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的餐企撐不過三個月,餐飲老闆們賺的錢都去哪了?

疫情一來,餐飲業作為“百業之王”首當其衝,損失慘重,“哀鴻遍野”!

西貝說貸款也撐不過3個月,23年老餐企資金鍊斷裂賣房賣店……

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做了一個調查“預計賬上資金可以撐多久”,其中,85.4%的餐企賬上資金都撐不過3個月!

但很多人表示質疑:做了這麼多年餐飲,就這1-2個月就撐不住了?還到處哭窮,你們之前掙的錢呢?

到底,餐飲企業到底是“真窮”還是“哭窮”,為什麼連3個月都撐不過?

1

年終剛分完紅、發完獎金,

賬面沒錢了!想趁著春節“回血”!

每個春節,都是餐飲企業兌付上年年終獎金等支出的資金短缺高峰期。

“這一次疫情的時間節點真的是太不好了!我們剛剛分完紅,發完了員工獎和年終獎,現金流真的也是十分吃緊!”大龍燚創始人柳鷙說。

同樣地,按照慣例,年前西貝向供應商結清了貨款,向員工和管理層發放了年終獎和薪水,賬面剩餘的現金不多,本以為在春節期間的營業高峰期將實現現金流快速回流,但沒想到他以為的“慣例”隨著疫情的到來而戛然而止。

人們總覺得餐飲企業做了那麼久,怎麼可能一個春節沒收入,就撐不住了呢?

其實,春節期間恰恰是一個“花錢高峰期”,供應商的錢要結,工資、年終獎要發,很多企業這幾項一支出,可能現金流就不多了;要是疫情沒發生,也不存在問題,因為春節旺季正常營業,餐企很快就能回血了,但疫情突然來臨,在企業的現金流本就不多的情況下,還沒有進項,該怎麼撐下去?


85%的餐企撐不過三個月,餐飲老闆們賺的錢都去哪了?

2

花上百萬囤貨,

年夜飯卻“慘遭”退訂,錢都打水漂了!

正常情況下餐企在春節的營收能佔到全年營收的15%左右,所以,很多餐企為了春節,投入了很多!

第一要囤貨,為了迎戰春節,餐廳採購了大量食材,比如,過年期間,大鴨梨囤貨花了3000萬!

第二要裝修,很多餐廳都趁著春節重新翻修,比如年前北京宴就重新裝修了11個包廂!

第三春節生意好怕忙不過來,要增加人工成本的投入。比如,不少餐廳都增加了兼職員工,北京宴的二線人員也全部投入到了一線;過年要給的加班費也不少,眉州東坡給員工過年3倍加班費共計848萬,給節日期間依然奮戰在一線的員工發放紅包共計220萬!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誰能想到疫情從天而降,年夜飯退定量達到94%-100%!眨眼之間,投入全都變成了損失!

眉州東坡一共退餐11144桌,年夜飯損失1700萬左右;而濟南一餐企從大年三十開始,一共取消了5000多桌訂餐;而北京宴為年夜飯多增加的5%—10%的成本也打了水漂!

年夜飯不能賣了,餐企囤的貨也只能“賤賣”了,旺順閣、眉州東坡等也都在偌大的門面前紛紛擺攤“賣菜”!但作用也是杯水車薪!而一些中小餐企想把囤貨“賤賣”了,都沒人買!

85%的餐企撐不過三個月,餐飲老闆們賺的錢都去哪了?

3

餐廳0收入!

房租、人工等固定開支卻一刻都沒停!

疫情期間,餐廳要麼停業沒收入,要麼自救無門,各種自救渠道都杯水車薪,做外賣平臺扣點高沒利潤,做堂食也沒生意,所以很多餐廳幾乎都是0收入的狀態!

餐廳0收入,可租金和人工成本等固定支出卻一刻都沒停,這壓得餐飲老闆們喘不過氣來!

那有人會問,萬達和其他很多商場不是都主動給企業減免租金了嗎?

問題就在這裡,從輿論上看大家都享受了福利,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據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發佈調查顯示,高達62.4%的餐企反映“租金完全無減免”。

而且之前一個連鎖餐企的老闆告訴曼玲小編,他們開在萬達的店連1/10的佔比都不到,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門店仍沒有獲得租金的減免。

除了房租之外,人工也是一大成本!特殊時期,是不是沒工作的就不用發了?

非也,雖然是特殊時期,企業也困難,但第一“再苦不能苦員工”,第二企業也害怕人才流失,所以有責任心的企業還是會發放基本工資的!

像犟骨頭之前一半開工一半休息,休息的員工也會發基本的生活費,一個人開2050元!

賈國龍之前更是直言:“目前最大的壓力還是養人啊,2萬多人,1萬多人在宿舍,1萬多人在家。一個月發工資就得1.56個億,如果兩個月、三個月那得多少?時間短了行,時間長了咱也扛不住啊,誰儲備有那麼多現金呢?如果現在把員工解散了,那是對方方面面都不負責任,我們還是願意做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對我們說。

餐飲行業就像一個高速行駛的列車,進得多出得多,行駛過程現金流非常穩,一但這列車停下來,整個現金流就會受到挑戰!

4

這兩年大環境不好,

餐飲難做,只有20%的餐企掙錢!

外行覺得餐飲行業很賺錢!一個青菜成本幾毛錢,賣出來十幾塊錢,這是暴利啊!

但其實餐飲看似賺錢,其實餐企淨利最高只有20%,而很多連鎖餐企的淨利更是個位數!

而且一個扎心真相是,餐飲市場真正賺錢的企業佔比只有20%,30%處於收支平衡狀態,接近50%的企業處於虧損。

本就虧損的這50%的餐企撐不過這3個月,這很正常,只是疫情提前結束了這類企業的壽命;

那處於收支平衡狀態的這30%餐企呢?這部分企業很多,都是徘徊在盈虧線附近。平時能維持個生意,或者小賺,可這次疫情突襲,很多餐飲老闆傻眼了,一直不開門虧房租、虧囤貨,而市場環境也“大變”,復業了做堂食、做外賣都沒生意,以至於不僅收支無法平衡了,還會倒虧錢!要撐3個月?難!

餐飲行業的特性就是這樣,開店率高倒閉率也很高,有人來有人走,並不像外行想象得那麼賺錢!

從2018年7月起,很多餐飲企業的業績都已經開始了嚴重下滑。

一個多月前,疫情還沒來臨時,很多企業家和經濟學家也已經在講危機了,有人說“今年很艱難,但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

可見,大環境不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

餐飲業是典型的實體行業,重線下堂食生意,當大環境不好,很多餐廳的生意也下降了,但房租、人工、原材料等各項成本依然在一分不少地支出,於是很多企業在疫情前就已經是苦苦吊著一口氣的狀態了,而疫情的突襲,只會讓本就窘迫的餐飲企業更加雪上加霜了!

85%的餐企撐不過三個月,餐飲老闆們賺的錢都去哪了?

5

好不容易掙了錢,卻拿去開新店、投資了!

你可能會問,那20%賺錢的餐飲企業呢,它們可是賺到錢了的,怎麼也撐不過去?

可掙了錢也不代表賬面上有錢,可能都拿去花了!

以海底撈為例,2019年中期財報顯示,海底撈一年內新開了252家店;我們以省會城市一家500平的店為例,如果房租、裝修、設備、人工等需要投入的成本大概200多萬,這樣算下來,海底撈光開新店一年就要花5個億,更不用說其他的成本了;而海底撈財報顯示,它的淨利潤是9個億。

從2015年開始,西貝就想做一個區別於西貝莜麵村的餐飲品牌,更加大眾化,可以快速複製,就像餐飲連鎖麥當勞、肯德基一樣,用餐飲人更熟悉的話來說,這就是西貝的“10萬+”計劃,後來西貝宣佈暫停快餐項目,其中至少花掉了3000多萬元!

而對於我們很多中小餐企來說,投資失敗的概率就更高了,比如你現在開了5家店,盈利狀況都很好,於是你又投資了一家店,可這家店卻賠錢了,於是你把前面5家店的利潤都拿來補這家店的窟窿,只要不止血,這家店依然可能持續賠錢,直到把品牌給賠倒!

在人們以前的認知裡,只要社會正常運轉,像餐飲這種現金流行業,幾乎是不會缺現金流的,但誰曾想到,一場疫情來臨,社會停擺了,完全“打臉”,這時龐大的團隊和門店不僅不能成為繼續賺錢的資產,反而成為了固定成本!疫情不結束,餐飲老闆們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手裡的流動資金一點點兒變少,處境反倒更艱難了!

而且除了開店,有的餐飲企業還會用來投資,比如投資房產、投資鋪面,可疫情突襲,餐企沒有了收入,但還要照常還貸款,何其艱難!

85%的餐企撐不過三個月,餐飲老闆們賺的錢都去哪了?

6

企業和個人一樣,大多數都是“月光族”!

企業為何這麼多年經營賺的錢頂不住一兩個月?看看自己可能就知道了!

工作這麼多年了,為何存款還不到四位數,每個月的工資都用到哪裡去了?才休息了不到一個月,就各種焦慮,連信用卡都還不起了?

雖然大家掙錢水平不一樣,但掙得多花得多,掙得少花得少,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都沒有錢!比如,你月薪8000元,可能一個月需還2000元的房貸,而月薪5萬,可能一個月就得還1-2萬的房貸。

沒有誰會一直把錢存在銀行裡,什麼都不投資,什麼都不置辦!

我們很多人都是“月光族”,這原本也沒問題,只要社會正常運轉,我們很多人的生活也都能正常持續,但疫情來了,有人被裁員,有人被降薪,有人休息在家沒收入,大家都是一種不正常的狀態,所以也會喊窮,也會焦慮得徹夜難眠!

換個角度想,是不是就能理解企業了?

7

曼玲結語

其實,做餐飲並沒有像大家想象的那麼掙錢,大多數開餐廳都是為了養家餬口討生活,基本就是開一天門,賣一天菜,掙一天錢,糊一天口!

疫情突襲,生意突然中斷,沒了收入,即使掙了點錢也都虧進去了!

對於我們餐飲人來說,面對這種天災、不可抗力,沒有進項,只有支出,是真窮,而不是哭窮!

當然,疫情下不堪一擊的背後,我們餐飲人也要反思,一定要保留足夠的現金流,並提高抗風險能力!萬一下次再有這樣的“黑天鵝事件”出現,也能更好地應對!

(本文部分圖片和觀點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將立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