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孩子家财万贯,不如从小培养他这三种品质

留给孩子家财万贯,不如从小培养他这三种品质

真正优秀的家庭教育往往与金钱无关。

想要孩子拥有自己的幸福人生,那就从小培养好孩子的这3种品质。

——虎妈


作者 | 快乐生活

来源 | 男孩派(洞见旗下账号)


受疫情影响,今年寒假格外长。

每天和家里的神兽亲密接触,很多家长已被逼疯,不过湖南有个妈妈却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妈妈睡到11点,儿子早起做饭:放寒假的好像是妈妈。

视频里,男孩叫妈妈起床:妈妈,十一点了,等你起床我就开始炒菜了。妈妈在被窝里嘟囔着:“还早呢。”

只见孩子起床后写作业、拖地,晾衣服,还带着弟弟跟爸爸一起在厨房忙活,自己会做很多菜。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评论区里一片艳羡。

留给孩子家财万贯,不如从小培养他这三种品质

同样的寒假同样的妈,为什么我们是一场抗战,人家妈妈就是在“度假”?

孩子不是一天长大的,也不是天生就懂事,一切都是家长教育的结果。

爱孩子必为其计深远,聪明的家长懂得:留给孩子家财万贯,不如培养他这三种优秀的品质。

留给孩子家财万贯,不如从小培养他这三种品质

会独立的孩子走得更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近期,武汉一个年轻人的视频让人泪目。

留给孩子家财万贯,不如从小培养他这三种品质

特殊时期医院找不到保洁员,院长就让儿子来打扫卫生。他是个大学生,在医院已经干了两个星期了。

只见他有条不紊地扫地、拖地、清理垃圾,保洁员该做的他都做。

哪个父母不爱孩子?医院是感染高危区,让孩子来这里除了院长的大爱,更因为他相信孩子的独立能力。

孩子从脐带被剪断的那一刻就是独立的个体。家长要做的,是培养他独立的能力和精神。

如果孩子不能独立生活,只是个脱离了母体的“巨婴”。

年前一位母亲为女儿招聘保姆的新闻刷爆朋友圈。

留给孩子家财万贯,不如从小培养他这三种品质

这位母亲说,女儿没做过家务,怕她照顾不好自己,想找保姆帮她洗衣做饭。

看到新闻我有些愕然。

大学一年级,十九岁,基本的洗衣做饭都不会,这是大学生该有的样子吗?

也有人认为,人家的钱怎么花与你无关。是与我无关,但与她的孩子有关吗?

十九岁的成年人,没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到底是优越感,还是悲哀呢?

同样是大学生,相较于打扫卫生的小伙子,他们的差距不是一点点。

培养孩子独立很重要,到底该怎么办?很简单一个字:

1. 手懒一点

经常见家长嘴里说着“你能吗”手已经伸过去了,三两下就做完了。

书包太重赶紧接过来,说好吃完饭轮流洗碗,孩子还没起身,你已经在水槽边。

这不能怪孩子,他知道你不让他动手,干脆就等你。慢慢的,从想干而不能干,变成了不会干也不想干。

2. 心懒一点

父母总有操不完的心,若真爱孩子,就要“懒”得操心。

第一次让女儿独自上学,我不放心,骑车偷偷跟在后面。

被发现后她不高兴:“你就不相信我。”从那以后我再没接送过她,她和同学一起上下学反倒很开心。

孩子行为独立才会精神独立,精神独立的孩子更善于独立思考。

就像视频里的妈妈,家有两个孩子,平时事情肯定不少。她现在懒,是因为知道孩子可以做好,自己省心,孩子又有成就感,何乐而不为?

孩子的成长就是你的教育过程,好妈妈不如懒妈妈,放开手放宽心,让孩子独立成长才是真的爱他。

留给孩子家财万贯,不如从小培养他这三种品质

感恩的孩子内心更幸福

视频有个细节特别暖心,男孩叫妈妈起床,说等妈妈起床再炒菜,怕炒菜早妈妈起来就凉了,真是暖男一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要想自己成为幸福的人,就应当对别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赤诚相见。

懂得体贴别人的孩子,一定充满幸福感。

留给孩子家财万贯,不如从小培养他这三种品质

跳跳的爸爸是山西援鄂医疗队的成员,妈妈独自照顾他和弟弟。

六岁的跳跳特别懂事,知道妈妈辛苦,总帮妈妈做家务。看他小小的身影忙碌着,不觉鼻子一酸,体贴的孩子真是让人心疼又感动。

暖心的孩子不只对家人,对别人也充满爱心。

浙江江山109路末班车上,司机师傅说自己60岁了,希望大家不要乱扔垃圾。

就因为这句话,初中生郑伊敏每天下车前关上所有车窗,并把车里垃圾捡干净,这一做就是300多天。

人民日报称赞:金子般的内心,真美!

留给孩子家财万贯,不如从小培养他这三种品质

会感恩的人,才懂得珍惜;会珍惜的人,才更快乐。

但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有求必应的生活让他不懂何为感恩。

作为家长应该这样做:

1. 不要让你的“无私”造就孩子的自私

母爱无私,但对孩子的成长不是好事。长期无条件的付出,让他只会理所当然地接受。

在家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出门让他自己背包,让他知道自己是家庭一份子,理应分担家务。

有时要学会适当示弱。

回到家告诉孩子,今天上班很累,希望他来洗碗。

不管他做的怎样,请给予肯定和鼓励。

孩子和别人一起的时候家长不要插手,让他懂得什么是分享,什么是为别人着想。

2. 让他体验一下别人的辛苦

孩子不懂体贴是因为不懂别人的辛苦,家长要有意识地制造机会。

上楼让他拿重的东西,让他洗全家人的衣服,他就懂得妈妈的不容易。

暑假带他去乡下体验田里劳作的辛苦,他才会珍惜每一粒米。

懂得珍惜和体贴的孩子,就像小太阳,温暖自己,照亮别人。

作家麦家在给儿子的信里有句话:

你要看见他人的不易,并愿意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深知,这份不旁观的善意,千金难及。

留给孩子家财万贯,不如从小培养他这三种品质

乐观阳光的孩子没有过不去的坎

什么是乐观?

一个笑话形容的特别形象:就像茶壶,屁股烧的通红,嘴里还吹着口哨。

视频里孩子在厨房边做饭边说:“三个男人一台戏,厨房是男人的天地。”妈妈边笑边拍视频,隔着屏幕都流露着幸福。

妈妈也许昨天追剧了,也许今天有点懒,但爸爸并不生气,而是带着孩子们在厨房里忙碌,这样的家庭看着都开心。

毕淑敏说过:

快乐的人,在黑夜中也会绽出笑容。凄苦的人,即使睡着了,梦中也滴泪。

去年,南京一个九岁男孩跳楼自杀让人唏嘘不已。

因为不小心撞坏学校的玻璃怕被家人惩罚,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陨落了。

留给孩子家财万贯,不如从小培养他这三种品质

可见孩子对家庭惩罚的恐惧。如果他的家人经常说“没关系,一切有我们”,结果肯定不会这样。

悲观的人把痛苦无限放大,乐观的人把开心无限放大。

留给孩子家财万贯,不如从小培养他这三种品质

电影《美丽人生》里小男孩和父亲被抓进集中营,开始有些害怕。

当父亲告诉他这是游戏时,他真的信了。没有哭泣,没有恐惧,就按照爸爸的要求完成“游戏”,从而保住了性命。

在乐观的人心里,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没有过不去的坎。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呢?

1. 正确面对问题和挫折

家长的情绪对孩子有决定性的影响,遇到事大惊小怪,动辄打骂,孩子不可能乐观。

遇到问题家长自己先冷静,安抚孩子稳定情绪,然后协助解决问题。犯了错误采取适当的惩罚,但绝不是情绪的宣泄。

最关键的是告诉他:没什么,一切有爸妈在。不是让孩子逃避,而是让孩子心里有底气,不会遇到事情就走向极端。

2. 引领孩子发现快乐

生活中不乏小确幸,就在于你是否善于发现。

女儿上二年级时带她去买鞋,回来的路上下雨了,她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把新鞋弄湿,但一不小心还是踩到水坑里。

看她有点不高兴,于是我就往水里踩了一脚,溅起水花。

她看了也学我用力地踩,溅起更多水花。我们一路走一路踩水,回到家新鞋已经面目全非,但我们很开心。

反正鞋子已经湿了,与其生气不如让自己从中找到快乐。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阳光就有阴影,平时引导孩子发现快乐,他遇事就不会悲观,有颗快乐的心,将是他幸福的源泉。

留给孩子家财万贯,不如从小培养他这三种品质

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看到孩子就想到自己,自私的家长教育不出慷慨的孩子。

当发现问题,在进行纠正时也要反思一下自己。

作为家长,我们只有陪着他慢慢成长,遇到问题适时引导,相信一个独立又暖心,浑身充满阳光的孩子即使没有大富大贵,未来一定也不会太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