造出鲜明的反转戏剧效果。

从《最后一片叶子》,品味欧.亨利小说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之美

小说所呈现出的结构之美

1 用“上帝的视角”观照整个剧情,清晰明了

用上帝视角的陈述方法也叫全知叙事,就是清楚的交代人物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不会让读者产生疑惑和猜测,让人轻松阅读。

这种叙事方式既能任意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又可以自然的发表评论和看法,增加叙述的自由度,让读者感到始终有一位旁观者在指引。

比如:小说中对于琼西和苏之间关系的描写:

她俩一个来自缅因州,一个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她们是在第八大街一家名叫“戴尔蒙尼克之家”的餐厅吃饭时认识的,两人很快就发现,她们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调拌菊苣色拉上,还是在衣服的式样上,情趣都非常一致,于是一起租下了这间画室


从《最后一片叶子》,品味欧.亨利小说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之美

这段描写,对于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交代的清清楚楚。很明显,她们是因为兴趣相投的偶遇而成为好友的

高度的相似为她们深厚的友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后来苏对琼西的不离不弃,爱护有加的情节显得合情合理。

2 用“苏”作为纽带,串联起小说主要人物关系和剧情

《最后一片叶子》中的“苏”是个很关键的人物,她即是琼西的好朋友,又与老贝尔曼合作,同时帮助琼西找医生救助。总之,是她把小说中的几个关键人物串联起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件事上。

☞苏和贝尔曼的联系

苏把琼西绝望的状态,还有将生命寄托于窗外常春藤叶子的事,告诉了老贝尔曼,激起了贝尔曼的同情心,以至于才有了后来雨夜作画的情节。

☞苏和医生的联系

苏把琼西的情况都告诉了医生,按照医生的指引来照顾琼西,同时,医生也把老贝尔曼的情况转告给了苏,交代了贝尔曼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最后一片叶子》,品味欧.亨利小说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之美

小说中“苏”处在和所有人联络的位置,把小说的人物和情节紧紧的构建在一起,从而为小说能体现出戏剧性的效果创造了可能。

3 “欧.亨利式”出人意料的结尾,总能带给人惊讶和震撼

不只是这篇《最后一片叶子》,几乎欧.亨利的每篇小说的结尾都是转折很大,有着出人意料的结局。人们把常这种超出常规判断的结尾称为:

欧亨利式的结尾

就拿这部《最后一片叶子》的小说结尾为例,品读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

☞第一个出乎意料:在深秋的凄风苦雨里,那些摇摇欲坠的常青藤叶子,按我们通常的判断,应该很快就落完了。

这不得不让我们为琼西深深的捏一把汗,因为她把希望寄托在最后一片叶子上,结局似乎已无悬念。但最后却偏偏有一片叶子无法撼动的挂在在树上,这很让人出乎意料

第二个出乎意料:通过医生信息反馈,读者知道了是老贝尔曼画上最后一片叶子

但是没有预料到是,老贝尔曼那么快的染上了肺炎,第二天便去世了。

两个生命的生死交替之快,让读者措手不及。我们

在感叹生命的无常的同时,也被老贝尔曼的奉献精神深深的打动。

从《最后一片叶子》,品味欧.亨利小说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之美

小说的结构就是内容的“骨架”,并决定着内容的质量和趣味性,因此,小说结构的选择很重要,一定要紧紧围绕着所要突出的主题进行。

那么,欧.亨利在《最后一片叶子》这部小说所采用的“

全知叙事”形式、以“”为小说全篇的线索纽带,选用戏剧感极强的结尾的结构安排,无不体现着他的独具匠心。

这种结构,除了能让读者易于理解,也使事件链接合理而紧凑,用时又能给读者心灵带来震撼的效果。

小说呈现出的人性之美

《最后一片叶子》这篇小说在描绘,以琼西以及贝尔曼为代表的艺术家们生活艰难的同时,也着重刻画了从这此艰难生活里透出来的那些温暖的光,而这光正是人性之光,它既是闪耀在苏和琼西之间的友情之光,也是闪耀在老贝尔曼身上的奉献之光

1 苏对琼西的真挚友谊

友谊的基础在于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有着最大的相似 ---贝多芬

苏和琼西的友情就是建立在两个人情趣高度相似的基础上,所以这是一种相知相惜的珍贵情感。

当琼西被肺炎先生不幸挑中,危在旦夕的时候,苏不离不弃的照顾琼西,不得不说,琼西的得救离不开苏的努力。小说中有二个情节说明了她们的友谊:

从《最后一片叶子》,品味欧.亨利小说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之美


苏对琼西的陪伴和照顾

当医生说琼西的病情很严重的时候,小说里这样形容苏:“苏回到工作室,恸哭了一场,直到把一块餐巾哭成湿漉漉的,最后,她拿着画板哼着爵士乐的调子,打起精神走进琼西的房间”。除此之外,苏还不断地耐心鼓励着琼西,并为了能给琼西买最喜爱的葡萄酒,她愿意为杂志社的故事画插画。

人们通常只有在自己最亲近的人生了重病的时候,才会特别难过,并且会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给予亲人最体贴的照顾,这里苏对与好友琼西的态度正是如此,可见她们友情如同亲姐们般的亲密和深厚

从《最后一片叶子》,品味欧.亨利小说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之美


☞苏为了琼西请求老贝尔曼的帮助

苏把琼西的病情,以及琼西把生命寄托于常青藤叶子的怪念头告诉了住在楼下的老贝尔曼,并表现出自己的担心,“生怕琼西一旦失去对世界的最后一丝牵挂,弱不禁风的她就真像一片叶子一样那样凋零,飘逝

苏为好友琼西的病情变得手足无措,本能的向老贝尔曼倾诉自己的惶恐和担忧,潜意识是想为好友寻求一些帮助,事实上,她也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可以说,两个人萍水相逢,在琼西最困难的时候,苏非但没有离开,还给予了琼最无微不至的照顾,不得不说,她们之间的友情彰显了人性中纯真而美好的一面

从《最后一片叶子》,品味欧.亨利小说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之美

2 贝尔曼对琼西和艺术的奉献精神

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罗曼•罗兰

老贝尔曼从事绘画四十年,却没有一副令世人惊讶的作品,这是林贝尔曼内心相当痛苦的事,他只能用酗酒来麻醉自己,同时他也一直等待杰作出现的机会

当苏满眼哀伤的诉说着琼西的境遇的时候,他内心本能的善良和真情激起了必须挽救可怜琼西的念头,同时他也知道,如果他能把那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子画的惟妙惟肖,那将成为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作品。

时间不等人,为了挽救一个年轻的生命,老贝尔曼,冒着深秋夜晚的冷雨完成了那副期盼一生的杰作,哪怕失去生命他也在所不惜。这是一种怎样令人动容的奉献精神,对艺术的奉献,对一个年轻生命的奉献!

从《最后一片叶子》,品味欧.亨利小说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之美


尽管现实生活如此艰难,却总能有一种希望让我们不放弃,总有一种精神带给我们感动,总有这些人性的真、善、美在温暖我们前行。

结束语

欧.亨利的作品通俗易懂,故事感很强,又带着浓郁的美国风味。

无论是什么年代的读者都能在欧亨利的小说中看见自己的影子,因为人性是永恒的,它就从来就没有随着时间而改变过

欧.亨利一生的作品里,往往很少去描速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没有描绘过波澜壮阔的社会画面,他所描写的都是社会小人物生活中的一些琐事,然而就是这些万花筒般不起眼的碎片,拼接成了美国社会的全景,产生的效果也不亚于一部鸿篇巨制

从《最后一片叶子》,品味欧.亨利小说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之美

“小中见大”是欧.亨利小说最明显的特点,在有限的场景里能够刻画出现实的深刻,从平凡的人物和事情当中提炼出耐人寻味的社会意义,这或许就是欧.亨利成功的秘诀。

(全文完)

我是春城花草香,听风赏雨,采菊南山,希望送你一段轻松有趣的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