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乾隆皇帝賞識的重臣,如何一步步從能臣變為貪官的?

清朝乾隆年間發生的“甘肅冒賑案”是清朝歷史上一樁大案,此案涉及人員多,而且都是乾隆身邊的重臣。通過此案能發現清朝很多問題,既有官員變質,也有人性的變化,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乾隆用人失察,以及清朝制度上缺陷。

甘肅冒賑案的首犯王亶望是乾隆比較信賴的一個大臣,此人本應成為國家棟梁,但因為心理扭曲,最後淪落為貪官。對於王亶望的變化,我們通過史料來了解一下此人。


探析:乾隆皇帝賞識的重臣,如何一步步從能臣變為貪官的?


心理發生變化

王亶望也是官二代出身,祖籍山西臨汾,其父王師是進士出身,曾官至江蘇巡撫。而且其父還是一位勤政愛民,有政績有名氣的清官。

王亶望能當上官,並非通過科舉考試這條路,而是由舉人捐納,也就是出錢買的官。不過有其父的名聲,很快得到知縣的空缺,他先後到甘肅山丹、皋蘭當縣長。王亶望在知縣任上很精明,由於是官二代,在官場上交流沒有阻礙,並且他找到如何提升的路子,很快被吏部授予雲南武定知府。

上任前王亶望受到乾隆皇帝的接見,乾隆對於清官的之子很賞識,就沒有讓他到雲南任職,而是到甘肅再等補缺。實際上這是乾隆準備重用他,果然不久王亶望被任命寧夏知府,不久後就升為浙江布政使。可以平步青雲。

誰都知道浙江是一個富得流油省份,僅稅收一塊在清朝時就位居前列,是清朝主要稅收來源之地。

乾隆把王亶望派過去,實際上就是把財政交給了王亶,足以看出乾隆對王亶望之重視。

布政使一職雖然稱不上封疆大吏,但離封疆大吏已經不遠了。王亶望可以說春風得意,而且只要在浙江干好了,將來必然是督撫一職。王亶望也深知自己將來必定成為封疆大吏。


探析:乾隆皇帝賞識的重臣,如何一步步從能臣變為貪官的?


但沒想到,乾隆卻下令讓王亶望到甘肅任布政使。為什麼要平調呢?

顯然這是乾隆考察官員的一個步驟,不能總讓王亶望在一個富庶省份幹,防止出現問題。把王亶望派到邊遠省份,可以鍛鍊,也可以把富庶地區的好經驗帶過去。與現在任職大同小異。

王亶望卻不這樣想,他不理解為什麼把自己從富庶之地調到貧窮地區。簡直從天堂到地獄。王亶望此時沒有深知乾隆的用意,卻因想不開而心理扭曲。

皇命不可違,王亶望只得前去任職,但他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要在甘肅撈一筆錢。


探析:乾隆皇帝賞識的重臣,如何一步步從能臣變為貪官的?


賄賂朝中重臣

王亶望到蘭州後,他就按著自己想法開始佈局,他認為官倉糧食儲備不夠,就找到陝甘總督勒爾謹,請求在甘肅下屬和州且收捐監糧。當時甘肅肅州、安西兩州已經實行捐監。

勒爾謹並沒有發現王亶望內心想法,他知道王亶望是乾隆的紅人,也不敢得罪,就同意了王亶望的要求。

當時甘肅捐監不僅收穀物,也可以是大豆和小麥,但收捐擴大全省後,報捐的人並不多。王亶望並不著急,他又去找勒爾謹,認為甘肅貧窮,買糧也困難,不如把捐糧換成捐銀,其實是一個道理。

但勒爾謹知道如何捐糧變成捐錢,這是違反乾隆規定的,而且一旦被發現,自己就會被問責。他堅決不同意,但王亶望堅持這樣做。


探析:乾隆皇帝賞識的重臣,如何一步步從能臣變為貪官的?


勒爾謹雖然不同意,但王亶望是朝廷派來專抓捐監一事的,他又不敢阻攔。王亶望向勒爾謹保證,出事后王亶望承擔責任,勒爾謹才同意。

王亶望又把捐監數量提高了一兩,實際上這一兩就是全省官員貪汙的錢,誰都不說而已。但甘肅各州縣收來銀子卻沒有買糧食,這也是王亶望早就預料到的,他沒有進行阻攔,因為只有全省官員都貪,他才安穩。

王亶望除了帶動全省的官員貪汙,他還在朝中找了“一棵大樹”靠,這棵大樹就是于敏中。誰都知道于敏中是乾隆身邊寵臣,而且於敏中本身就是貪官,收取各省官員的賄賂。

王亶望不斷給於敏中送錢財,于敏中也就隨時為王亶望通風報信,兩人結成了利益共同體。王亶望也不怕出事,因為出事了,大家都要擔責,並不是他一人所為。


探析:乾隆皇帝賞識的重臣,如何一步步從能臣變為貪官的?


膽大瘋狂不懼

王亶望上任不到半年,膽子卻很大,半年後就上報說甘肅收監糧八十多萬石,數目如此之多,乾隆很懷疑。就下了一道旨,提出了“四不可解”:一是甘肅百姓貧困,為何有兩萬人捐監?二是甘肅土地貧瘠,糧食都不夠吃的,哪來的這麼多餘糧?三是半年就收了80多萬石,那一年就是160多萬石,此後糧食越來越多,時間長了會變質,將來怎麼吃?四是每年開春都借種子,為何不把多餘糧食留給老百姓?


探析:乾隆皇帝賞識的重臣,如何一步步從能臣變為貪官的?


乾隆要求勒爾謹查實上報,但勒爾謹肯定不敢真實上報。他向王亶望請教如何應對乾隆皇帝。王亶望告訴其策略。於是勒爾謹就報告說,甘肅捐者都是外省的商人和百姓,因為新疆平定後,商路打通,很多商人經過甘肅,他們就近捐監了,因此導致甘肅的餘糧增加。其實糧庫裡一粒糧食都沒有。

於是王亶望又把勒爾謹緊緊捆在一起,兩人一起欺瞞乾隆。這可是犯欺君之罪,要殺頭的。但乾隆還是懷疑,但又無法查到實證,就提醒王亶望。不過王亶望早就把乾隆的囑託忘了,他已經無法回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