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感染科室哪家強?疫情催熱三甲醫院基建潮,蘇州計劃10家,深圳不少於2家

疫情期間,如何構建更安全有效的公共衛生安全體系,一時成為社會討論的熱點。

3月10日,21世紀經濟報道結合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佈的最新醫院排行榜進行梳理,尤其是當前傳染感染科、重症醫學科及呼吸科排名情況。

據業內人士表示,三甲醫院因其綜合實力往往成為阻斷疫情的第一道防線,傳染感染科就是其初期識別患者的重要堡壘,呼吸科及重症醫學科則在其治癒及控制疫情擴大上起到關鍵作用。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疫情屬於短期衝擊,不會改變中國城市空間演變的基本方向,人口向大城市、優勢區域集聚的態勢不會發生改變。尤其在人口集聚、外來人口占比較大城市,公共衛生醫療資源的供需矛盾突出,亟需加大投資力度。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針對疫情帶給城市的短板,不少移民型城市醫療基建正在升溫,以蘇州、深圳為代表的城市緊急規劃上馬多家三甲醫院,培養本地醫科人才也提上日程。

誰連續9年蟬聯榜首?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佈的全國醫院排行榜是目前國內公認最權威、最受行業重視的醫院榜單,借鑑美國“最佳醫院排行榜”的評價方法,由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的超過4000名專家參與評審,覆蓋40個臨床專科,已連續10年發佈。

從專科前十排行榜分析看,風頭就全部被北上廣三大城市佔盡。例如,在傳染感染科方面,北京與上海分別上榜了4家與3家。尤其是排名第一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更是難出其右。

呼吸、感染科室哪家强?疫情催热三甲医院基建潮,苏州计划10家,深圳不少于2家

華山醫院感染病學科最早創建於1955年,是我國首批國家重點學科、首批博士點之一,連續9年居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中國醫院排行榜”中國感染病學科榜首。值得注意的是,華山醫院感染病科現任主任醫師張文宏,更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贏得了“幽默敢言”的標籤成為“網紅”。

誰擔當最硬“龍鱗”?

而在重症醫學科前十排行榜中,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排名第一,東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排名第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排名第三。北京協和醫院作為最硬的“龍鱗”承擔了最重的任務——救治危重患者,整建制接管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病房(ICU)。

呼吸、感染科室哪家强?疫情催热三甲医院基建潮,苏州计划10家,深圳不少于2家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時,北京協和醫院的186名醫護人員奔赴武漢一線,貢獻出了一批“協和經驗”“協和方案”,包括危重症患者診治流程、三級查房制度、ICU病房小組制、醫護人員診療常規、安全防護培訓制度、安全監督制度等,極大地減少了醫護人員感染機率。

再現“鍾南山傳奇”

在呼吸科前十排行榜中,北京以4家入榜排行第一,上海入榜2家排行第二,尤其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廣醫一院”)連續多年蟬聯該專科榜單第一。疫情期間,以鍾南山院士為代表的呼吸科專家,再次成為廣醫一院抗疫響噹噹的招牌。

呼吸、感染科室哪家强?疫情催热三甲医院基建潮,苏州计划10家,深圳不少于2家

例如,在開展病毒溯源研究方面,鍾南山院士團隊專家、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教授團隊曾聯合廣州海關首次從廣州本地被感染的病例樣本中成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毒株,為進一步開展疫苗和藥物研究打下基礎。其後,該團隊又從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標本中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

全國1442家左右三甲醫院中,從入圍綜合百強三甲醫院梳理來看,北上廣連續多年處於第一方陣,2018年度分別上榜21家、18家與9家。第二方陣則由武漢、西安、杭州、重慶佔據,成都與南京緊隨其後,瀋陽、長沙、濟南和天津也上榜多家三甲醫院。

無論從綜合排行還是專科前十排行情況看,北上廣在公共衛生醫療資源及疫情防控方面均位居全國前例。成都、武漢、西安、杭州、濟南、鄭州等作為省會城市在醫療資源配置上也相對豐富,在一定程度上,這也與當地常住人口集聚程度成正比。

但榜單也暴露出,除省會外的其他城市在公共衛生醫療資源及疫情防控方面依然存在短板,不少基層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嚴重不足。

以非典疫情催生的重症醫學科(ICU)為例,其在疫情後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非典疫情結束至今,我國ICU科室床位數已接近5萬張,但床位佔比仍只有0.6%,且ICU床位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大城市。

受訪人士表示,我國是流動人口大國,近年來每年的流動人口都保持在2.4億人以上的規模,相當於每六個人中就有一個流動人口。但我國現階段社會公共資源是根據戶籍人口進行配置的,因此導致在常住人口較多的區域公共資源短缺矛盾突出。

“這意味著原有按戶籍人口配置公共衛生資源的政策難以匹配城鄉居民現實的公共衛生服務需求。” 盤和林認為,公共衛生醫療資源欠缺的城市一定會加強在公共衛生領域補短板。

尤其在人口集聚、外來人口占比較大城市,公共衛生醫療資源的供需矛盾突出,亟需加大投資力度。

例如數據顯示,深圳外來常住人口為847.97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65.1%;東莞外來常住人口607萬人,佔全市人口的72.4%;佛山外來常住人口346萬人,46.38%。但上述三地的三甲醫院資源相對稀缺。

上海交通大學醫院戰略管理研究所所長徐衛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這些年來重視醫療、醫保和醫藥“三醫”改革,公共衛生與疾病防控在衛生領域戰略層面的、保障體系的建設比較薄弱,尤其是基層公共衛生資源欠缺,疫情過去後肯定會進一步加強調整。

在盤和林看來,此次疫情暴露出中國不少大城市及基層公共衛生方面的一個短板,未來類似疫情不會孤立性地存在,相信疫情之後,加強對疾病防控和基層公共衛生體系的投入一定會成為全國新一輪的熱點趨勢,包括新建永久的而非臨時的防疫中心兼傳染病醫院,本身也拉動了投資。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不少省份近期提出增加其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投資。

2月9日,黑龍江發改委宣佈稱,把公共衛生防控能力、物資儲備體系、公共環境衛生等補短板項目納入百大項目,並給予投資額3%-5%的項目前期費支持。

3月1日,安徽省發改委也宣佈,謀劃推進一批應急醫療救治設施、傳染病防治、疾控體系和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項目。

作為全國第二大移民城市的蘇州,也提出將在“十四五”期間,力爭規劃建設一批醫院,市三級醫院增長50%,三甲醫院新增10家。

醫療基建除拉動投資外,還將刺激當地在醫護人才培養、吸引執業醫生方面出臺一系列舉措。

以深圳為例,作為一線城市,其2019年度期間只有16家三級甲等醫院,執業醫生人數約2萬餘人,醫療機構床位數僅約為4.1萬餘張。無論在三甲醫院數量、執業醫師人數、床位數,還是在綜合醫院排名方面,要遠落後於南京、武漢、鄭州、長沙等地。

呼吸、感染科室哪家强?疫情催热三甲医院基建潮,苏州计划10家,深圳不少于2家

近年來,深圳在培養醫護人才、興建醫院方面下足功夫,包括新增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等。

在1月19日召開的衛生健康工作會議上,

深圳宣佈今年計劃再新增三甲醫院2家以上、新增床位8000張,並爭取在特定區域和特定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上市的藥物和醫療儀器。

同樣,近日教育部公佈的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南方科技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正式通過教育部審核予以備案,也標誌著深圳在探索建設新醫科,培養本地醫科人才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