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想法越負債,越有錢,是這樣嗎?

美妞們,上午好。


很多人討厭負債,甚至到了翻來覆去睡不著的地步。他們貸款買房,但手頭一旦有點兒閒錢,便會選擇提前還貸,想盡早擺脫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負債生活。


可是,負債真的那麼可怕麼?償還了欠款,就能瀟灑的享受人生了嗎?分享財蜜@潘玲的觀點。


越負債,越有錢

by她理財財蜜@潘玲


看過這樣一個段子:


王思聰問:爸,咱家有多少錢?王建林說:你一輩子都花不完!王思聰又問:那咱家欠銀行多少錢?王健林說:你八輩子也還不完!


想起了身邊的一個案例:一個朋友的爸爸跟叔叔在多年前一起去買房,手裡的錢都差不多,朋友的爸爸去看了2樓特價小戶型,因為這樣可以全額付款。而叔叔考慮到比較長遠買的是比較好的樓層大戶型,那時候房價很低,房貸不算多。


但是朋友的爸爸堅持要全額付款,為了這個還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了比較差的房子。最近朋友要考慮結婚了,這套房子因為一直沒人住,所以打算換房。中介來評估過後給的數據讓他很鬱悶,因為底層採光不好,加上戶型不好,所以這套房子增值的比例非常小。


而在同期買房的叔叔因為要為了兒子上好的高中在幾年前就換房了,那套房子的房價幾乎翻倍。朋友鬱悶的說:“我爸爸這種不敢負債的心裡讓我們錯過了好多啊,現在賣掉這套房子來換房,連首付都還不夠。”


理財過程中,我們總是會提到家庭負債率,其實負債也是財務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部分。


財富的積累不僅要歸功於歷史財富的積累還要依賴於未來財富的貼現。


這句話是我在看一本書的時候看到的,我把它抄在了我的讀書筆記裡,那個時候對這句話的理解並不透徹,但是最近再看到這句話的 ,確實也找到了這句話當中隱藏的真諦。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房貸,首付就是我們積累的歷史財富,而房貸就是未來財富的貼現。也就是說以我們目前的能力是無法擁有一套房子這麼大的財富的,那麼我們通過了未來財富的貼現實現了了提前擁有它。而未來財富對於現在而言就是負債,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對待它,合理的負債是可取而且非常有必要的。


負債要在合理範圍之內。


我們不要害怕負債,但並不鼓勵盲目的負債。有時候,負債甚至是個人能力的一種表現。


負債一定要在合理範圍內。這個合理在我的概念裡是在未來具備增值空間,必需且能夠負擔得起的。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而進行的負債是我無法接受的,因為很多時候不是必需品。


一般來說,個人資產負債比例最好控制在50%以下,同時,要保證有一定的現金流,以備不時之需。


適當負債可以讓我們有進步的動力。因為你欠著別人錢,得努力去賺錢。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如果不負債選擇攢夠了錢再買,到時候因為通脹,金融資產的價值大幅降低,你依然買不起。


在負利率時代,提前還貸(房貸、車貸等)會讓你浪費很多機會和賺錢的可能。對於普通人來說,一生當中能夠享受到銀行貸款的機會,可能只有房貸、車貸或者公積金貸款了,所以如有必需,別糾結。


合理評估自己的財務情況以及負債能力。


比如,負債20萬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都不算什麼事,每個月還款也很少,但是對於一個沒有結餘的家庭來說這個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了。所以,這類家庭一般比不建議負債買車等行為。


一定要對自己的負債能力進行評估,我的做法是根據家庭的實際收入情況,結餘率的情況給出自己一個月能還多少,這裡就體現了預算和記賬的重要性,這樣才可以清楚的衡量自己的消費水平、儲蓄能力以及償還能力。(每個月的償還數乘以預計的償還期限就等於自己的償還能力)。


當然有人會說人到被逼急了就會省錢了,是沒錯,但是如果你的負債已經高於自己自己收入的50%以上,那麼這就意味著你的家庭其實是承受了很大的風險了,還要繼續逼著自己麼?


負債的時候更要考慮分攤風險,所以保險十分必要。


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說法:“我每個月要還房貸、車貸,哪裡還有錢買保險?”。沒錢的時候,保險是最容易被省略掉的一個,但是我認為這是個必須要重視的問題。


換個角度想想,我每個月都在還房貸所剩無幾,如果再有個小病小災,或者父母有什麼緊急事件,錢從哪裡出?難道生病時依然為了房貸、車貸而不去醫院?答案是否定的,畢竟沒什麼比命重要。


所以,在負債的時候更需要考慮保險,將一些風險分攤出去。


對於負債,我們不應該帶著有色眼鏡看它,但也不能盲目負債,盲目的超前消費。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

現代人的想法越負債,越有錢,是這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