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化蕴育的岭南明珠:韶关

千年文化蕴育的岭南明珠:韶关

韶关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城市,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史上被称为“岭南名郡”。韶关历代名人辈出,有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等杰出人物,孙中山先生曾两度率国民革命军在韶关誓师北伐,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在韶关留下足迹。


千年文化蕴育的岭南明珠:韶关

△\u0006东河桥横跨浈江河

在韶关沙洲尾汇合处有一座古塔 , 曾为岭南名胜“曲江二十四景”之一,称“中流塔影”。这座古塔叫通天塔,始建于1546年,毁于1854年。经考古挖掘,古时通天塔塔基遗址仍保留至今, 在塔西南方向还出土了大量的青砖、瓦片和砖制构件,共有13个种类160多件,这些文物具有很高的建筑考古价值,也为通天塔的重建提供了大量的建筑依据。


千年文化蕴育的岭南明珠:韶关

△\u0006带有时代感的民居

通天塔于2012年重建完工,重建的通天塔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设计研究所程建军教授设计,塔高39米,采用宋代风格的八角九层楼阁式的方式建造,塔身恰似文笔耸立,有重振“中流砥柱”的寓意。重建后的通天塔与韶阳楼形成了“塔楼遥望、交相辉映”的景观,与三江六岸美景相互融合。站在北江大桥上,遥望眼前的浈江、武江汇合处,两条江犹如两条玉带从两个方向延伸而来,最终在沙洲尾结合,形成一条更宽广的玉带往南延伸而去。两江汇合处的小岛,当地人称江心岛。通天塔就在江心岛上,历经百年至今依然守望着两岸百姓。


千年文化蕴育的岭南明珠:韶关

△\u0006风采楼

风采楼坐落在韶关市区风采路与上后街交叉口,西望武水,东临浈江,是明代弘治年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而建,屡经重修,因余靖有“更加风采动朝端”之誉,故名“风采楼”。

风采楼与北京天安门、故宫为同时代同风格的建筑物,楼高 22 米,正方形,顶为三重飞檐翘角,正中有华饰小圆顶,原是砖木结构,几度毁于战火,几度重建,最后一次重建于 1933 年,为水泥钢筋结构。明代学者陈白沙所书“风采楼”墨迹柔韧苍劲、潇洒俊逸,镌刻成石匾高挂门楼。楼内有一块玉石碑,署有《风采楼前后记》。风采楼设计精巧、气势轩昂,夜晚在彩灯的装饰下更显其“风采”。


千年文化蕴育的岭南明珠:韶关

△\u0006高楼林立

在韶关市区,风采楼这座古建筑在高楼大厦的映衬下,更显得格外典雅,展现出一种从历史中走出的玲珑美。


千年文化蕴育的岭南明珠:韶关

△\u0006韶州府学宫

与风采楼相邻的是韶州府学宫,即韶州孔庙。史载,韶州府学宫始建于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 年),明万历年间毁于火灾,随即重建。此后,清康熙、雍正、 道光、同治年间均有维修。韶州府学宫原是一组庄严雄伟的建筑群,包括明伦堂、 东西两庑、大成殿、崇圣殿、尊经阁、名宦祠、乡贤祠等,占地近万平方米,曾 是粤北最重要的官方教育机构,学制分文、武两类。如今看到的大成殿是韶关市 现存惟一的明代建筑。据《韶州府志》载,当年官至工部尚书的韶关籍北宋名相余靖就是在韶州府学宫考取进士的。此后 900 年来,从韶州府学宫走出的进士共 有 70 余人。因而直到今天,韶州府学宫仍是粤北读书人心中的圣殿。


千年文化蕴育的岭南明珠:韶关

△\u0006俯览韶关

韶关这座古城,不仅经历了中国近千年的风雨洗礼,还培育出众多的优秀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如同璀璨的群星,光耀着这座古老的城市。


王广湖 /摄影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