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致富方法多 生態潛力變紅利

增收致富方法多 生態潛力變紅利

萬年村駐村工作隊成員查看方竹長勢

白鷺,別名春鋤,常棲息池塘、湖泊、稻田,被喻為大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地處河谷地帶的滎經縣龍蒼溝鎮萬年村,每年11月至次年2月,都會吸引眾多白鷺在此越冬。

這裡也曾是滎經縣3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直至2017年才脫貧摘帽。從那年起,踏上鞏固提升新路的萬年村人,以“生態+”為思路,不斷探索致富奔康的新辦法。

初春時節走進這裡,萬年村風景如畫,村民們忙著春耕播種,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育新業

瞄準時機促發展

3月9日下午2點20分,萬年村村委會會議室內,一場苗圃種苗競價會即將拉開帷幕。

此後10分鐘,村“兩委”、駐村工作隊、鎮政府代表,以及競價方等10名與會者相繼趕到,大家面戴口罩、圍坐一圈。“今天就一個目的,為萬年村選出質優價廉的好苗子。”看到人員到齊,萬年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陶用湖說。

由主持人宣讀規則後,進入標準競價流程。經激烈角逐,滎經縣某苗圃企業負責人張雲吉,從3家競價公司中脫穎而出,獲得萬年村7畝苗圃種苗供應資格。

11日之後的10天內,提供並負責該村栽種所需紅梅、綠葉桃、櫻花等3個品種。“苗圃用地屬徵用後的閒置地,費用由駐村工作隊支持。”萬年村第一書記張捷介紹,運營所得將全部歸村集體所有。

萬事有源。萬年村選擇發展苗圃產業,源於該縣正在打造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以下簡稱:南入口社區)項目。

南入口社區就在該村所屬的龍蒼溝鎮,而該社區不少子項目即將進入綠化美化階段,就近就地發展苗圃可謂正當時。與此對應的,還有該村在今年將建成的竹筍加工作坊。

萬年村地處河谷,依山傍水、竹林豐富,面積總計約2000畝,每年3月中旬至4月底、8月初至10月上旬均可採筍。該村竹筍品種有三類,方竹筍為主,水竹筍、楠竹筍為次。每年僅竹筍一項,村民能收入約4萬元,少的也有3000元至5000元。

但因為鮮竹筍短期內產量高、銷售期短,以及農戶烘乾技術參差不齊等,也制約著村民們向青山要“金山”的想法。後來,該村依託村資公司,採用“村民+合作社+公司”模式,實現層層收購、層層銷售,並以此成為第一輪增收方式。“第二輪增收,將通過公司銷售後的淨利潤分成。”萬年村包村幹部高鵬說。

固根基

增收致富後勁足

7日下午,記者與脫貧戶李德花相見時,她正在公益性崗位上忙碌著,而她的工作,就是在趙家岩石至洗澡池(均為小地名)路段,清理路面和溝渠。

“每月工資1500元,一年下來能收入18000元。”李德花所得,源於萬年村從2016年起,依託良好生態發展的旅遊產業。從那年起,她和另2位村民一起,經滎經縣交通運輸局養路段聘用,吃上了“旅遊飯”。

經數年發展,萬年村已成為滎經重點打造的旅遊景點,並將在南入口社區建成後成為“熊貓社區”,專門發展休閒旅遊。

有一組數據可展現發展成效:全村從事旅遊接待的村民已達70餘戶;旅遊旺季也從每年4月下旬鴿子花節,延伸至當年11月紅葉節。據不完全統計,該村僅去年就實現旅遊收入250餘萬元。

“疫情防控形勢已逐步好轉,相信在進入旅遊旺季後,村裡旅遊產業也將迎來新一波高峰。”陶用湖說。

不僅是旅遊產業依託南入口社區打造在快速發展。依託“農民夜校”持續開展的技術培訓,讓本不屬於萬年村主打產業的400餘畝茶葉,近年來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去年,李德花實現茶園面積翻番,將種植面積增加到了6畝。“過去是要我致富,現在已變成我要致富。”李德花說,加上已投產茶園、自己的收入和外出務工的丈夫收入,去年家庭人均純收入已達9400餘元。

讓李德花增加茶園面積的因素,主要來自兩方面:駐村工作隊持續開展茶葉技術培訓,解決村民缺技術問題;村級旅遊產業發展成效顯著,綠色無汙染茶葉備受消費者喜愛,銷路漸廣。

道路基礎設施的提升,也正在為萬年村村民增收致富暢通更多坦途。張捷說,今年2月,該村去年提交的道路提升項目已獲通過,將在近期開工建設。

雅安日報/北緯網首席記者 孫振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