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过程中,倒藻是怎么一回事?

虾苗幼体艳13876309673


解释倒藻这个术语不难,所谓倒藻就是养殖水体中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色骤然变清、变浊(有黄浊、白浊和粉绿色的混浊之分),甚至变红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无论在自然条件下,还是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都会发生。对于发生倒藻的水域,那就是一场灾难;对于养殖池塘内的鱼虾,就是最大的应激。

一、诱发倒藻的原因

首先是气温突变。连续高温、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突变,都会导致水体分层、养殖水体中理化指标骤然改变,从而导致藻类大量死亡。

例如,最常见的,6、7、8月份高温,倒藻情况经常发生。其原因可能是我们忽视的,日照时间长、日照强度大,反而抑制了藻类、微藻的生长,引起倒藻。当然,我们都知道的原因,养殖水体pH值变化、喜温性藻类快速繁殖丰度超常等,也都会引起倒藻。

其次是管理因素。水产养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生产系统,一个细节的忽略,都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施肥时机掌握不好,池塘换水加水时间及水量不足,消毒药用量和时间不适宜等,都可能诱发“倒藻”。

我们知道,浮游生物都有生命周期。养殖水体内藻类也是一样,一直重复着快速增长、数量顶峰、生长缓慢、群体老化,藻类衰退这样一个“生命周期”过程。培藻,就是施肥,促进藻类快速增长。而随着浮游生物丰度的提高,水中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大,当营养物质消耗完,藻类繁殖开始速度下降,群体不断老化。此时水体透明度较低,水面无光泽,如果不采取预防,藻类会出现大量死亡,发生倒藻现象。

再次是养殖水体中营养元素缺乏。现代水产养殖,不断追求高密度、“高产”,以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回报。高密度、集约化生产,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但也可能带来生态平衡失调,最终导致亏损。因为,高密度会使养殖水体内 “生物总量过载”,各种营养物质消耗巨大而不足、或单一。这样,很容易导致藻类繁殖速度变慢,水体老化。新生藻类跟不上,无法补充、替代老化的藻类,于是就会出现藻类“大量死亡”的现象。

二、倒藻的养殖水体变化

1、溶解氧急剧降低

我们都知道,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所以,一旦发生倒藻,水体中少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藻类,重要的溶解氧来源障碍,直接导致缺氧。

倒藻不但切断了主要溶解氧的来源,同时,大量死藻被氧化分解时,还要消耗大量溶氧,这两者会造成池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

2、氨氮和亚硝酸盐升高

第一,藻类充足时自身可以吸收利用氨氮和亚硝酸盐,但藻类死亡后不仅不能利用氨氮,而且还会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氮和亚硝酸盐。

第二,倒藻后由于水体中的溶氧不足,导致水体中的硝化作用速度下降,影响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转化。

由于藻类也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其死亡之后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氨化反应,生成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正常情况下,游离氨通过硝化反应先被氧化成亚硝酸,再进一步被氧化成硝酸。但是,溶氧不足时,第二步的硝化反应就会受阻难以进行,最终导致亚硝酸根离子大量积累。阴雨天、光照不足的天气更明显。

因此,发生倒藻的池塘,往往会造成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3、水体变浑浊

藻类不足,无法沉降水中悬浮物,如微尘、有机碎屑、粪便、死藻、腐生蛋白等,因此,养殖水体容易出现浑浊现象。倒藻后,水体中各项指标发生变化,pH值降低,水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害菌增多,水色变黑、变红或变清,水体变浑浊。

4、底栖青苔滋生

倒藻后水体透明度变大,蟹塘等水浅的池塘底部在高温天气容易滋生青苔。青苔光合作用较强,强烈吸收水中的营养盐,又会限制浮游藻类的生长,引起有害菌大量繁殖。一般养殖水体会出现溶解氧急剧下降,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等问题。而且池水清澈见底,不利于鱼虾的栖息,会导致鱼虾藻类毒素中毒、缺氧、发病、死亡等 。

三、倒藻的危害

1、产生毒素,同时池塘内有毒有害物质升高

池塘当中的藻类大量的死亡之后,一方面没有吸收分解氨氮、亚硝酸盐的藻类的存在,另一方面死亡的藻类也会大量的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

更严重的是,一些藻类的死亡,其细胞破裂后,会释放大量藻毒素,危害鱼虾。

2、造成缺氧

藻类死亡之后,不仅不能产生溶解氧,反而会增加池塘当中溶解氧的消耗。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池塘倒藻后,会出现鱼虾类浮头,小龙虾、河蟹上草趴边,甚至直接死亡的原因。

3、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

当池塘当中的藻类大量的死亡之后,整个水体的环境遭到破坏,池塘内养殖水体生态系统趋于崩溃的边缘。这将导致池塘当中的有害细菌大量的繁殖,最终引发鱼虾蟹被有害细菌感染,引起发病死亡。

四、预防与倒藻处理

1、预防为主。既然我们知道倒藻的原因及危害,则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是必须的。例如,高温季节应保持每天加少量水,注意加水的时间和换水量;适当补充少量的肥(使用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定期补充有益菌、微量元素;多开氧机,预防水分层等日常管理措施。

2、加强巡塘的次数,尤其是夜间

夏季的高温天气一定要加大巡塘的力度,尤其是夜间。在没有白天阳光的干扰下,将能够清楚的看清水体的变化趋势。一旦发现水色变差,就要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使水体能够保持稳定的水色。

3、一旦出现倒藻苗头或发生倒藻

换水,是一项简单、有效的办法。

一旦倒藻,解毒是首要的。一般是改底 + 解毒同时进行。市面上的有机酸林林总总,建议大家仔细选择。

抗应激是必须的。复合维生素电解质是经常考虑的选择,但要注意含量、多元性。

注意增氧,特别是对虾规格较大或密度较大时,晚上投放长效增氧片。

补充有益菌是必要的,调整好养殖水体的菌相,是建立良好藻相的最好辅助方法。注意尽量不要使用芽孢杆菌,避免在溶氧不足的情况下增大耗氧,造成缺氧泛塘。

以上个人观点,敬请指正。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


在水产养殖的前期,我们经常会遇到肥水困难的问题,但是在养殖中后期,还会遇到倒藻的问题,对于养殖池塘,万一出现倒藻我们该如何操作呢?

倒藻产生的原因

对于什么是倒藻,我相信养殖的朋友都非常的清楚,但是倒藻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 天气突变造成死亡。藻类也是一种生命体,在养殖中我们很难会发现其死亡,但是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此消彼长的生命过程,而且其也容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比如突然的白撞雨天气或者长期的阴雨天以及暴雨导致水体黄泥水覆盖。

  2. 营养缺乏。特别是在养殖后期,有时候明明是一塘浓绿水,突然就变清了,这也很可能是池塘中的藻类老化,营养物质不足以提供新藻的生长,就会造成大量死亡。

倒藻对养殖生物的影响

在池塘藻类大量死亡以后,无论是对水体还是养殖生物,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1. 养殖生物的应激反应,在藻类大量死亡以后,水体会变清,这时候养殖的鱼虾会产生不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应激。

  2. 藻类死亡以后,氧气的来源少了,而耗氧因素多了,水体会伴随着溶氧低的现象。

  3. 释放毒素,藻类死亡会产生一些毒素,同时藻类也会分解,这时候会造成水质恶化等现象的发生。

池塘倒藻后的措施

在鱼塘倒藻以后,我们要积极的去处理,以避免对养殖生物造成的损害。

  1. 第一步抽底水,藻类在死亡以后会向水底沉降,这时候要抽掉部分底水。

  2. 改底,很多人平时都喜欢改底,我的建议是要针对性的改,特别是在倒藻以后一定要及时改底。

  3. 抗应激,很多人会忽略这一步,但是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要泼洒一些抗应激的药物防止鱼类的应激反应。

  4. 肥水,水清了就要尽快肥起来,可以使用一些微生物制剂或者有机肥进行肥水。

池塘倒藻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也就是要保持藻类的活度,不要让水变成老水。当水体过肥,我们可以使用一些与藻类竞争营养的微生物,当水体较瘦的时候,可以使用肥水的微生物。

我是珠海禾虫哥,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点赞、转发,交流讨论。感谢有你!

珠海禾虫哥


俗话说:养虾先养水。意思是说养虾时要重点调节好水质,否则就会发生问题。倒藻对于虾农来说是一件烦心事。倒藻轻则虾体染病减产欠收,重则整塘虾死亡损失惨重。因此虾农对倒藻视若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既然倒藻对养虾业危害这么大,那究竟什么是倒藻,倒藻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怎样才能有效预防倒藻现象发生呢?今天就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科普一下什么是倒藻。倒藻是虾农的俗称,是指由于气温、水温骤变,或暴雨以及连续阴雨,引起的水体分层、盐度大幅变化、水体里的营养成分发生变化等,造成藻类大量死亡,从而导致倒藻现象发生。此时虾塘水体表面往往漂浮一层死藻,水体粘稠度增高,泡沫多发,长时不散,颜色呈黄、绿或褐色,就像水面漂了一层油沫一样。倒藻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轻时虾体滤氧能力下降,活动能力下降,进食锐减,虾体掉膘减重;重时虾体呼吸困难,严重缺氧,最终死亡。最严重时会导致整塘虾死亡,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倒藻的原因。引发倒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天气原因。天气高温、暴雨或长时阴雨,造成水环境突变,藻类种群数量失衡,引发倒藻转水。二是生态原因。水体过肥或过瘦,造成藻类生态平衡失调,蓝藻、裸甲藻等有害藻类占据优势,有益藻类处于弱势,引发倒藻转水。三是管理原因。过量使用消毒杀菌剂、杀藻杀草剂等造成菌类失衡;水体长时间静止,循环不畅;换水后补肥不及时,造成藻类自身抵抗力差,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引发倒藻转水。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倒藻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立即开启增氧机,加强氧气输入,夜间使用颗粒氧增氧。二是立即注入新水,将旧水体排出塘外,增加含氧量,保持藻类总体稳定。三是使用多元有机类进行解毒,若氨氮、亚硝酸盐过高,在晴天使用微生态制剂增氧降解,然后肥水陪藻。倒藻发生后,切忌大量使用杀藻剂,否则反而会加重倒藻现象。

我相信,只要广大虾农勤于观察,善动脑筋,科学管理,注重预防,是能有效避免倒藻现象发生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能有所帮助,祝您有个好收成。谢谢!







奋进的小人物儿


养虾过程中,倒藻是怎么回事

倒藻,对于小龙虾养殖户来说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词。因为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如果出家不当或者不及时,那就回出现非常严重的问题——小龙虾大量的死亡。


那倒藻是如何发生的呢?

倒藻通常发生在天气突变、药剂用量过量、水体过肥藻类繁殖过量等时候。

我们都知道藻类是在水体中生存的浮游生物,当天气突变的时候,水体的ph值变化比较大或者引起水温变化大,藻类大量的死亡就会出现倒藻问题。另外,我们平时使用药剂,特别是发现青苔的时候使用大量的杀灭青苔药时也很容易出现倒藻问题。如果水体营养特别丰富,藻类大量的繁殖,就会出现藻类晚上没有足够的氧气而被窒息死亡,死亡的藻类腐烂消耗水体氧气,继续造成其他藻类死亡,如此循环导致倒藻问题的出现。


发生倒藻的时候,通常池塘的水体通常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缺氧,有时水体上层会出现大量的黄褐色的泡沫,水体会变得比较粘稠或者水体干脆会突然变得特别的清澈。

所以,出现倒藻的时候可以说水体是缺少藻类的,也就会很快出现水体缺氧问题,而池塘底部的缺氧问题会更加的严重。这时候就特别容易出现小龙虾缺氧而上浮的现象,甚至死亡的藻类在腐烂分解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而造成小龙虾死亡。

出现倒藻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要先大量的换水,排出水体中大量的死亡了的藻类。对于水体变黑、有大量泡沫的需要使用过硫酸氢钾来进行净化和解毒。在解决倒藻问题后需要进行肥水和培藻,重新培养池塘的藻类。

以上是清水塘的一些看法,大家怎么看的呢?欢迎交流。

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结交为朋友。如果你喜欢,请大家关注我。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洞庭清水塘


倒藻是养虾过程当中,不注重藻类管理,而引发的藻类大量死亡的一种现象!一个正常的养殖池塘,藻类分分钟钟都有死亡,这是藻类自然交替的现象,当虾塘的藻大量死亡,毒害的是虾,所以平时我们应该做好控藻、培育有益藻的工作。

倒藻的危害:

1、倒藻会产生毒素,直接危害虾的生存!

2、倒藻会影响藻类利用光合作用产氧的能力,造成池塘缺氧。

倒藻的解决办法:

1.换水,稀解藻毒素,更换的水体最好是具有优良藻相的水。

2.使用解毒药品,降解藻毒素。

3.重新培育有益藻,构建优良藻相!

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讨论养虾。


养虾168


我们都知道藻类是在水体中生存的浮游生物,当天气突变的时候,水体的ph值变化比较大或者引起水温变化大,藻类大量的死亡就会出现倒藻问题。另外,我们平时使用药剂,特别是发现青苔的时候使用大量的杀灭青苔药时也很容易出现倒藻问题。如果水体营养特别丰富,藻类大量的繁殖,就会出现藻类晚上没有足够的氧气而被窒息死亡,死亡的藻类腐烂消耗水体氧气,继续造成其他藻类死亡,如此循环导致倒藻问题的出现。


怀念故乡的云AA


倒藻是养殖水体中藻类植物大量死亡,导致水色变浊,甚至会发红,发生倒藻时,溶解氧会下降,大量的死藻分解,也会加大耗氧,还会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水中的原生物会大量繁殖,反过来抑制藻类生长,引起倒藻的原因大多是天气异常,(降温,长时间降雨,风向转变)或营养缺乏。


爱橘子的菇凉


我们这没有养虾,对虾的养殖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