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乾隆皇帝赏识的重臣,如何一步步从能臣变为贪官的?

清朝乾隆年间发生的“甘肃冒赈案”是清朝历史上一桩大案,此案涉及人员多,而且都是乾隆身边的重臣。通过此案能发现清朝很多问题,既有官员变质,也有人性的变化,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乾隆用人失察,以及清朝制度上缺陷。

甘肃冒赈案的首犯王亶望是乾隆比较信赖的一个大臣,此人本应成为国家栋梁,但因为心理扭曲,最后沦落为贪官。对于王亶望的变化,我们通过史料来了解一下此人。


探析:乾隆皇帝赏识的重臣,如何一步步从能臣变为贪官的?


心理发生变化

王亶望也是官二代出身,祖籍山西临汾,其父王师是进士出身,曾官至江苏巡抚。而且其父还是一位勤政爱民,有政绩有名气的清官。

王亶望能当上官,并非通过科举考试这条路,而是由举人捐纳,也就是出钱买的官。不过有其父的名声,很快得到知县的空缺,他先后到甘肃山丹、皋兰当县长。王亶望在知县任上很精明,由于是官二代,在官场上交流没有阻碍,并且他找到如何提升的路子,很快被吏部授予云南武定知府。

上任前王亶望受到乾隆皇帝的接见,乾隆对于清官的之子很赏识,就没有让他到云南任职,而是到甘肃再等补缺。实际上这是乾隆准备重用他,果然不久王亶望被任命宁夏知府,不久后就升为浙江布政使。可以平步青云。

谁都知道浙江是一个富得流油省份,仅税收一块在清朝时就位居前列,是清朝主要税收来源之地。

乾隆把王亶望派过去,实际上就是把财政交给了王亶,足以看出乾隆对王亶望之重视。

布政使一职虽然称不上封疆大吏,但离封疆大吏已经不远了。王亶望可以说春风得意,而且只要在浙江干好了,将来必然是督抚一职。王亶望也深知自己将来必定成为封疆大吏。


探析:乾隆皇帝赏识的重臣,如何一步步从能臣变为贪官的?


但没想到,乾隆却下令让王亶望到甘肃任布政使。为什么要平调呢?

显然这是乾隆考察官员的一个步骤,不能总让王亶望在一个富庶省份干,防止出现问题。把王亶望派到边远省份,可以锻炼,也可以把富庶地区的好经验带过去。与现在任职大同小异。

王亶望却不这样想,他不理解为什么把自己从富庶之地调到贫穷地区。简直从天堂到地狱。王亶望此时没有深知乾隆的用意,却因想不开而心理扭曲。

皇命不可违,王亶望只得前去任职,但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在甘肃捞一笔钱。


探析:乾隆皇帝赏识的重臣,如何一步步从能臣变为贪官的?


贿赂朝中重臣

王亶望到兰州后,他就按着自己想法开始布局,他认为官仓粮食储备不够,就找到陕甘总督勒尔谨,请求在甘肃下属和州且收捐监粮。当时甘肃肃州、安西两州已经实行捐监。

勒尔谨并没有发现王亶望内心想法,他知道王亶望是乾隆的红人,也不敢得罪,就同意了王亶望的要求。

当时甘肃捐监不仅收谷物,也可以是大豆和小麦,但收捐扩大全省后,报捐的人并不多。王亶望并不着急,他又去找勒尔谨,认为甘肃贫穷,买粮也困难,不如把捐粮换成捐银,其实是一个道理。

但勒尔谨知道如何捐粮变成捐钱,这是违反乾隆规定的,而且一旦被发现,自己就会被问责。他坚决不同意,但王亶望坚持这样做。


探析:乾隆皇帝赏识的重臣,如何一步步从能臣变为贪官的?


勒尔谨虽然不同意,但王亶望是朝廷派来专抓捐监一事的,他又不敢阻拦。王亶望向勒尔谨保证,出事后王亶望承担责任,勒尔谨才同意。

王亶望又把捐监数量提高了一两,实际上这一两就是全省官员贪污的钱,谁都不说而已。但甘肃各州县收来银子却没有买粮食,这也是王亶望早就预料到的,他没有进行阻拦,因为只有全省官员都贪,他才安稳。

王亶望除了带动全省的官员贪污,他还在朝中找了“一棵大树”靠,这棵大树就是于敏中。谁都知道于敏中是乾隆身边宠臣,而且于敏中本身就是贪官,收取各省官员的贿赂。

王亶望不断给于敏中送钱财,于敏中也就随时为王亶望通风报信,两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王亶望也不怕出事,因为出事了,大家都要担责,并不是他一人所为。


探析:乾隆皇帝赏识的重臣,如何一步步从能臣变为贪官的?


胆大疯狂不惧

王亶望上任不到半年,胆子却很大,半年后就上报说甘肃收监粮八十多万石,数目如此之多,乾隆很怀疑。就下了一道旨,提出了“四不可解”:一是甘肃百姓贫困,为何有两万人捐监?二是甘肃土地贫瘠,粮食都不够吃的,哪来的这么多余粮?三是半年就收了80多万石,那一年就是160多万石,此后粮食越来越多,时间长了会变质,将来怎么吃?四是每年开春都借种子,为何不把多余粮食留给老百姓?


探析:乾隆皇帝赏识的重臣,如何一步步从能臣变为贪官的?


乾隆要求勒尔谨查实上报,但勒尔谨肯定不敢真实上报。他向王亶望请教如何应对乾隆皇帝。王亶望告诉其策略。于是勒尔谨就报告说,甘肃捐者都是外省的商人和百姓,因为新疆平定后,商路打通,很多商人经过甘肃,他们就近捐监了,因此导致甘肃的余粮增加。其实粮库里一粒粮食都没有。

于是王亶望又把勒尔谨紧紧捆在一起,两人一起欺瞒乾隆。这可是犯欺君之罪,要杀头的。但乾隆还是怀疑,但又无法查到实证,就提醒王亶望。不过王亶望早就把乾隆的嘱托忘了,他已经无法回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